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1)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3)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4)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5)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6)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7)清代的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学习《怀疑与学问》一文 ,就是要学习怀疑的精神 ,学习“学者先要会疑”的精神。《怀疑与学问》论点鲜明突出 ,论证精辟充分 ,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第一 ,层层深入论证。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后 ,第三至第五段先从消极方面论证 ,第六段再从积极方面论证。中间用一个承上启下的递进复句 ,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前后两个方面的分论点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也是从积极方面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前一方面的论述 ,又分作两层 ,设两个分论点 ,一层进一…  相似文献   

3.
(1)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3)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4)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5)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6)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7)清代的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随便”一词的两处运用,笔者认为有待斟酌。第一处在第四自然段:“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第二处在第五自然段:“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轻信。”从意义方面说,查《现代汉语词典》,“随便”(suíbiàn)一词的意思是:1、不在范围、数量等方面加限制。2、怎么方便就怎么做,不多考虑。3、任凭;无论。再看“随便”修饰的几个词:“轻信”的“轻”是“轻率”之意,“盲从”的“盲”是“盲目,不问是非”之意,“迷信…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怀疑与学问》一文是我国已故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根据自己的治学经验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本文主要阐述了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才能启迪新发明。笔者对本文进行了反复研读,觉得本文至少有两处值得商榷,现就教于行家里手。(一)分论点的表述不准确。本文开篇引用北宋哲学家程颐的“学者先要会疑”和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两句名言,独立成节,提出中心论点,也就是治学者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两句名言既可做论点又可作论据…  相似文献   

6.
对《怀疑与学问》的“怀疑”江苏/杨以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教材的编选提出这样的要求:“课文要文质兼美”、“语文文字要合乎规范,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具有典范性。”《怀疑与学问》一文,可谓“文质兼美”,但就“语言文字要合乎规范”而言,...  相似文献   

7.
编在初中语文第六册的《怀疑与学问》一文,似有多处病句。现不惴冒失,析述于后: 文章的第四段,段首云:“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这个句子至少有两个问题:①“不论信不信”,意思是说:不管我们是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那么请问:“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已经得出了相信或不相信的结论,然后还“应当经过一番思考”?到底是信与不信在前,还是思考在先?②“不论信不信”是从正反或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说的,与之相对应,这句话的后半部分也应当从两个方面讲,以保持前后表意的一致。可是,原句后半部分却只从“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一个方面作出判断。鉴于上述理由,这个句子可以改做:“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进行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也可以改为:“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结果是信或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下结论。”  相似文献   

8.
信任与怀疑     
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两种人,一种是对任何事和任何人都不相信,持怀疑态度;另一种则是对任何人或任何事都很容易相信,毫无怀疑。盲目地相信别人和盲目地怀疑别人都是不可取的,是待人处事两个错误的方式。盲目地相信别人,把世上每一个人都想象得和自己一样真诚,对任何人和事都不加思索地相信,那么说明你在思想和行为上还很幼稚,没有成熟。那么你也必然会有上当受骗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的显著特点是,既有老师主导的一面,又有学生相对自主的一面;学生一方面在老师的教导下学完一定的课业,一方面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自由支配. 一、"怀疑"精神催学问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怀疑与学问》一文是我国已故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根据自己的治学经验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本文主要阐述了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才能启迪新发明。笔者对本文进行了反复研读。觉得本文至少有两处值得商榷,现就教于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1.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是一篇观点新颖,见解独到的短论。作者从历史学家的角度,列举大量史料,引用了我国古代著名学者的言行,从不同方面逐层深入地阐明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一、围绕中心、层层推进文章的开头,引用了两位古代哲人的话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围绕这一中心论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一方面,论证为什么“学者先要会疑”。其  相似文献   

12.
《怀疑与学问》是统编语文教材议论文中的典范篇目。其典范性就在于文章题目拟定简中有理;论点的提出别致新颖;论证方法丰富多样;论述层次错落渐深;总论分承支撑有力;语言严密颇显功底。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解构。  相似文献   

13.
1.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2.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3.一切学问家……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六、下面哪句话不是表明观点的?【】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B.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朱子是何时的人。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七、阅读“我们对于…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在教学中我们都认识到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对于这个论述我们只是停在一种感性的认知层面上,还没有真正的理解,更没有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不能够满足于教好教材,而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对于文本的独特认知。这种学习不是简单地放弃对于文本的感知中,架空来学习讨论,也不是单纯地教完教材就完成教学任务的操作。在教完《怀疑与学问》一课后,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一、以教材为例,着眼于语文阅读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  相似文献   

15.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一文,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之后,分两部分进行论述,将这两部分自然地衔接起来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末段首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句话承上启下,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准确理解这句话,有助于对文章的解读。然而,这句话中的“消极”和“积极”的意思却很让人费解,直接制约了大家对文章的深入领悟。一般情况下,“消极”和“积极”是一对意义和感情色彩都相反的反义词,商务印书馆的修订…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随便”一词的两处运用,笔者认为有待斟酌。  相似文献   

17.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一文,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之后,分两部分进行论述,将这两部分自然地衔接起来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末段首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句话承上启下,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准确理解这句话,有助于对文章的解读。然而.这句话中的“消极”和“积极”的意思却很让人费解.直接制约了大家对文章的深入领悟。  相似文献   

18.
王明芳 《辅导员》2013,(18):50-51
语文课堂的显著特点是,既有老师主导的一面,又有学生相对自主的一面;学生一方面在老师的教导下学完一定的课业,一方面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自由支配。一、"怀疑"精神催学问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相似文献   

19.
怀疑与学问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相似文献   

20.
《怀疑与学问》是一篇很重要的议论文 ,它直接提出了作为学生怎样去做学问的关键问题。文章的论点极有现实意义。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习惯于死记硬背、不善开动脑筋的问题 ,求知识只是一味地接受 ,很少去思考 ,更不要说怀疑了。而这篇文章 ,能让我们以新的角度认真审视“学者先要会疑”的治学观点。学习本文 ,可按自读感知——精读研讨——品读感悟三个步骤具体进行。一、自读感知学生在自己预习课文时 ,从把握文章的结构入手 ,边读边在书上勾画出中心论点和各个分论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最后拟写文章的阅读提要 :用名言提出论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