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处初盛唐诗歌革新历程中的张九龄,继承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精神,但与陈子昂高倡“汉魏风骨”不同,他则大力标举陶渊明,成为唐代第一位真正理解、全面接受陶渊明人格精神和艺术精神的诗人。他的诗在主题、意象、结构、语言和风格上都与陶渊明诗文达到了高度相似。张九龄这种审美兴趣,极大地影响了盛唐诗人的审美追求。这样,他既弥补了陈子昂的理论缺失,又为唐诗的发展演进注入了真淳、自然的美学内涵,继陈子昂之后进一步涤荡了初唐宫廷诗风的板重雕琢,有力地推动了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九龄是初盛唐之际的一位重要诗人,山水诗代表了其诗歌创作最重要的成就。他的山水诗写景注重整体直观,并在山水描绘中融入了浓烈的人生志趣,形成了兴象玲珑的意境,基本具备了盛唐山水诗的审美特征,标志着唐诗基本上完成了由初唐到盛唐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张说、张九龄为初唐渐盛时期的两位关键性人物,其文章显示出雄浑阔达的盛世气象,并开启了骈散兼具的一代文风,尤其张说以"大手笔"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美名。学界历来认为张说文胜于诗,张九龄诗胜于文,因而对张九龄文质兼胜、情景交融的诗歌研究居多,对其文则关注较少。本文通过考论"大手笔"之称的渊源及内涵,梳理了二张之文在内容包涵、创作体式、情感生发、艺术魅力等方面的相似之处,阐明张说、张九龄均堪称初唐渐盛时期引领盛唐气象的"大手笔"。  相似文献   

4.
<正>王维的《山居秋暝》,入选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李颀的《送魏万之京》、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起构成"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专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巅峰,王维为其中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清新淡雅,禅境空灵,诗中有画,画  相似文献   

5.
徐献忠和胡缵宗都以盛唐为中心看诗歌的变化发展。徐献忠从“感遇之情异”确立“声诗之变”的缘由,而“旨趣盛唐,,时,不“忘研穷之过”,是他对唐诗演变规律的理性把握。胡缵宗的唐诗风雅观所包含的“诗变”意识也是十分明显的,他的唐诗“感格”论,以对“生命格调”和“时代格调”的整合深入了明代对“诗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殷瑶的诗美学在盛唐美学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有着显著的地位。其《河岳英灵集》“序”、“集论”在“选”、“评”两方面都有重要建树。他提出了“兴象”的诗美学范畴,成为对盛唐诗美的最好说明、阐解,也成为中国诗美学的重要范畴。殷瑶的美学思想有着鲜明的盛唐时代特色,诸如对六朝诗美学的科学态度,选诗的主体自持性、自信力,对声律美学的恰当评价,从而熔铸出美学新精神。其美学思想既来自盛唐美学,又对之起到了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7.
《雪浪斋诗话》云:“诗止于唐”。尽管世人颇多微词,但是在唐诗的巨大宝藏中、珍珠玛瑙黄金白璧俯拾皆是,由不得人们不承认这个事实。宋代诗论家严羽指出,“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从沧浪诗话·诗评》)这“气象”二字用得绝妙,一语便道破了唐诗——尤其是把唐音奏得最响最高亢的盛唐诗,是前人无法企及,后人无法模仿的。“盛唐气象”是盛唐人所独创的特有的现象,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盛唐气象”,何谓“气象”?古人已有过许多的阐释·宋严沧浪云:“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  相似文献   

8.
评沈德潜在唐诗学上的建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沈德潜的唐诗观是在唐以来诗论的影响.尤其是在“宗唐宗宋”之争的背景下形成的.他能接受前人合理的论见,克服明显的偏颇,宗盛唐、主李杜而不排斥中晚唐;重诗的法式声调,更重气格神韵.他在唐诗学上的建树还表现在他所编选的《唐诗别裁集》对唐诗的普及和研究有较高的价值;他在该唐诗选本以及诗话《说诗(日卒)语》中理出了唐诗各时期、各体的发展线索,对唐诗作品的精彩之处多有揭示.要之,他在唐诗学史上的贡献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玄宗君臣的宫廷诗创作,在较大程度上突破了前代的写作传统,呈现出与初唐宫廷诗明显不同的风格面貌。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娱乐性的消退,风骨的追求,意境的浑融。他们的某些诗歌已经堪比盛唐诗,或者已然盛唐诗。这为盛唐时代的诗歌创作起了示范和开风气的作用。从这一角度讲,盛唐宫廷诗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11.
南龙翼将比较批评广泛运用到他的诗评活动中,他对唐代诗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包括比较批评初唐诗、盛唐诗、中唐诗、晚唐诗,对宋诗、明诗也以比较批评方式论之,折射出了南龙翼古典诗学批评方式所蕴涵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从张说、张九龄创作的异同看盛唐诗歌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说、张九龄是初唐与盛唐之交的文坛领袖.张说的诗风主要接近初唐,张九龄的诗风则与盛唐为近.个人关系上,张说是张九龄仕途与文学上的领路人;诗歌创作方面,张说起到先导作用,张九龄则后来居上,成为盛唐诗坛的领袖和重要作家.他们二人既领导着当时诗坛的潮流,在创作上又各有重心,由他们的创作实践可以看出盛唐诗歌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以往在“以诗为词”的探讨中虽然涉及到了苏词和唐诗的关系,但局限于其豪放词与盛唐诗的联系,关未就此展开苏词与唐诗关系的全面考察。苏轼词和唐诗的关系可以由中晚唐诗追寻到盛唐诗。就其与中晚唐诗的关系而言,集中在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能提供字面采择,更因其寄托了身世之感;就其与盛唐诗的联系而言,集中在李、杜诗歌,其中李白的读对苏轼豪放影响很大,杜甫的诗在很多方面影响了苏轼婉约词。此外,苏词还以唐诗为中介接受了陶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也是盛唐文人所景仰的时哲和文宗。他的诗歌不仅自身已初具盛唐气象,而且还以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以及他的政治、文学地位和正直的人品来影响盛唐一代诗人,进一步促进了盛唐气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侠文化发展至盛唐,风气为之一振。侠风炽盛,咏侠诗创作达到高潮。作者众多,诗篇甚繁,呈现出其独特的风貌。盛唐咏侠诗反映出了唐代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扩大了唐诗的艺术容量,增加了唐诗的艺术魅力,亦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盛唐诗的"有我"与"无我",与当时的佛禅思想颇有契合之处.概言之,盛唐诗的"有我"即是"吟咏情性",这是与此前初唐奉帝王之命而作的应制诗等宫廷诗最大不同,这正是当时慧能南宗禅的理论核心"佛性论"在诗坛上的表现.也正因为禅宗思想的渗入,盛唐诗虽"吟咏情性",但并不滥情,它既有真性情,却又超越了情性,达到了一种"无念"、"无相"、"无住"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洒脱、超逸,就在这种大自然"光采与我同"的境界中,诗人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愉悦与难以言说的解脱自在,盛唐诗也达到了圆融澄澈的"无我"境界.  相似文献   

17.
安史之乱后,盛唐诗风不复存在,大诗人杜甫开"诗世界",即开创"宋调"先声;中唐韩愈进行诗歌解构,颠覆盛唐诗已有的艺术规范;晚唐杜牧继承杜甫、韩愈开创的新诗风,并在诗歌创作中加以实践,成为了开"宋调"的另一位大诗人.宋人严羽概括的"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宋型诗要素在他诗歌创作中已有明显的表现.其"以才学为诗"主要表现为:在诗中大量用典;在自己诗中加注;好在诗中用奇字僻词,化用经学语句.杜牧"以才学为诗"的形成.与其个性、家学、时代有着密切关系,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诗人玉屑》的唐诗观可以从它对盛唐诗和晚唐诗的理解来梳理,表现为盛赞"李杜"典范,重点是扬杜抑李,并且推原汉魏,诗法盛唐。总体上它的唐诗观,设立了双重目标,崇尚盛唐李杜为首的汉魏古诗气象,认为这个目标遥不可及,是个理想,因此转而设立晚唐目标,并发现晚唐诗含蓄讽喻价值,从而与宋代诗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契合。  相似文献   

19.
作为唐人自选的盛唐诗的代表选本,《河岳英灵集》在诗型选择上,明显偏重古体,其中又以五古为最。本文对殷?的取舍依据进行探讨,认为:崇尚兴象、风骨、声律的诗学理念,促使殷?钟情古体,盛唐五言诗的成就和地位又使他偏嗜五言,前者形成取舍的主观标准,后者构成取舍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作为唐人自选的盛唐诗的代表选本,《河岳英灵集》在诗型选择上,明显偏重古体,其中又以五古为最.本文对殷璠的取舍依据进行探讨,认为:崇尚兴象、风骨、声律的诗学理念,促使殷璠钟情古体,盛唐五言诗的成就和地位又使他偏嗜五言,前者形成取舍的主观标准,后者构成取舍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