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2003年我在拙著《起名有学问》(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版)中谈到国人取名习俗中的“以姓为名”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3.
玉溪地处滇中.有着较早的发祥历史和深厚的化积淀,传统习俗世代沿袭,各种习俗活动中所蕴寓的喜化、福化、龙化、神化、鬼化等化现象,特点鲜明,喻义深刻,功利显,包容多元。尤其是喜化,几乎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婚娶、丧葬俗称“红、白喜事”;婚嫁中的许多事物都带“喜”字;送喜帖、挂喜联、喝喜酒、吃喜糖、登喜路、入喜堂等等。女子怀孕称“有喜”、分娩称“得喜”,玉溪洛河乡的跨喜村,传说最初是一个经常外出的赶马人在此安家,妻子产期临近才急赶回来,刚跨门坎婴儿降生,故名跨喜村。 相似文献
4.
一、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感恩节
张岂之教授在发言中谈到今年黄帝陵祭陵学术研讨会的主题确立为“清明·民族感恩”,是与目前的现实相关联的,认为“只有从民族的先辈们和民族历史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对先辈们抱着感恩的情怀,且使之转化成对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礼赞,才能够实现和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以民为镜”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一、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感恩节
张岂之教授在发言中谈到今年黄帝陵祭陵学术研讨会的主题确立为“清明·民族感恩”,是与目前的现实相关联的,认为“只有从民族的先辈们和民族历史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对先辈们抱着感恩的情怀,且使之转化成对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礼赞,才能够实现和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以民为镜”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震灾区出现了感恩奋进文化现象,这种现象以传统感恩文化为文化根源、以灾后救援和援建表现出来的无疆大爱为前因,以灾民心理和情感需求为基础,在党委政府组织引导下得以不断丰富发展。感恩奋进文化现象对弘扬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感恩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灾区精神家园重建提供文化支撑,加深"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解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云南花腰傣以其色彩斑谰、艳丽华贵的妇女服饰、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已引起艺术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元江两岸翠竹掩映、稻香蔗甜的傣乡风光,也受到省内外游客的普遍青睐,花街节姑娘云集、情歌隐约的浪漫情调,更充满神奇邃秘的诱惑,以民族化生态村展现傣家风情的构想,已透出了灿烂的曙光,……这种引人入胜、香溢四方的特色化,正在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8.
1927年6月,博学多识而又深深迷恋于中国传统化的王国维,在“独上高楼,望断天崖路”之后,再也承受不住因传统化衰落而带来的痛苦,终于在颐和园投湖自尽。时人对他的死因有种种说法,唯有陈寅恪从“化”的意义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陈、王二人共事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纯朴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至今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馆必须为之努力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民俗体育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民俗体育内涵的界定,目前尚无定论。笔者以为,民俗体育是指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并在一定范围内由广大民众创造、流传的民间体育活动,是一种传统的体育文化样式。它既依附干民俗节日,也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炎黄儿女的精神家园,也是我国最深厚的软实力,是民族自信心的不竭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内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蔚然成风。中国传统文化势不可挡袭来,要成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中国人的"公共必修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想,要是手里有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又简明扼要反映中国文化珍品的著作,作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入门书,就太好 相似文献
12.
一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都以中央大国和文明中心自居。但“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国人彻底丧失了民族自信心。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批知识精英在反省中国“落后”的原因时,追究到了最深层次的根源——文化根源。他们认为,以儒家思想为灵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腐朽的、没落的,不彻底“打倒孔家店”, 相似文献
13.
14.
<正>在《学问与生命》一书中,史飞翔基于自己对于文化的理解,以传统人文精神为主线,重新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解构、分析。长时间的阅读和深入思考,让他以研究者的学术眼光在文字中贯穿文化意识,并不时地融合思想史、学术史、西方经典、教育学等学科在其中以支撑,已逐渐走上了文化散文写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尝试介绍云南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彝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对策。一、云南彝族传统文化传承现状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光荣的民族,从远古时代开始,彝族的先民就和其他各族人民一道,为缔造这个伟大国家做着贡献。这一贡献的突出表现,就是彝族在漫长的民族发展道路上创造了大量的、独特的、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1994年,由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发行,20年过去了,已经出版了三个版次。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历经时间考验、获得读者高度认可的著作。张岂之先生在该书2005年的"再版后记"中说:"我始终认为,为青年朋友写比较通俗的著作,以普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价值并不逊于这方面的学术著作。"如果说撰写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鹤庆在大理州乃至全省日渐声名鹊起.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稍微了解鹤庆情况的人都知道,这与鹤庆的中学教育成果卓著也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也与小学教育有关,但中学作为冰山显露的一角而首先成为明星). 相似文献
19.
<正>居住在僻远高寒的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不仅有抗高寒严酷自然条件的超常力,而且有着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与宗教的渗透融合,显示出独有的文化魅力。那些极具民族特征和宗教色彩的文化现象,成为这个民族内心深层智慧和善良的表征,令人惊异而敬服! 相似文献
20.
普什图人(Pakhtoon)亦称“帕坦人’,主要分布于阿富汗东部、东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少数分布于伊朗和印度,共3000多万人(2004年统计)。普什图人有400多个大小部落,大大小小的部落遍布于普什图人生活的每一寸土地。通常,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小部落,每一个部落都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一个小共和国,一个自成体系的世界,自给自足,几乎拥有村民所需要的一切。普什图人全民信奉伊斯兰教,除图里部落为什叶派外,其余都为逊尼派。正是由于普什图人的宗教信仰、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普什图人至今仍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部落社会习俗。普什图人的婚俗是其民族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点。而由于昔什图族封闭的部落生活以及普什图人所在地区局势不稳定,外界对于其生活知之甚少,这给普什图人的传统婚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