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刚当选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在会见中外记时.回答了记关于政府官员如何处理和媒体关系的提问。他说:媒体在采访一些官员时遭到拒绝,是固为这些官员在工作过程中很少学过如何面对媒体。再一个,群众现在还不适应官员在媒体上说错话.要求官员说的基本上字字句句都是真理.所以他希望刚开始要给一个机会,允许他们说错一句话、两句话。  相似文献   

2.
林爱珺 《新闻记者》2006,18(5):45-48
我国现行民法对官员与普通民众在名誉权保护问题上没作任何区别,这从形式上看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政府官员同样可依法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名誉权。但是,这一点正反映了我国法律的一大制度性缺失,即在公共利益面前,官员的名誉权不应该等同于普通公民的名誉权。在实际生活中,官员所拥有的强势地位与其所受到的监督并不对等.这就使维护官员的名誉权与保障民众的监督权之问严重失衡,造成了价值取向的错位。这种失衡和错位,客观上导致了宪法所确立的“人民监督”制度的虚置。  相似文献   

3.
程大鲲 《兰台世界》2004,(11):38-38
诰命、敕命是中国古代皇帝颁发的一种文书,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武官员受封,由朝廷授予文书,名之为“告身”,即相当于现代官员的委任书。清朝规定:覃恩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发给诰命。敕封外藩(指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边远地区的蒙古族、维吾尔族贵族),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发给敕命。  相似文献   

4.
黄斌 《声屏世界》2005,(11):56-56
近年来,为加强对官员的考核考察,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面,各地热衷于邀请媒体介入监督。于是,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传媒上,公开述职,公布手机、电话号码,承诺服务内容,甚至选提领导干部、接受评议意见等等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媒体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员的考察只唯“上”的陈旧理念,在象征公正的摄像机下,官员的一言一行能得到较好的监督,能督促官员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其积极作用必须肯定。  相似文献   

5.
嘉禾官员的任免一直惊动到中央,为什么?因为事情闹大了,地方官员不敢承担决策的责任一这与目前大为张扬的”问责制”的精神是直接抵触的  相似文献   

6.
政府官员责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本身就需要有比较广泛的民意和政府官员认同的基础,只有这样。政府官员才能真正承担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04,(12):10-10
依法行政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的第一个含义是,由法律给行政机关的权力划出严格的界限,任何官员不得越过这个界限。但官员如果越过这个界限呢?这就引出了依法行政的第二个含义:公民可以将官员及其行政单位告上法庭。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官员与企业各取所需——一方面是商人红顶化,另一方面则是红顶商人化。尽管三令五申,但官员到企业兼职已经是第三波了。目前,一场清理运动正在各地进行。但只清理,不惩罚,其效果有限,就难免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9.
以“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为代表的官员雷语.近两年不断爆出。在被广泛关注时.部分官员被停职,后无下文。然而,部分官员“低调”复出。官复原职或换职位复出者均有。  相似文献   

10.
陈灿 《航空档案》2005,(1):74-74
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后,印度与新中国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据中国外交部前不久解密的档案显示,1954年,印度一名官员在西藏突然病倒,印度驻华外交官紧急约见我外交部官员求助。我政府经过考虑,同意印度空军飞机进入西藏紧急空投药品。在我国的帮助下,印度遇险官员最后获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档案管理官员研修班”是由中国政府资助,受国家商务部、国家档案局委托,云南省档案局具体承办的项目。从2004年至2007年云南省档案局馆共承办了三期,先后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五个区域的55个国家,共117名官员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2.
汉朝统治者对官员福利待遇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官员休假的管理、对在职官员的赏赐、对退休官员的恩赏等方面,关于休假等官员福利待遇的管理通过明文乃至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后代官员福利待遇的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1905年满清五大臣游历欧美14国考察宪政,到2006年官员们蜂拥韩国学习“新村运动”,中国官员的留洋潮大致算来恰逾百年。  相似文献   

14.
公众对问题官员的复出之所以如此敏感,不仅在于他们的复出程序不透明,更重要的是这些要为公众利益受损负责的官员们,没有让公众感受到他们起码的羞耻心和疼痛感  相似文献   

15.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的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坦率地说,对于那些以自我利益为重的官员而言,民主不但不是一个好东西,还是一个麻烦东西,甚至是一个坏东西。试想,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官员要通过公民的选举产生,要得到多数人的拥护与支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教育部官员近来开始公开谈论大学的收费问题。这位官员认为,如果与中国每个家庭的现有收入相比,大学学费确实不低,但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整个投入相比,还只能算是一个小头儿。  相似文献   

17.
洪水突至,孩子们无从逃生时,老师们和官员们做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官书局刻书考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磊 《图书馆》2001,(2):76-77
考察了官员书局刻书的特点,论述了其兴盛的原因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近百名孩子就那样湿淋淋地去了永恒之国。入世间的各色人等则按照各自的逻辑忙碌着:上面来的官员们一拨接一拨地到这个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小村庄视察、慰问;基层官员们忙着解释,这场洪水是几百年一遇;校长则说,孩子太小,没有自救经验啊。  相似文献   

20.
张德民 《新闻界》2023,(11):77-87
晚清官员饬令购阅维新报刊是近代中国报刊史上出现的特殊景象。甲午之后,张之洞饬令湖北官销《时务报》。随后,多省官员效仿札饬购阅维新报刊,推广范围遍及全国乃至日本,官僚士绅和书院学子是重点购发对象。晚清官员之所以集体推广维新报刊,离不开光绪帝对译办报刊的允准、维新报人靠人脉关系的游说、朝廷新学取士的转向与出于裨益政学的需要等原因驱动。在晚清官员的推广下,维新报刊不仅从民间通行官衙,利于“官智”开启,还在书院学子间广泛传阅,裨助新式人才培育,其言论生存空间和报人活动空间也得以拓展。饬令购阅甚至一度成为晚清政府推广报刊的体制化手段。晚清官员和维新报刊的复杂互动,折射出国人办报背后的政治动力,亦是理解报刊助推维新运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