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注重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在总体结构上贯穿了学习语文与生活不可分的线索。整套教材分三个阶段,完全是围绕生活循序渐进地进行语文训练的。第一阶段(第一册)的任务就是:“使学生认识语文的运用与生活的关系,培养观察、分析生活的能力,培养一般的表达能力。课文按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组织单元。”基于这一指导思想,第一册的编排大大地突破了一般教材的编写程式,新意盎然。整册书都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懂得语文的学习和运用与生活的关系,懂得读和听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写和说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懂得增强理解、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是提高听说读写的必要条件。学生懂得了这些道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学习语文就不会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苦处,学习质量就会明显提高。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编排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实属罕见,给人以清新之感。第一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都是家庭生活的反映,学生生活在家庭之中,对家庭生活不仅熟悉,且有真切的感受。读这类文章易理解,有兴趣,练习用语言表达生活,会觉得有话可说,不是硬做文章。按照课文反映生活内容,由近及远进行编排,符合刚入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态,产生的效果必然良好。以上是义务教育课本的第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突破口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这不是一颗流星》、《背影》属讲读课文,《羚羊木雕》、《短文两篇》是自读课文。这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家庭生活的内容。因为文章表现的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容易理解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矛盾,因而思想内容不难掌握。比较困难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怎样构思、如何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主题等。因而本单元的突破口是:把握文章的段落层次和中心意思。  相似文献   

3.
初一册 第一单元 [教学提要] 一、教学反映家庭生活的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与联想,以课文为范例,明白家庭生活的“琐事”,可以写成生动感人、思想深刻的好文章,逐步解决作文没啥可与的问题。 二、要想把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写好,关键在于有真情实感。这是本单元课文的共同之处,也是教学中应着重领会的道理。写自己真正动过感情的事,表现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解决作文说空话、说假话、故作多情或无病呻吟的问题。 三、普通的家庭,平凡的生活,并非没有鲜明的形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非常广阔而又非常丰富多采的,家庭生活是其中的一部分。第一单元4篇课文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对刚进入初中学习的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来感到亲切有趣。说自己想说的话,就是必须说真话,不说假话、空话。唯有真话,才能感动人。说自己想说的话,可联系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围绕自己或家庭生活抒写心曲,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次作文不限文体,自拟题,目的是让同学们敞开心扉,大胆写话,这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0年颁布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修订的初中《语文》,尤其重视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这在教材中的阅读和写作两个部分得到充分的体现。一、阅读教材中的体现1.课文组织单元的方式,更加突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阅读教材三个阶段的课文都是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组织单元。如第一册中的第一至第三单元分别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四季景物与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建构阅读教材体系。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就意味着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生生活积累、知识背景各不相同,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和领悟就…  相似文献   

6.
【训练设计】家庭生活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即使对于熟悉的家庭,学生依然有不少盲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的深刻内涵,教师不妨以"我对父母了解多少"为话题,先请学生说说父母的生日,父母结婚的时间,父母的兴趣爱好……布置学生观察、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一、怎样理解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着重语文的运用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呢?在教学中怎样实现呢?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过去没有作为教材编排的线索明确提过。语文与生活(广义)的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映,语文是用来反映摹写生活的;一是服务,语文是服务于生活的。反映和服务紧密相联,以此达到人们互相交际的目的。第一册着重解决前一个方面,使学生认识语文是反映生活的。学习运用语文,主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重视后者忽视前者。其实,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更加重要。引导学生切实理解语文是用来  相似文献   

8.
<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为作文增添神韵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抓住典型事物描写文章来自生活,只有真实反映生活的文章才会吸引读者,细节描写是由点入面表现生活,就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样,一个典型的家庭能反映一个社会的现状,写作也一样,老师应鼓励学生平时多多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人物的一举一动,音容笑貌,生活习惯,写作时抓住一两个典型事物进行细节描写,可以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对学生理解文章,提高写作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之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学生不曾经历的,特别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学生往往只能泛泛地浅识,不能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的作用不仅是把自己理解的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与经验出发,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去理解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进而通过阅读,获得一定的思想启发与情感陶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与语文能力。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实现二次跨越:即从生活到书本的跨越以及从书本到生活的再跨越。所谓从生活到书本的跨越,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设法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与经验,将学生从对自身生活的感知与认识引导到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由于文章对生活…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编选了一组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感情真挚细腻,亲切有趣。对于刚刚迈进初中生活的孩子来说,读来确实是赏心悦目!但是,第二课《羚羊木雕》却冲淡了这种韵味,使本单元课文大为失  相似文献   

12.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迭即文章".书本中有世事,文章中有人情,课文是对自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寄托和表现.学生通过阅读,从文章中间接地了解自然、理解生活、把握社会;通过阅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康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这是学生成长的一个方面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是培养人的行为.理解生活、培养情感,是学生阅读的两个重要的目标,我们日常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属于这两个目标并为其服务.  相似文献   

13.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究竟什么是学生生活经验,人们大多对此语焉不详,这导致了实践中的种种误区。在借鉴杜威、皮亚杰相关思想的基础上,文章以活动为视角,将学生生活经验理解为:综合以上对学生生活经验外延和内涵的澄清,我们可以把学生生活经验理解为:学生在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以及个人选择的休闲生活中自主、自然、日常活动的结果。学生生活经验具有能动性和肤浅性、内隐性和松散性、大众性和广泛性等基本特征。对学生生活经验概念的澄清,有助于对学生生命进行整体观照,理性把握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的第一本书》是著名诗人牛汉的一篇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力。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且这第一任老师具有无可替代的教育优势。作为一个教师,如何与家长相处,并最大程度地获得家长对老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最大限度地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形成合力,这是一门艺术。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家访活动,老师走向学生家庭,与家长促膝交谈,及时反映孩子在校的情况,同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在沟  相似文献   

16.
何魁 《中小学电教》2011,(5):112-113
当前.不少中学生的作文套作现象严重.作文时没有回到其生活的本质上来,口号式的文章或泛泛而谈的文章较多,没有生活真实的反映,按照传统“文如其人”的理解与评价.体现出当前中学生的一种虚浮心理状态,这亦是他们远离客观真实生活的体现。所以,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不少中学生作文除了老师的或从其他书籍上获得的。就是没有自己的.文章中看不到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7.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书本中有世事,文章中有人情,课文是对自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寄托和表现。学生通过阅读从文章中间接地了解自然,理解生活,把握社会;通过阅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康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这是学生成长的一个方面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是培养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作文的训练,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古人也有“言为心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应为事而作”这样的言论,这就是说文章是反映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的,是表达自己态度和情感的。  相似文献   

19.
生活的启示     
初一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他们更加依恋父母、依恋家庭。因此,中学语文的起始单元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矛盾,会使他们感到亲切有趣,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加深对文章精髓的理解,吸收其中的精神养料。《这不是一颗流星》开头就不落窠臼,让孩子在那种场合说出那么一句令人震惊的话。随着情节的展开,我们终  相似文献   

20.
作文的训练,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古人也有“言为心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应为事而作”这样的言论,这就是说文章是反映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的,是表达自己态度和情感的,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学生写文章也不例外。因此,对已有一定文字基础和初步写作能力的初中学生进行科学严格的训练,使他们能写出观点鲜明、情感饱满、真实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文章,是初中阶段作文训练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训练学生取材聚事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