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区域差异是一重要的地理规律,主要表现在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差异和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分布极不均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过大的FDI差异不利于我国外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分析我国外资区域差异的现状,探寻导致FDI差异产生的因素,对于缩小地区间FDI差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运用Theil指数和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FDI区域差异的事实及其影响因素,发现FDI的地区差异主要由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引起,但地带内贡献有扩大的趋势。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FDI集聚效应、劳动力成本、对外开放度以及政策优势等对FDI区位分布有显著影响。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是导致FDI地区差异的关键因素,但随着时间推移,优惠政策对吸引FDI的力度在减弱,而FDI空间集聚效应对于扩大FDI区域差距方面的作用在增强。要想缩小FDI区域差异,中央政府应从宏观上采取措施引导FDI在三大区域合理流动,各地区应致力于发展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劳动力素质、扩大对外开放,缩小地区间的引资差异。  相似文献   

3.
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1992-20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不平衡指数I,集中度指数D,标准差S,变差系数V等指标采定量测试1992-2002外商在我国30个省市区和三大地带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结果显示,1992-2002年外商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以及各省级区域之间的直接投资存在着巨大的区域性差异.因此在中西部地区需要采取措施吸引和充分利用外资,以缩小与东部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本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通过对资本及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分析,提出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资本策略选择应从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两个层面考虑,从宏观上来看,中国在适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不能否认物质资本仍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区域经济的现状来分析,东、中、西三大地带及每一地带内部各省区的资本策略应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陆桥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布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一方面,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新内涵对陆桥经济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陆桥经济带涵盖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成为衡量我国区域是否协调发展的标志地带.  相似文献   

6.
用我国各省区教育经费总收入和总人口数据,计算1996到2007年间各省区教育经费分配的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发现:我国教育经费的区域差异由扩大变为缩小;东部地带内的差异在总差异中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三大地带间的差异;教育经费分配的公平性指标未突破警戒线;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第三阶段。结论证明了国家同期的教育政策和经济战略取得了成效,但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还需继续努力。建议中央政府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实施调控政策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向更高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地实现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对2003-2010年期间有关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数据的分析研究,简要分析了我国按经济条件划分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差异,并根据现有数据对三大区域的小学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最后对未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制约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科技经费的作用不容低估。基于全国三大地带30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模型,从科技经费投入结构视角,测度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实证结果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即不同的科技经费来源对东、中、西部区域创新能力所发挥的绩效是不同的;同时发现,不同来源的经费使用效率和科技人员活动效率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区际差异。因此,要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必须合理配置科技经费投入结构,优化不同来源经费使用的激励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方法,对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2000-2004年的教育投入弹性进行估计,揭示了这三个区域经济增长率与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差异,并得出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5,(6):75-79
以陕西省的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泰尔指数分析了2007—2013年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的差异现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区域间差距比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速度更快;区域间贡献率远高于区域内贡献率,区域内贡献率主要来自于关中地区。提出通过实现陕北跨越发展、关中率先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同时加强三大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探讨了城镇化现状、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等的区域差异对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影响,然后,从二元城镇化的战略构想出发,探讨了中国城镇化战略的区域差异,认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应以发展城市圈为重点,中部地带应以发展城市圈和增长极并重,西部地带则应主要发展增长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人均GDP指标,运用变差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三种方法对广东省1995年到2004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趋势进行探究。利用泰尔指数的可分解性把广东省总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解为珠三角、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各区域内部差异并分析各部分对总区域差异的贡献份额。研究发现,1995年到2004年间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持续扩大,而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主要来源于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珠三角内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内部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经济梯度差异发展的现象。江苏省内部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在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梯度经济差异。原有的经济基础、区位、政策、交通、人才等方面的因素差异构成了三大区域经济梯度差异的成因。江苏省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倾斜,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加大教育投入来促进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借鉴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学角度,以新疆所辖15个地、州、市区为研究范围,选取旅游外汇收入作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衡量指标,将旅游总收入作为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分异性的衡量指标,运用泰尔T指数,对1999—2010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旅游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及变化作定量研究,并从空间角度作深入分析,指出:新疆入境旅游区域旅游经济总体差异逐年减小;北疆内部地区旅游经济差异大,对总差异的贡献率高,近几年北疆内部差异明显减小是新疆旅游收入差异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南疆地带内差异小,变化相对平稳,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在持续增加;南北疆经济地带间旅游收入差异小,对总差异的贡献率低的新疆入境旅游收入区域差异变化特征。最后根据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通过对2018年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指标进行描述性比较统计分析,找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并选取相关指标,运用2010-201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市场发育水平、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对外贸易与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1990~2005年的一、二、三线的运动员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东部是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培养的主要地域,培养数量与中西部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其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在逐年加剧,同时,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这种区域差异性在东、中、西三大地带上表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即东部发展水平较高,中部一般,西部落后.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区域差距拉大 ,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所具有的普遍现象。但是 ,推动地区差距扩大的力量 ,却因各国国情、发展阶段、制度环境不同 ,有着很大差异。我国是世界上经纬跨度最大 ,并且又实行过 3 0多年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多种历史与现实的原因 ,使这种区域差异更加拉大。我国教育的区域化发展格局也表现得尤为突出。从我国人力资源受教育的情况看 ,1982年 ,我国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为 4.64年 ,其中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各为 5 .3 8年、4.5 7年和 3 .5 9年。 1995年 ,我国…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是指国内空间资源组成的地区经济集合体,它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起着连接地区经济与国民经济的桥梁作用。地区经济则是由地区行政区划为空间资源限制的经济,它有着强烈的行政特征。所有地区之和构成国民经济,部分地区之和构成区域经济。习惯上把我国分为三大经济地带,东部地区(或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我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经济区划体系,提出并论证了“中四角”地区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的重要观点。文章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键在“大中部”地区,而“大中部”地区的关键又是“中四角”地区。“大中部”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带,呈“V” 塌陷格局,只有“大中部”兴,全国才能兴;“中四角”经济区在“大中部”区位条件最好、发展增长潜力最大,只有“中四角”兴,“大中部”才能兴,全国才能兴。文章最后还提出了未来我国“中四角”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构想:建设成为长江流域的龙身,全国第四增长极;成为未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核心区。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17,(6):11-17
以中国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变异系数法和泰尔指数法分析了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在波动中存在扩大的趋势;区域差异分解表明组间差异的扩大逐渐成为造成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这说明我国三大区域之间能源效率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扩大会使得因经济收敛而产生的能源需求量进一步增加。因此,为了降低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必须缩小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特别是三大区域之间能源效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