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下面,我们来谈谈掌握小楷节奏的用笔方法。一、初学小楷当以沉着为本初学小楷,用笔宜缓,缓则有时间做到笔法的完善。王羲之《笔势论》(传)中说:"初业书要类乎本,缓笔以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这确是一种心得之言。小楷字形虽微,但用笔最要精到。端坐作楷书时,思想要集中,一念不可他移;  相似文献   

2.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代,也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全盛时代和鼎盛时代。唐朝在楷书艺术上成就之高,楷书大家之众,楷书佳作之富,流派之多,影响之深,在古代书法史上都是空前的。 楷书在唐朝登峰造极,这是历史的必然。就楷书沿革论之,汉末为创建期,魏晋六朝为继承发展期,隋唐在前人基础上始集大成。这是楷书本身发展的规律和要求。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是指笔画端方,波磔势少的书体,由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简捷脱化来的。篆书在秦朝开始“隶变”,到西汉天汉年间分书不断成熟,同时也出现了楷书。“西汉之末,隶字石刻间杂为正书” (《宣和书谱》)。三国时的钟繇继承分书的书法特色,独立成家,所  相似文献   

3.
正任启政先生的楷书对联,似由欧楷化出。两联之间用朱砂色简帛隶书落款。由此看来,作者有较强的款式变化意识,也有多方面字体的涉猎。作品整体布局合理,章法得宜,基本功扎实。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一是从楷书看,虽由欧楷出,但欧的笔法还有待强化。如"(弃)"字的长横宜平,"之"字的点画不够精到,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终生以翰墨相伴,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世称“毛体”。其书法始以楷书,继而行书、小草,终以狂草卓然名家。他既能对古法涵纳万汇而取精用宏,又能推陈出新,不做古法的奴隶。特别是草书上开旭、素,照耀万古。他是属于时代,属于人民的书法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正>楷书是在中国书道中最为普及、最具实用性的创作及表现形式。何谓楷书?翻看书史,楷书亦曾被称为"真书"正书",甚至"隶书",其表现形式除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唐宋以来的正规楷书外,还包括  相似文献   

6.
楷书发端于东汉末年隶体解散,经历数百年演进之后在唐代中后期达到完全成熟,而颜真卿则是楷书系统成熟的主要奠基者.楷书系统的成熟主要包括楷书正体的成熟和楷书系统内部正体、草体的统一,颜真卿在楷书正体单字结构类型演进和中锋提按笔法使用上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更以其杰出的行草书创作,实现了楷书系统内部正体、草体书写方式的统一,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王羲之之后书法史上的又一开风气人物.  相似文献   

7.
正高艺梅书友的楷书对联,用笔工稳精到,点画秀润,字形结构中宫紧收,体势瘦长,足见其对欧体楷书研习之深入。欧阳询由隋入唐,其楷书风格保留了前代险峻质朴的书风,因而在学习欧楷时不仅需要保证其法度的严谨,更需深入体察其风格特征中的古意。此作从用笔结字到章法  相似文献   

8.
<正> 大抵是因为楷书得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花大功夫之缘故,如今学楷书,写楷字的人,可谓极少。而刘永瑞先生是这极少中之一个,且其楷书功深字佳,于是便越发显得珍贵了。  相似文献   

9.
<正>书法不只是文字的表现形式,还警示我们可以拥有怎样的人生姿态。作为在讲台上站了三十多年的教师,我有万千感慨,时时细思,深深觉得"师者当有翰墨韵"。像楷书一样做学生楷模。《辞海》准确地描述了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楷书"形体方正,笔画正直,可作楷模"。这楷模表现在一笔一画的正和直,笔画中没有丝毫的懈怠、点滴的私心。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有一手漂亮粉笔字。因为在课堂上要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除了教师的分析讲解,举止表情以外,板书的优劣往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可以说、工整、漂亮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对于学生记好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效率,潜望、地位,都有重要的意义。写好粉笔字,是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师范生不可推御的责任和不可欠缺的一种专业基本功。粉笔字是用粉笔在黑板上写的一种实用书法,主要包括楷书和行书(或行楷)两种书体,小学、尢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学阶段,教师板书宜用楷书。到了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书法教育体系中强调楷书学习的重要性,确立楷书学习的基础性地位是书法艺术良性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高校书法专业的楷书教学之任务不仅是对传统经典的深入学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为楷书的创新与发展拓宽思路,使其作为一种艺术审美对象,获得更大、更自由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2.
段雪莲 《现代语文》2006,(7):126-126
魏晋南北朝墓志中兼有篆书、隶书、楷书三种书体,以楷书为其主流.处于该期的隶书已经接近末流,是向楷书的过度阶段.隶书名称要根据它在各个时代的不同书体风格特点和内容来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13.
楷书,较其它书体而言,其法度严谨,不易掌握,但综观魏碑、唐楷,其结构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楷书结体的布白匀称、重心平稳、参差避就、识势连贯、虚实相生的一般原理.掌握了这些原理,然后结合每位书家的个人风格,楷书结体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4.
唐楷     
唐楷,"唐代楷书"的简称,我们一般说的楷书就是指唐楷。唐代书法家在总结整理前人书法经验的基础上,对楷书进行了改造,逐步建立起楷书的法则,使楷书进一步达到完美。  相似文献   

15.
正第四讲楷意细心的朋友会注意,本讲的题目是"楷意"而非"楷法"。楷书是最讲求法度的书体,但其从滥觞、初步形成、发展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为楼兰简纸文书所属的时代,正是楷书初步形成的阶段,完整意义的成熟楷书是在唐代初期(有说是北朝晚期)才形成的。楼兰简纸文书中,隶、楷、行、草诸体无所不备,其楷书笔意的书迹,为我们理解魏晋古法提供了颇多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元彬墓志》的结体特点,是自由放逸、灵活多变,且大小错落、欹正随势。对《元彬墓志》及同类型的北魏初期墓志的临习,笔者浅见,有一定楷书功底者意临为宜,初学者则不宜临写。因为此类碑志虽然意趣盎然,但毕竟笔法不精,刻工亦多粗糙。  相似文献   

17.
学生懂得了用笔方法和结构要领以后,便要进一步去练习。要练字,就必须有一本碑帖作为学习的范本,这时,学生很需要教师能指点他选哪一本字帖好。为此,我们就必须对楷书的发展过程以及历代优秀书家的楷书碑帖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国文字的字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秦和秦以前用的是篆书,汉代用隶书,到了三国曹魏时期,又产生了楷书。魏晋以后,楷书便被当作正规的字体来使用。楷书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楷书的初创时期。曹魏时代最杰出的书家,当推钟繇(元常)。他的楷书以浑厚朴实,自然茂密见长,传世的字帖有《宣示表》、《力命表》、《荐季直表》等。晋、南北朝的书法分南北两派。南派以晋王羲之(逸少)、王献之(子敬)父子二人为代表,世称“二王”,长于书牍。王羲之的书法雄健秀美,被后代推为书法正宗;王献之继承其父的书法,风格更为新奇豪放。但他们传世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法衍繁到北魏,墨云蒸腾,奇峰叠翠,炫出一道魏碑奇观.魏碑亦称魏楷,其承汉隶,启唐楷,与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彼此竞相开放,浓芳袭人. 魏碑实乃汉文化与鲜卑文化融合的结晶,也可谓游牧边塞文化撞击中原华夏本位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钟繇作为“楷书之祖”,对楷书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巨大贡献。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与汉代以来颍川郡钟氏家族厚重的文化素养积淀息息相关,亦与钟繇融合众长、顺应时代变革的书法创新追求密不可分。钟繇楷书具有意蕴高古、天然质朴、茂密幽深、高雅温润等独特艺术特点,是东晋时期“书圣”王羲之楷书风格形成的源头,亦对南北朝、唐宋、元明时期的不少书法名家产生了悠久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楷书依靠一点一画集结而为形体,以运笔转折来表现情趣。如果没有字形结构的准确和生动,就谈不上如何表现它的情趣。欧阳询楷书的字形特征险峻严谨又不失秀美生动,临摹时应该从点画入手,才能掌握结构传达其情趣。有鉴于此,本文拟从欧阳询《八诀》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楷书点画的内涵与意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