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子》一书中蕴涵着丰富的养生思想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老子养生理论的根基和宗旨在“体道”,养生的理论原则是随化自然,少私寡欲,守静致虚,谦德积善。老子的养生理论在老子思想中和在历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探析和挖掘老子养生理论中精华部分在现代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旨在以养生理论为视角提供一种人类关怀。  相似文献   

2.
老子不仅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其实还是伟大的养生家。其养生思想主要有:清心寡欲以养神、啬精以保精、安心守窍以通经、结善以积德等。老子的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几乎所有的养生家和医学家,尤其是道教徒都受到其养生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冯卫沙 《考试周刊》2010,(48):235-235
老子的《道德经》文笔洗练、言简意赅,立意高远、哲理深刻,虽寥寥五千余言,却涉及到诸多领域的思想内容。老子养生学对中国传统的宗教养生文化的影响深刻。《道德经》虽不是一部养生书,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提出了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具体的养生方法。本文主要从"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功成身退"、"以啬养生"和"以静养生"四个方面讨论老子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4.
老子在休闲与养生方面的思想是中国休闲思想史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积极有为的生活方式就是追求个体生命与自然社会的整体协调与共存,而老子的养生理论与休闲智慧正是以“体道”为理论宗旨,以“崇尚自然、返璞归真”为休闲核心的具有自然主义思想的哲学。老子主张人要长生久视、活得自然,那么身体就要健康,心性就要悠远闲淡。老子的休闲与养生思想主要包括:“随化自然、少私寡欲、致虚守静”的养生原则;“自然无为、知足常乐、回归自然”的休闲境界。所以,老子的养生与休闲智慧对现代人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养生思想,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通过对作为根源之“道”、“德”的把握,或者通过达致与“道”有密切关系的无知、无欲、无为,来实现养生思想所企求的“长生久视”。第二,基本上不把个人生命、身体的保护与天下统治权的获得视为矛盾、对立的关系,认为养生和政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对待、相互交错展开的关系。《老子》中进而萌发出一些领先时代的新的养生思想。例如,对养生予以极高的评价,把养生看作是最高的最终的人生目标。此外,虽然《老子》养生思想几乎都说的是“养形”亦即生命、身体的不老长寿,但其中也提倡以灵魂、精神在死后继续永存为内容的养生即“养神”。  相似文献   

6.
"道法自然"是老子提出的养生命题。老子认为养生有"道"。养生之道就体现在"法自然"上。养生不但要因顺身体的自然,而且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天时地利,从而展示了老子养生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史官的身份让老子熟知历代统治者兴衰成败的历史教训,也让他的清廉思想具备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学基础。老子以其天道观与辩证法为哲学基础,总结出以无为、爱民、虚静、寡欲、养生为内涵的清廉思想,极具说服力地要求为官者抵御诱惑、戒除贪欲。老子的清廉思想对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身体和心理压力与日俱增,为此,以老子的养生思想为出发点,探讨其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子思想的主旨是理身治国,身国共治,可谓之"行政养生".包含以下几方面要义:其一,奉行"以身为天下"的治国理身思想,实现在奉献中养生;其二,践行"知足之足"的治身理国思想,以治身之效果达到理国之妙境;其三,培养"成功遂事不名有"的治国胸怀与养生境界.  相似文献   

10.
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花园里一株艳丽的奇葩,它以其悠久的历史而香泽千年,芳流不绝.各种养生思想,内容丰富,流派众多.其养生论著更是琳琅满目,蔚为大观.但绝大多数养生文献或夹杂着浓厚的迷信色彩,或多为一些具体的养生方法和技巧,或多为某些疾病的对症疗法,或为一些晦涩难懂的描写练功体会的悟玄诗.真正具有哲学基础,有理论思维品格和较高学术价值的经典之作并不多,如《老子》、《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钟吕传道集》、《悟真篇》、《黄庭经》《性命圭旨》等.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修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养生家,他的养生观  相似文献   

11.
《老子》是战国时期成书的一本哲学著作。全书分上下两篇,81章,5000余字;上为《道篇》37章,下为《德篇》44章。因其在汉代以后被尊为道教经典,故又称《道德经》。关于《老子》的作者,学术界颇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它反映了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曲乡人老聃的思想。《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典。以《老子》道家思想和孔子儒家思想为基础形成的儒道互补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基础。《老子》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的哲学、政治、军事、宗教、医学、养生、气功和武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较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春秋时期人们思维所能达到的深度 ,可从老子“道”论的内在逻辑、老子与道教联系导出 :老子宇宙本体“道”来源于其养生实践中的神秘的精神体验。此结论得到道教徒养生实践精神体验和现代内养功知识的支持 ,增强了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老子“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的养生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养生智慧深刻隽永。他提出了"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的养生理论体系,含摄了体育养生、精神养生、性爱养生、社会养生等多个层面,对于引导世人树立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蕴含了丰富的养生思想.《淮南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万物莫不尊道而重德”的价值主张,进一步提出了“体道抱德”的养生观念.《淮南子》将养生与修仙得道有机地结合,在炼食丹药的过程中,偶然发明了豆腐,从此豆腐文化誉满天下.在营养饮食方面《淮南子》中强调“食者民之本也”,主张均衡营养,适时养生.《淮南子》养生术对现代养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老子饮食养生智慧独特。他提出"淡"为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体悟"味无味"的道味;"甘"为饮食养生的基本要求,要求食物新鲜可口;"腹"为饮食养生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饮食养生贵在养身的要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老子》研究,成为显学。《老子》的流传版本是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道德经注》。随着西汉《帛书老子》和战国楚墓竹简《老子》的出土,对《老子》的成书有了形成期、成型期、定型期和流传期版本的划分。《庄子》把“怀道之士”描绘成为“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隐君子”。“稷下黄老学派”,把老子之学说成是“君人南面之本”。东汉张道陵作《老子想尔注》,《老子》成为道教经典。古代研究和注释《老子》,多从哲学、政治权谋和养生方面立论。新中国,学术界肯定《老子》是一部哲学著作,一致认为:《老子》“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气功界说《老子》其实是部气功秘籍,是个巨大的隐喻系统,他们是在破译其“两面语”。国外学者把《老子》视为智慧宝典。  相似文献   

17.
东汉末年边韶奉命为桓帝祀老而做的《老子铭》,是现存最早对老子的祭祀活动和神化历程详加记载的材料。桓帝祭祀老子,和西汉重视老子的政治意义不同,东汉推崇的老子是兴国广嗣、存神养性、意在凌云的养生意义上的老子。铭文内容不仅反映了东汉末年朝廷和民间神化老子的事实和根源,而且也反映了作者边韶对待老子神化历程的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社会文化批判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用人道主义和民本思想为武器批判现实政治的人性沦丧,荼毒生灵;二是用归朴返真的“自然”精神来批判现实道德文化的沦落和虚伪;三是用全性葆真、贵生重死的养生论来批判现实人们(主要是统治者)的放纵私欲、自毁生命。其对未来蓝图的构筑,就是要使人道主义、民本思想、“自然”精神和养生理论得到有机的融汇和落实。  相似文献   

19.
孙以楷先生对于老学的研究,涉及老子其人、其书以及老子之思想的来源及发展三个方面。关于老子其人,孙以楷通过严谨的考证认为老子就是作《老子》的老聃。关于老子其书的讨论,孙以楷除了论证书与作者的关系,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对书本身的研究。关于老子之思想,孙以楷赞同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并以此而将老子哲学称为唯道主义。与此同时,孙以楷对老子思想进行挖掘后提出了老子的玄同论思想,并且对老子思想的来源以及老子思想上承古之道术、后启中国学术的发展做了深刻研究。  相似文献   

20.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最为当代学者所病诟,被认为是消极,因循、保守、颓废和无所作为的混世哲学。很少有人对他的政治思想进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从而造成了对他政治思想的不少误解。过去对老子政治思想的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①缺乏历史的观点,即对“无为而治”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缺乏深入地了解。“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自然经济条件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政治上的必然反映。②缺乏思辩的观点。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一个哲学思辩意义上的政治命题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实践性的施政纲领,无为和有为是对立的统一,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我们对此不能作形而上学的机械理解而要进行哲学上的思辩。③缺乏系统地分析。我们认为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与他的天道观、养生观、伦理观以及认识论等有密切联系,是他理论体系的一个合理的组成部分。不从他的理论体系出发而只是从一些孤立的政治命题出发,是很难对他的政治思想作出正确而公允评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