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认同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心理基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社会,少数民族众多,且多在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感之于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产物,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也伴随着现代化产生。本文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对少数民族群众国家认同的复杂影响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布朗族是云南特有民族、跨境民族以及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普遍信奉民间信仰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布朗族长期保持着密切联系和友好往来。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对西双版纳勐海边境地区中缅两国布朗族在宗教节庆、佛爷修行、跨国婚姻、边贸合作等方面交流互动的考察发现,布朗族边民之间频繁的跨国流动和宗教文化交流,一方面对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文化传承以及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给我国边疆的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全带来诸多挑战。因此,加强中缅边境地区的宗教事务管理,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跨境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对维护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安全视角下的云南跨境民族教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非传统安全时代,文化安全中的跨境民族教育安全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一个国家教育的软实力不仅体现在其中心城市的教育,也应体现在沿边境地区的教育。对沿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的经费投入和特殊教育政策支持,是展示一个国家教育软实力的第一扇窗口,是建立国家文化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大力发展云南沿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是西南边疆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和平与交往:广西边境地区跨国婚姻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越关系的正常化,中越两国民族交往不断增加,边境地区跨国婚姻的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对中越两国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这种跨国婚姻与边境地区的自然地理、交通、语言文化、经济发展程度、人口性别比例等有密切的关系。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设立县市涉外婚姻机构,放宽边民通婚的条件的可行性,进一步发展边境地区的经济,以妥善解决跨国婚姻问题,促进中越边境的繁荣、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近年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教育发展较快,但仍存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普九"巩固难度大、教师队伍不稳定、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缓慢等问题。今后应建立"以省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体制,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支持边境地区学校加强标准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教育,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边境地区民族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6.
缅甸民族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问题是缅甸最严重的国内问题之一,缅甸也是东南亚地区民族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在概述缅甸民族总体状况的基础上,对缅甸民族问题的表现以及缅甸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缅甸的民族问题已经得到了缓和,但它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7.
景颇族是一个生活在中国西南边境和缅甸东北部的跨境民族,是东南亚藏缅语民族中的一支,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以云南德宏和缅甸克钦邦景颇族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景颇语使用情况和兼用语使用情况的调查,通过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对比中国境内和缅甸景颇族的语言活力。  相似文献   

8.
从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的角度探讨缅甸民族问题,是一个非常可行的研究视角。缅甸独立后吴努政府的民族政策蕴含着"大缅族主义"价值取向,奈温政府的民族政策蕴含着忽视民族属性的"国家主义"价值取向,随后军政府的民族政策蕴含着"民族国家建设"价值取向,如今的民选政府的民族政策蕴含着更具高度的"民族国家建设"价值取向。从缅甸不同时期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可以看出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一个国际性古老民族,分布在中国及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缅甸、老挝。在民族认同方面,国境两边的哈尼族在民族历史渊源、历史文化背景、族源、语言、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民族认同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塑造共同心理的特殊功能,是协调多元文化关系、整合民族文化资源的必经之路,对边疆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缅甸民主进程的推进,缅甸的对外关系将从单一的依靠中国政策而转向大国平衡政策,特别是与日本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分析缅日政治军事关系以及经济关系,特别是缅甸从日本获得的经济援助,从中找出其特点,以供中国有关部门在制定对缅甸政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边境地区形势复杂,容易受到外界形势的影响,搞好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德教育,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从内心树立民族自信心,对国家的安全稳定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从边境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简要探讨边境地区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2.
明清更替对传统的中缅宗藩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缅甸东吁王朝拒绝向清王朝臣服。直到乾隆时期,因内忧外患的加剧,才重新向清王朝入贡,其媒介就是边境地区矿丁吴尚贤的劝说。然而,1752年东吁王朝的猝死令新建立的中缅宗藩关系流产。中缅关系的发展演变,揭示了清代中前期双方国力对比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从根本上影响着双方的对外政策和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13.
缅甸长达824年的封建社会有近600年是在缅族统治之下,其民族政策对之后的民族治理策略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多民族的缅族王朝,为了消解其他少数民族的敌意,稳固其统治,对主要民族孟族、掸族、克伦族实行不同的民族政策:一是对孟族实行亲善与同化政策;二是对掸族采取优待与控制政策;三是对克伦族实施赏赐与忽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缅族王朝与非缅族的紧张关系,但终究没能团结缅甸民族。正是因为缅族王朝实施部族国家治理,对非缅族实行有差别的民族政策,导致缅甸各族政治认同缺失,产生离心趋势,与缅甸政府一直对抗了60多年。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国家时代的多民族国家,从族际关系治理的角度去考察民族国家建设是一个相当有效的途径。当代缅甸族际关系治理贯穿了整个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缅甸族际关系治理对民族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缅甸民族国家的政治局面经历一个从离散到聚合的过程,国族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国族涣散到国族认同增强的过程,国家认同建设经历一个从国家认同弱化到国家认同强化的过程,现代国家建设经历一个从停滞到开启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鉴于新疆边境地区的社会特殊性和战略地位,新疆边境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功能应具体表现在:引导少数民族成员社会化;维系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大局;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建立多元和谐文化环境.为了促进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应提高对边境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战略认识;增强对边境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积极稳妥地开展双语教育;开发和实施边境地区特色课程;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关系日趋复杂,中缅边境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扑朔迷离.以国家总体安全观为视域对21世纪以来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实施情况予以审视,其存有的教育主体流向随意、教育体系不全等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呈现的"游离"之态,与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发生的地域历史、主体特点、地缘关系密切相关.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教育作为"民心相通"工程重要措施,须贯彻陆地边疆软治理理念,构建教育主体流向监管体系;发掘跨境民族认同正向价值,构建"教育共同体"认知基础;着力文化软实力建设、系统推进教育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制约中国边境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边境地区不仅具有广阔的地区,而且有诸多的人口,且边境地区还具有国家安全外围的屏障作用,所以边境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边境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发展还不尽人意。本文从地缘、发展动力、思想意识、发展基础、境外不良因素的渗透以及应采取的对策等方面来分析其对边境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消极影响,以期对消除制约边境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缅甸是东面亚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国家,而且,缅甸民族遭受的精神重创是举世罕见的。日本法西斯厚颜无耻的以“独立”为诱饵,诱骗这个渴望独立的民族,达到了侵占缅甸的罪恶目的。然而,“历史的嘲弄”最终还是落到日本侵略者头上。日本侵占缅甸及缅甸人民抗日斗争的发展结果,终究是历史“合力论”的产物,缅甸民族在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巨大凝聚力、战斗力是其建设国家、重振民族雄风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桂西南边境地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人才培养难度大,提高该地区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对学生终身发展和边境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分析桂西南边境地区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现状和生物学教师对生物科学素养的认识程度,找出阻碍学生形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因素。结果表明: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对生物学学科教学不够重视、生物学教师欠缺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能力、家长的科学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从而阻碍学生形成生物科学素养。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桂西南地区特色资源优势,为教师提升生物学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形成科学素养提供一些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缅甸人民就习惯地称中国人民为“胞波”,缅语意为“同胞兄弟”。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缅甸拥有许多独特的生活文化习俗,了解一些关于缅甸民族的文化习俗,对于跨国文化经贸活动的展开将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