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着对批准延长案件羁押期限监督不力、报请延长羁押期限不规范、违法延长羁押期限、司法救济机制不合理等现象。为进一步规范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工作,着力解决不当延长侦查羁押期限问题,应当强化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案件的实体审查、细化刑诉法规定"案情复杂"的具体情形、加强对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案件的监督并完善被羁押人对不当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决羁押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羁押缺乏独立性,羁押审查非司法化,羁押运用常态化,羁押违反比例性,羁押期限不确定,司法救济虚无化等。为此,应当在法定羁押地位,法定羁押条件,法定羁押适用,法定羁押期限,法定司法救济等方面着手改革并完善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3.
未决羁押在我国已经是一种对待犯罪嫌疑人的常态化处置方式,由于混同了逮捕与羁押,导致未决羁押司法审查的缺失及司法救济的虚无。应当从根本上对未决羁押制度进行完善,实现逮捕与羁押相分离,设置独立的羁押审查程序,让中立的司法机关对羁押的根据进行司法审查,从而将未决羁押纳入司法控制的范畴,赋予被羁押者对羁押合法性提出质疑的权利,利用司法权来保障被羁押者免受非法羁押。  相似文献   

4.
修改后刑诉法对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作出规定,并明确了检察机关的审查职责,这一规定具有重大意义。为有效发挥这一法律规定的进步作用,需对该概括规定加以思考研究,以细化运用于司法实践。本文选取侦查阶段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为探讨对象,点明了加强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重要立法意义。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提出该项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思考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羁押必要性审查分为法律监督型、职权审查型、申请审查型这三种类型,不同于逮捕必要性审查,二者存在着本质、侧重点、标准、适用顺序、特质的不同。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范围只限定在逮捕后的羁押(即未决羁押),审查主体是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对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应当贯穿于从逮捕后至判决生效前的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三大诉讼阶段。  相似文献   

6.
困境与进路:司法审查原则与中国审前程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司法审查原则以自然正义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为支撑,要求未经法院的司法审查,任何人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者科处其他刑罚;未经法院审查,不得对公民实施逮捕、羁押等强制措施以及其他强制性侦查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机制中长期以来缺乏司法审查的理念,现行审前程序中的诸多制度设计存在着背离司法审查原则的现象,对此应当贯彻司法审查原则通过制度重构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权制衡理论和人权保障理念,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确立了逮捕羁押司法审查制度。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构建逮捕羁押司法审查模式的理论已经具备、条件业已成熟。根据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文章着重从司法审查的参与主体、逮捕要件的证明以及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救济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法律制度正当性的阐释大体上可以分为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两条路径。法律实用主义可以很好地解释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内在法理。本质在于,由中立司法官对羁押必要性加以审查,严格限制羁押适用,在实现普遍正义的同时,亦能关注个案公正。《刑事诉讼法》对逮捕后继续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作了规定,但内容较为概括和原则,应当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方式、审查主体、审查程序和方法、审查后的处理与救济等作出细化规定,以便司法实践中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检察机关对刑事拘留监督工作进行试点,其中存在着立法规定欠缺、检察机关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刑事拘留监督缺乏刚性等问题。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对刑事拘留监督采取令状主义、及时移送审查、违法拘留救济原则。完善我国刑事拘留监督制度,要确立司法授权及必要性拘留原则,完善审查决定拘留的程序,建立羁押复查制度,完善撤案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0.
羁押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而是拘留和逮捕的持续性后果。由于立法的“羁捕合一”,导致实践中审前羁押率一直居高不下。事实上,96年刑诉法已经规定人民检察院的批捕权和对侦查机关申请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案件的批准权,而12年刑诉法也增加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规定,可见我国的羁押审查制度已初见雏形。但由于立法及实践的不足,此项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疏漏,应当借鉴域外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羁押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1.
特殊侦查措施主要包括技术侦查和秘密侦查这两种措施。特殊侦查措施在有效打击犯罪、提高办案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更容易侵犯犯罪嫌疑人权利,构成对程序正义的伤害。当前,特殊侦查措施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侦查措施的具体种类和适用程序不明确、监督救济程序不明细。特殊侦查措施的正当化需要明确特殊侦查措施适用的人权保障原则、程序法定原则、相关性原则、比例性原则,实行司法审查或令状主义,加强监督与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2.
侦查羁押期间犯罪嫌疑人享有与其辩护律师或亲属会见交流的权利是国际刑事司法领域公认的一项基本权利。但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律师会见率较低,亲属会见更难以实现,侵犯犯罪嫌疑人帮助和救济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章针对羁押期间犯罪嫌疑人会见交流权的现状,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在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体现在2018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以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司法解释中.然而,当前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依然存在审查主体不适当、审查形式缺乏诉讼化抗辩机制、审查建议欠缺执行刚性、审查决定缺乏救济程序等问题.为此,要以刑事执行检察部门为审查权力承担主体,增强辩方参与度提升诉讼化形式,加强检察建议文书的说理,建立审查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4.
作为检务公开的重要方式,听证近年来在司法领域中被广泛运用。羁押必要性审查作为检察机关的新增职能,其行政化色彩浓重亟需改进。举行听证是推进检察权实现准司法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赋予羁押必要性审查司法化特征、平衡诉讼效率与人权保障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为例,对履行羁押必要性审查这一职能时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在羁押必要性审查中引入听证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提出构建和完善羁押必要性审查听证制度的一系列制度设计,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西方法治国家对未决羁押普遍实行司法审查,并且体现诉讼三角结构的特点,因此,该制度能较好地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我国未决羁押审查的非司法化加之其他配套制度的缺乏,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完善该制度,应从改革现行强制措施体系入手,实行羁押与逮捕分离,并且在羁押审查程序中引入司法审查,即由人民法院采取听证的形式行使羁押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中止是法院刑事审判程序重要的法律救济制度.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及司法传统造就了不同的刑事诉讼中止制度,其原因在于:在中止侦查方面,中止侦查原因和决定主体不尽相同;在中止审查方面,中止审查主体的范围有所不同;在中止审理方面,中止审理原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19,(3):75-80
近年来,随着诱惑侦查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愈加广泛,相关的法律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刑事诉讼法》中对诱惑侦查的含糊其辞,混淆了诱惑侦查与技术侦查的概念;在何种案件中适用诱惑侦查、前提条件等都不明确,现有的合法性认定标准不合理。现阶段,我国诱惑侦查批准权归公安机关,而诱惑调查批准权归属不明,并且没有设置监督机构,易造成诱发侦查、调查机关权力滥用;而且,能够有效救济被追诉合法权益的途径有限。与国内立法、司法实践相较,同为大陆法系的法国诱惑侦查制度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借鉴法国成功的经验,在我国明确诱惑侦查的概念及适用的案件范围与条件,确立"客观为主,主观为辅"的合法性认定标准,实行完备的司法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对被追诉人合法权益的救济,从而使诱惑侦查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异地羁押作为羁押活动在司法实践中的一种变通执行方式,有其客观必要性.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关于异地羁押的明确授权,缺乏具体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被滥用的危险,在实践中的确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导致侦查机关的异地羁押行为经常受到质疑.为此,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异地羁押的适用条件、被羁押人及其亲属的权利保障、异地羁押次数、异地羁押地点选择、实施程序等环节,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异地羁押制度体系,促进我国异地羁押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201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更加注重人权司法保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该法第93条规定的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其目的也直指我国长期高居不下的羁押率。然而目前立法并未对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内容及标准进行细化。对审查案件的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实践中对法院决定逮捕和公安报请批捕是如何处理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调研将有利于刑诉法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16年《人民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规定(试行)》一经出台,引起学术界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关注与审视。该制度虽然符合我国司法生态,但功能相对有限,并未根本改变"一押到底"的现状。应尊重和按照诉讼规律和我国司法生态,采取逮捕审查和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双管齐下方式,进一步完善逮捕措施,建立健全办案绩效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