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林秀珠 《文教资料》2009,(2):117-11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目前许多人类学家愿意接受的文化概念如下:"文化是‘一个特定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技术、价值观念、信仰以及规范."'梁漱溟也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这样来看待文化,表明了民族的区分不仅仅取决于种族,还区别于生活方式.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代代相传的文化生活方式.而现在少数民族文化"边缘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对"谁是民族文化的守望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我国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本文从生命教育的理念追求、生命教育的课程设计、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教师的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详述了一所学校在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明了中西方大学在大学理性、文化传承以及文化整合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我国当下大学文化发展的种种弊端,指出传统文化是我国当代大学文化建设的灵魂,对当代大学立校、强校发挥巨大作用。大学的根本目的在立德、立功、立言。要建设新世纪的大学文化,就要在守望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弘扬大学文化上的复古主义;在整合基础上创造大学新文化;创新符合时代发展的大学文化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人不能没有理想和目标,失去了理想和目标,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生命的动力,如同船帆失去了海岸,雄鹰失去了蓝天。理想和目标必须要坚守,并且矢志不渝地去奋争,去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  相似文献   

5.
世博会从其开创伊始就是一个展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舞台,许多我们熟悉的生活中的用品都首次现身于世博会。世博会有一个著名的口号:一切源于世博会。创新精神是世博会永远的主题,不仅体现在总体内容的指向上,还体现在具体展品和展示方式上。很多富有创意的发明都是首先在世博会中展出,进而才引起世人关注。世博会和创意仿佛有着天然的联系。而同样也是由世博会而出名的碳酸饮料、汉堡包、炸鸡腿和比萨等食品至今还在流行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世博会的创新促进了科技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精神生产纳入社会再生产的分析,并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关联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内在结构、交换关系及其比例、前提条件和平衡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学在发展中铸造了"象牙塔",并在"象牙塔"与周遭世界之间游移。在游移中,大学在不停地打量着周遭世界,这种打量可以划分为三种阶段:在"象牙塔"中凭窗瞭望,走出"象牙塔"四处张望,再造"象牙塔群"审慎守望。当大学由瞭望、张望进入到守望状态时,更接近社会的头脑和良心。  相似文献   

8.
关于<喧哗与骚动>主人公康普生·杰生四世,国内外评论家没有一致看法.多数人认为他是"最丑恶的人物"和"邪恶势力的代表".后现代主义认为主体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永远不变的,也不是普遍的本质属性,而是习得的、建构的和流动的,并且受到在生活方式之中相互消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的个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幼儿教育从一开始就在被动接受与主动适应中前行,这一过程是在中西方文化和幼儿教育理论的冲突中不断完成的,也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后的幼儿教育在人性觉醒的旗帜下应当更加理性地思考传统价值与现实命运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徐莉 《教育学报》2007,3(6):44-48
生活在偏僻山乡的少数民族女教师在追求职业理想过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困境与迷茫。通过对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女教师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女教师发展的心路历程不仅透露出传统文化在教师发展历程中的印痕,更显现出当下跨文化语境对偏僻山乡的震荡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师主观文化体验的流转起伏,从而折射出文化境遇对一个教师的教育信念与心灵归宿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史关系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关系到历史创作的基本方法和史料选用.近代以降,对文学的史学性探讨日益受到重视.梁启超等史家对文史关系做出了诸多阐释,开启了史学创作的新天地.细究其互涉关系,文学可补史学不足,史学离不开一定的文学创作方法.而在后现代视角下,文学还为历史改革提供了可供批判的新范式;在文化再生产和意识形态生产中,也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设的成败取决于文化的超越,因而有内在的人文精神诉求。在当前马克思主义人文理念占统治地位,中国传统人文理念仍然有深刻的影响,西方人文理念对中国社会带来强大的冲击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建设中的人文构建要坚持"立足根本,兼容并包,实现超越"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扬弃,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借鉴和引用以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吸收。文化创新视角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指导了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变化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学术界关注。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类型主要为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放置在生态人类学的视野中进行分析,从人们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不清以及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层面解析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个涉及多层面的综合过程,而开发当地有关生态保护的地方性农业生产知识,不失为一个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40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1.92%,风格迥异的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语言文字使电视传播面临种种挑战.本文旨在分析新疆少数民族电视受众的收视条件,收视行为,收视习惯,从而把握少数民族电视受众的收视特点及现存问题,为新疆电视业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育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校园文化建设及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校园文化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自觉形成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从五个方面入手,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人性基本沿着“文以载道”的历史惯性运行于社会性一翼,1930年代朝自然性稍稍拐弯,很快又重回社会性,直至1990年代才最终完成对自然性的确认,人性范畴才逐渐得以明晰。文学中的人性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权,唇齿相依呼吸与共。人性理论的多元开放不仅为文学撑开了天空,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价值基础。精神重塑是21世纪中国文学人性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实现国民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三个结合诠释新的幸福理念: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结合;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结合;创造幸福与感受幸福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为实现国民幸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根本的政治前提,铸造必要的精神支撑,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产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生产的有机结合,在社会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三者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知识经济社会,对社会,发展起支配地位的不是物质生产,而是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精神生产。我们必须尽快实现由物质生产平台向精神生产平台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陈章顺 《湘南学院学报》2012,33(6):102-105,116
大学理念来源于办学实践又指导着办学实践,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革新教育,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新的大学理念。分析了如何通过大学的办学实践来体现和构建新的大学理念:站在哲学高度,通过淡化行政化色彩、坚守学术的道德底线、注重学生精神成人等方式来坚守大学理念和重朔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