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苞主张文章要有“义法”,务求雅洁。姚鼐发扬了方苞的主张,议论比方苞更为精密。他谈到“文章之精妙”,认为“不出字句声色之间”(《与石甫书》);谈到“文章之类”,认为“阴阳刚  相似文献   

2.
李翱是唐代重要的古文家和思想家,作为“韩门弟子”的代表,倡文以致用,从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干预生活,此乃理当;尚载道——“周公孔子之道”,此乃义深;崇文章的意新,语奇,此乃词工。他鲜明的文学主张在其文学创作中皆有忠实的体现。无论是以儒家之道为准则的碑传、行状,还是针砭现实、指陈时弊的奏疏,乃至述怀励志、举荐贤能的书信等中都能得以佐证。总之,其制作既为贯道之器.同时也具有褒贬善恶.于一代文章之复古.曾有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一贯重视人才,有着颇具传统道德色彩的人才观念。他认为举贤用能既是治世之道,也是“仁”德之举;主张在用人原则上要广收慎用,珍视国家“名器”;在用人标准上,强调要德才兼顾,重视品德优劣;他还认为,人才以陶冶而成,主张对人才应以身垂范,“勤教严绳”,尤其要注重诚、廉、俭、勤诸德之养成  相似文献   

4.
“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让公安派和袁宏道的名字标炳史册。“性灵”即是“性情”,“独抒性灵”就是特别强调文章要抒写自然天真之趣味,因此并不怎样强调“理”。而有意思的是他的传世之作《满井游记》在充分表达自然天真趣味的同时却是理趣盎然,韵味悠长。这是不是作家创作理论和实践上的悖论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人们经常说“自然之理”、“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5.
宋代学者严羽曾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深浅,有他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禅要悟,诗要悟,语文学习何尝不需要悟呢?“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它们都是作者的心中之“意”,用笔下之“言”传达出来,是作者对生活、对生命、对世界的感悟,是作者的灵感在笔端的倾诉。  相似文献   

6.
从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出发,苟子将“道”的重点看成是礼义之统的人之道,主张以人道掌握并治理天道。在此基础上,他将“明道”看成是诗、乐等艺术的理论旨归,第一次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将“中和”之美提了出来,把追求“中和”之美看作是“明道”文艺观的基本原则。他的“明道”的文艺观,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文以明道”说的先声。  相似文献   

7.
王襞在人性问题上,受王阳明、王艮以及王充等人的影响。他主张人性天然,提出“自然之谓道”的思想,反对在人性上着力。在良知的问题上,王襞认为良知本自现成,纯粹至精,杂纤毫不得,所以他倡导“无为之学”。此外,王襞还认为良知或道都是至易至简之道,所以他倡导平常本色,提倡“平常”与“省力”。  相似文献   

8.
陈楠是南宋时期影响较大的道教内丹思想家,道教金丹南宗第四祖,内丹清修派的代表人物。传薛道光内丹道,王张金丹之要唯在“铅汞”。“一”为金丹之基,道即金丹;王张性命双修,强调修性为炼精气的基础;丹法分三品,推重内丹修炼以调心炼神为要的上品“天仙之道”;主张佛道不二,融弹入道;兼行雷法.在金丹南宗传承及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成熟方面有承前启后之贡献。陈楠的丹道思想不仅反映南宋时期内丹道兴盛、新道派兴起、各种道法出现而又相互交参、逐渐合流以及“三教合一”的时代特征,而且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其后内丹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是现代著名作家,他学贯中西,文笔机智幽默,语言流畅自然,有“幽默大师”之称。他在《写作的艺术》《、做文与做人》等文章中谈到过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其中有一点便“是写作时要有自己而无圣贤”。林语堂主张一个人在写作时不要忘了自己,他提倡表现自我。他曾说“:怕在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的研究中,大家讨论到“文”与“道”的关系问题。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重“道”,着重加强致治思想教育。有人主张语文数学要重“文”,着重加强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文”“道”并重。主张“文”“道”并重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以道带文”,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语文的教育,实际上是倾向于重“道”;一种是说“因文见道”,通过语文教育来达到政治思想教育,实际上则倾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 肖宗六先生是我国教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长期从事学校教育管理研究的工作。他在学术上的诸多建树对我国学校教育管理研究乃至教育决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把他撰写的《我的治学之道》系列文章推荐给大家。这些文章既有肖老几十年怎么做学问方面的总结,也反映了他的治校之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交友之道。 在新时期,我们的教师不能是“教书匠”,而要做“研究者”,做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必须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全方位地发展。要做教师,首先得是“人师”,希望这一组文章能对教师如何做人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小说人物之口发表他的诗论观。他主张作诗要词句新奇.可以突破格律的限制,要注意体裁。学诗要由唐入手,再进入魏晋;由近体诗入手,再进入古体诗。他在“意”与“辞”的关系上重“意”轻“辞”,主张诗的立意要新,提出了“意趣”这一诗歌审美概念。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认为荀子的“制天命”思想是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例如:张岱年先生认为,关于人类应如何对待自然界,中国古代有三种典型性学说.一是庄子的因任自然(顺天)说,二是荀子的改造自然(制天)说,三是《易传》的天人调谐说.他认为,《周易大传》主张:“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这是一种全面的观点,因为它主张既要改造自然,也要顺应自然,既要不屈服于自然,也不破坏自然.韦政通先生认为:由早期诗人的“怨天”思想、老庄的道体思想,发展出了荀子的“制天”思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五册中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据人教版和江苏省教版“教参”中述 ,其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本人对此持有疑义 ,愿讨教于同行和大家。我认为 ,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课文的标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因为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教材语 ) ,我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见解”就是“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从而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统治者要施“仁政”。其理由有三 :其一 ,我认为本文作者主要目的是在谈治国之道 ,而非战争之道。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上来看 ,第一句…  相似文献   

15.
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孟子就提出“自得”的教育思想,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也就是说,君子要达到很高的造诣.进人精深的境界,必须以“道”去“自得”.当“自得”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左  相似文献   

16.
孟子,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因游梁说惠王,不能用;见齐宣王,为客卿,亦终不见用,于是归而述孔子之意,明先正之道,以教弟子。孟子的政治主张“行仁政”以“王天下”。“行仁政”的理论基础就是他的“性善论”。尽管他的‘’仁政”思想是建筑在统治者大发善心这个基础上的不切实际的空想,但也反映出他看到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主张减人民的一些负担,让人民能生活下去。因此,他提出“民为贵,江稷次之,君为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有一定进步意义的见解。孟子的学习主张则是“专心致志”。“不专…  相似文献   

17.
唐鉴是清代后期著名的理学家。他为学独宗程朱,对陆王学派、汉学和文章之学均表示出轻视的态度。他虽固守程朱道统,却又提倡“守道救时”,有一定的经世主张。他的这种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紧密相关,也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和家学渊源。唐鉴的学术思想对当时或后世学术及社会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修辞学家。他的“神、圣、工、巧”是“修辞之阶循焉”深化了修辞学的研究。他提倡修辞要生动自然、清奇缜密、自然天工、精巧天成;他反对“篇篇相袭”,主张“陈言务去”、“光景常新”;他强调修辞要“仗境生发”。他的这些理论和当时主盟文坛的“七子”主张的摹拟之风大异其趣,表现出可贵的独立见解与批判精神。他的这些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修辞论也有矛盾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的富贵观是由他的人生观决定的。孔子的人生观的核心是仁。把仁用于治理国家,就是行“仁政德治”。从孔子自立之年算起,直到他死为止的40多年里,虽然生活清贫,历经坎坷,然而他“求仁”的人生观始终没有变,也没有动摇过,这是他的可贵之处。 孔子的富贵观正是建立在他的人生观的基础之上的。 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是主张人世的,在政治上要有所作为,是要富且贵的。他明确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这里所说的人,当然包括孔子自己。然而他紧接着说:“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里所说的“道”就是他所坚持的“仁政德治”。  相似文献   

20.
郝经是元初重要的文学家,他不仅文学创作丰富,而且有系统的文学主张。他的文学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用”的文论观点,强调文学创作要以实用为主。二是在文学创作中提出了“顺”的概念,主张文学创作要顺应事物本身的道理和形式而不主张“作文”。三是在作家的修养中提出了“内游”说,郝经的“内游’嚏从创作的本体上解决文学创作中文与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