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阮维 《知识窗》2011,(7X):20-21
<正>青少年犯罪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从蒙昧走向理智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防止他们违法犯罪的有力防线。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在学校教育中采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加强预  相似文献   

2.
刘瑛 《科教文汇》2008,(34):216-216
本文首先概述了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和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然后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形成原因,最后从家庭防范、学校防范和社会防范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指出了青少年犯罪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自身特点。在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中也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分别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普遍原因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殊原因,指出了农村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氛围自身存在的不足及其对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指出了青少年犯罪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自身特点.在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中也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分别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普遍原因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殊原因,指出了农村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氛围自身存在的不足及其对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辉 《科教文汇》2007,(7X):205-206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指出了青少年犯罪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自身特点。在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中也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分别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普遍原因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殊原因,指出了农村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氛围自身存在的不足及其对农村青少平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楠 《中国科技纵横》2010,(18):280-280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中国社会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在我国法律法条中还未出现“青少年犯罪”这一称谓,但作为青少年这类特殊群体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青少年违法犯罪近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而且还表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这是社会诸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简要介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概述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及社会不良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重点讨论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心理教育等应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听障青少年在社会上作案日益增多,聋人团伙犯罪已成为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听障青少年产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培养聋哑青少年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聋哑青少年的法制意识,预防听障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9.
赵红波 《科教文汇》2008,(9):138-138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各界的难点问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不仅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而且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根源。预防措施的根本就是坚持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紧密结合,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育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综合症,其犯罪原因是综合性的"污染",同时对青少年的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因比要从本人、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因素来考虑,调动-切积极因素来有效防止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1.
大量惊人的数字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正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家庭因素引起的案件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太仓高级中学的同学们通过案例分析、实地采访、问卷调查、资料整理等研究过程,对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进行了分析。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家庭主要来自四类家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从理论上解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形成的基础原因,以及其形成规律,多方面剖析了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然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对青少年不良心理的预防和矫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这是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做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主要特点,进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这是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做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主要特点,进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从理论上解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形成的基础原因,以及其形成规律,多方面剖析了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然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对青少年不良心理的预防和矫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发展,青少年犯罪日趋直上.在全面考察了网络及青少年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网络和青少年犯罪关系从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性犯罪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从家庭教养方式、青少年心理不成熟、网络伦理的不健康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从加强法律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网络监管、加大心理辅导的投入和工作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四方面进行预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玲玲 《科教文汇》2007,(8Z):54-54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这是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做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主要特点,进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发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是非不清、自治力弱和缺乏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需要全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发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是非不清、自治力弱和缺乏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需要全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20.
黄海兰 《科教文汇》2020,(9):169-170,17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较大影响,青少年犯罪也与网络有较大的相关性,网络导致青少年情感缺失、社交障碍、道德水准下降。由于网络的影响,青少年存在着人的需要、动机、认知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极大的消极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产生,需要重视社会环境的建设,完善青少年监管过程中的道德法制建设,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已产生心理问题的青少年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只有建立了系统化的预防措施才能使有效预防由于网络原因导致的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