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社会的文化语境中,诗歌似乎与普通大众的生活存在隔膜。这种现象的存在是诗歌和普通大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存在障碍而造成的。其实,"诗歌生活"作为"文学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进入研究的视野。从博客/微博的应用与诗歌朗诵会的举办,诗歌奖的评选和诗歌节的举行,诗歌与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共生与互动等几个节点可以展示"诗歌生活"的影像。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21,(1):14-20
新诗百年以来,内蒙古诗歌始终处于"失范"和"离场"的状态。重塑内蒙古诗歌形象,重构内蒙古诗歌内核,成了摆在当下内蒙古诗人思考与创作的首要问题。本文基于对内蒙古诗歌与女性诗歌的考察,以《内蒙古女子诗歌双年选》为蓝本,剖析选本价值与内蒙古女子诗歌的特质,并从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性别"特质的凸显、塑造一个新的诗歌地理,完成本地(本主文化)与异域的精神突围、生态女性主义的女子诗歌书写的觉醒与可能三个方面,指出内蒙古女子诗歌在当下诗歌大潮中突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以人为本的和谐精神是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古代诗歌的教育具有强大的美育功能。以现代美学体验的范式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学习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营造出追求"真"、"善"、"美"的校园文化精神,传承古典诗歌美学的"人本"、"自然"和"和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中学阶段的诗歌教学,教者往往偏重于字词义的刻意解释,导致学生不能掌握诗意的本质与精华,浮于表面,有时甚至显得释不达意,很是"离谱"。笔者试就诗歌教学进行简要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罗雨的诗歌着力展现当代知识分子,尤其是被喻为"漂泊的一代"的80后知识分子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与心理图谱。罗雨诗歌的创作艺术发展和升华了诗歌美学的内涵与外延:清冷、寂寥与神秘意像构拟超然的诗歌意境;独白与素描式话语成就隽永的诗语风格;自我投射与现实反射体现本真的诗歌诉求。  相似文献   

6.
温子昇,作为北地三才之一,其创作独具特色.诗作分为反映现实与状物写景两大类.文章从"气质"与"清婉"两个方面来撰写子昇诗歌之风格."贞刚"与"淳朴"是"气质"风格的表现,其"淳朴"的风格与语言的通俗化,对动词的推敲及子异善用短制的诗歌体式有关;而"清新"与"婉转"又是子异"清婉"风格的突出表现."清新"之风格源于子昇善于经菅画境;运用色彩及对双音词、连绵词的使用;在表现"婉转"风格时,从内容(使事用典、意象撷取、比兴手法、以乐写哀)及形式(结构层次、言辞形式)两方面分别阐释.  相似文献   

7.
东坡一生与"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诗歌中"舟"是一个值得注意、研究的意象。文章对东坡诗歌中"舟"的出现频次作了一个统计,并具体论述了"舟"意象与东坡诗人心灵的关系。"舟"不仅带给他生命的催促感,更多时候是安顿了他孤寂的心灵;"舟"又与"归"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东坡渴望着"归耕""遁去"或者"归隐","舟"就是这些心灵渴求的载体,因此其诗歌中"舟"意象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8.
诗歌表意"祛魅"是当今诗歌"祛魅"书写的重要表征之一.当今诗歌表意"祛魅"主要体现为:在表意功能、表意行为体认上"祛魅",在语象和语素的采集与运用上"祛魅",在技艺策略、文体样式上"祛魅".上述几点"祛魅",既各自有其有效性和合理性,又分别有着缺陷和偏颇.因此,对其加以学理性的辨析、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补偿"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结合对诗歌翻译中缺失现象的分析,尝试对翻译过程中"补偿"的理论观点进一步做出解释,廓清诗歌翻译中缺失与"补偿"的关系。认为诗歌翻译过程中要追求音韵、结构、意向的重构,但是音、形、意的缺失在所难免,为此译者要灵活运用"补偿"策略尽可能达到原诗与译诗在这三方面的对等。  相似文献   

10.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精心优化"美读诗歌"的环节,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情感美;精心优化"悟"的环节,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感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语言,从写作技巧、修辞方法、重点字词方面品析其中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1.
张铂 《海外英语》2015,(2):36+41
诗歌翻译历来是翻译研究领域中的难题。译诗之难,难在其内容与形式的不确定性。译诗既要形象地译出原文诗,又要把握其节奏和韵律,锤炼其语言,再现其内在精神和意境。诗歌中"形"与"神"的矛盾如同"鱼"和"熊掌"的关系。该文旨在探讨如何理解诗歌翻译中"形"与"神"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由此探索怎样才能译出"形神兼备"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高考中,古代诗歌鉴赏是一道必做题,虽在出题的方式角度上各异,但无论是全国性的大纲卷、新课标卷还是地方性的各省市卷,这都是一道"必上菜"。  相似文献   

13.
郭华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1):134-136
从希曼诺夫斯基音乐作品中的"诗歌"与音乐作品中的"诗意"两方面入手,分析这些因素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翻译就是把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使目的语的读者能够从译品中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共鸣和美感体验.中国古典诗歌韵律严格,修辞手段多样,意境深远,加之汉字的特殊构词方式,这给诗歌翻译造成了很大困难.翻译时不仅要注意保持"形似"而且应深入其深层结构,探求"神似",让译文具有同样的诗情画意.译"形"以求忠,译"神"以达众,进而达到译作与原作"形"与"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胡俊 《文教资料》2008,(28):197-200
余光中称诗人是"自作多情"的,能使万物受而知报,领而知还.本文将余光中诗歌的研究成果分为三类:"乡愁诗"的研究、"传统与现代"的研究、"诗艺"的研究,提取主要观点述评之.  相似文献   

16.
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有着鲜明性别立场的女性主义诗歌试图通过"身体写作"重塑女性形象和彰显女性独立的地位."身体写作"作品充分表达了女性的生命体验与价值立场,充满了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但是从诗歌的精神价值取向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作品缺乏历史和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女性诗学在解构中应当注目精神维度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李白的诗歌中有许多魏晋人物的典故,通过这些典故,李白表现出对魏晋名士风度的仰慕,而这种对魏晋名士的积极态度不仅对李白的生活和创作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促进了李白饮酒题材和山水题材诗歌的发展,而且李白诗歌的个性化和主体性的高扬也和李白学习魏晋文人有关。此外,李白"清真"、"自然"的诗歌美学观念亦与魏晋玄学风气下的人物品评有相当关联。  相似文献   

18.
张向东 《现代语文》2010,(6):108-109
在1980年代"崛起的诗群"之后,中国诗坛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萧条,而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一首题为《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地震诗歌引起的轰动和诗歌热情,说明诗歌的生命源自诗人真切的生命体验,源自诗人民胞物与的现实关怀和慈悲为怀的仁爱精神。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批判传统形而上学,认为传统哲学没有能理解存在,把存在者当作了存在,因而提出了他的现代存在论;海德格尔还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语言观,以及分析哲学的语言观,认为它们都把语言当作了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他则把语言与存在联系起来,提出"语言是存在之家",并把这种与存在相关的语言称作为"本质的语言";而诗与思的语言就是这样的显示存在的"本质的语言",因为诗歌给存在以命名,因而它是"存在之家",伽达默尔则进一步把它称作为"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一部杜诗艺术地体现了"爱人"思想和"爱物"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即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同时,又对儒家传统观念有所突破,无论"穷"还是"达",都不忘天下苍生.正是这种大爱和大勇,使他的思想与诗篇在浓厚的儒家思想传统中脱颖而出,千秋万代,馨香四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