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在1916年的《新青年》上,易白沙在反孔第一枪——《孔子平议(上)》一文中就指出,孔子学说具有两面性。如果对这种两面性深入考察就会发现,孔子思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天道观的矛盾。孔子在《论语》中谈天与命的地方共有四十三处,其含义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第一,表示誓言、叹息,如:“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论语·雍也》,以下凡引《论语》,只用小括号标出篇名)等,没有多大意义。第二,“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巍巍乎!唯天唯大,唯尧则之”(泰伯)。这里的“天”所指的近乎自然之天。第三,“天命”指具有善恶意志的精神。“道之将兴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宪问)。“天  相似文献   

2.
僵化是对着运动而言的。它是前进的终止,发展的结束,变化的停滞。“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的则是一种半僵化的状态;死是定局了,只是还牵绕着一缕行将离去的游魂。万事万物,一旦走上僵化、半僵化的道路,它的丧钟也就敲响了,要被新的东西所代替。思想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3.
《矛盾论》告诉我们说: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解决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国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民的生活状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又产生了新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5.
苏轼诗词中,可以感受到深刻的困惑和矛盾。苏轼的矛盾在于三教合一未完全整合成功,恰是时代所赐。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近80年的历史一再证明,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结果。学风正,则百业兴;学风不正,则百业衰。所以,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都有端正学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主要对我国教育化中亚化(副化,次化)的表现进行归纳分析,进而从化角度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学风不正的问题目前仍然严重存在,突出表现是:照抄照搬,教条主义;断章取义,实用主义;作风漂浮;形式主义,一得之见,狭隘经验主义。学风不正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体制和思想根源。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学风建设才能取得更大成绩。  相似文献   

9.
创造了优美恬静的田园诗的陶渊明,他自己的思想并不平静。自近代的鲁迅以下,不少人看到了他的这种内在冲突,但少有详细的论述。本文拟从陶渊明的诗文自身出发,分析一下他那动荡不宁的思想经历,看看他是在几个层面上展开这种内在博击的。一、仕稳冲突这是陶渊明思想中第一个严重冲突。我看陶渊明的归稳有三个原因:1、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他多次表述,仕途社会对他犹如“樊笼”和“尘网”,他在其中过着“心为形  相似文献   

10.
文人画自古以来都是作为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士大夫抒发胸臆的一种形式,因而其作品究其根源必然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动静有常,浩然正气”,道家思想中的“得意忘言,道通为一”和佛家思想申的“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对文人画审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论人类困境的思想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困境又称为“全球性问题”,它是人类面临的除核战争威胁之外的最重大的问题。造成人类困境的思想根源并非人类中心主义,“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并不能使人类走出困境,产生人类困境的思想基础是形成于近代的个人主义思想,当今社会,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大思想障碍也在于个人主义。要走出人类困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在全球范围批判个入主义,高扬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2.
全球问题是20世纪具有全球普遍性和危害深刻性并且决定人类共同命运而又只有经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全球问题分为3大类:自然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人自身的问题。其形成的思想根源包括3个方面,与自然环境问题形成有关的是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经济主义;与社会问题形成有关的是个人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与人自身问题有关的是享乐主义。每一种思想都与全球问题的每一方面有关联。这些思想都可以在主体性哲学中得到说明,在主体性哲学的指导下,这些思想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的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的根源,是处理好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的关键。转型期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的根源,从国内看,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落后是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产生的原生根源,而经济、政治体制和思想意识的发展状况构成了矛盾存在的次生根源;从国际上看,加入WTO将在近期内引发一些新的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4.
在隐逸诗歌及隐逸文化史上,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出现,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他之前,诗人们写隐逸诗大多只是抒发一种情怀,很少有人身体力行。对  相似文献   

15.
无政府主义改变了巴金的人生。被无政府主义折服是在家庭社会这两方面因素的合力影响下造成的,巴金经历了幼年的人道主义到青年纯粹的无政府主义再到中年对无政府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研究的过程,它体现在巴金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展现了巴金作品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蕴含及其审美价值。在20世纪初的文坛上,巴金凭借着真城、朴素、"无技巧"的艺术创作特色,征服了无数青少年躁动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在隐逸诗歌及隐逸文化史上,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出现,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他之前,诗人们写隐逸诗大多只是抒发一种情怀,很少有人身体力行。对于隐逸,就只能成为他们雅咏的对象和生活中的消遣。因而崇尚隐逸的人很多,真正实践者极少。而陶渊明则不同,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作诗。他笔下的田园隐逸诗歌,“有着渊明活的生命,有着渊明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随想录》五卷是巴金第二创作高峰期的巅峰之作。艺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思想界也称,这是一部反映现代知识分子良心良知的书。这部书代表了当代学最高成就,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学范畴。  相似文献   

18.
新英雄主义是萧军对英雄主义解构后的重构,以毛泽东思想和鲁迅精神为核心。虽然与英雄主义有着血缘的联系,但在表现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追求正义是新英雄主义的鲜明旗帜;不断斗争的“殉道者”精神是对鲁迅韧性战斗精神的忠实继承;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彰显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对英雄的阐释更是超出了英雄的本意,直接把这种“新英雄”推及到新中国建设的各行各业。新英雄主义形成于个体和群体、新思想和旧思想等多重矛盾冲突之中,是萧军自身为抵御外来侵袭,进行自我约束而自觉进发的道德律令。  相似文献   

19.
论巴金     
20—30年代,充满爱与热情的激情巴金:巴金(1904.11.25-)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3年赴上海,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  相似文献   

20.
三国吴国内部的社会矛盾最复杂,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地方宗部势力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集中在前期,表现为地方宗部势力对孙氏集团的抵制;二是山越等少数族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中期最突出,表现为山越等少数族对孙吴政权的反抗;三是农民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后期最明显,表现为农民针对孙吴地方政权乃至中央政权的大规模暴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