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1,(10):118-119
草根是创新的源泉"春晚"的创新,不仅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一道难题,甚至也成为全国电视观众心中一道放不下的悬念。创新难,春晚创新更是难上加难。这一点,几成人们共识。在这种春晚创新难的大背景下,我们欣然看到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2010年9月3日播出的新节目《我要上春晚》。这一方面当然是中央电视台近期一系列体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12,(12):172-173
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是每年春节的重头戏,万众瞩目。近几年,央视秉承"开门办春晚"的宗旨,把春晚逐渐打造成一个全民共享的平台,只要是深受百姓欢迎的优秀选手和节目,都有机会登上春晚的舞台,为广大观众在除夕夜带来快乐。近年来,国内各大卫视选秀类节目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众多歌手脱颖而出,受到广大观众朋友的欢迎和追捧。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我要上春晚》栏目,不断加大综艺节目创新力度,联手全国各大地方卫视顶尖选秀娱乐节目,通过《我要上春晚》年终特别栏目——《直通春晚》将优秀选手汇聚央视舞台,展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电视荧屏上不断涌现,“真人秀”已成为推动国内电视节目形态乃至制作理念转变的又一个转折点。中央电视台于2010年推出的《我要上春晚》便是将“真人秀”元素与传统综艺娱乐节目相结合的一次尝试。2012年中央电视台在《我要上春晚》基础上推出特别节目《直通春晚》,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本文以《直通春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节目特点,探讨“真人秀”元素运用到综艺节目中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4.
张勇 《记者摇篮》2012,(10):39-40
为了活跃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鼓励人们自娱自乐的和谐氛围,根据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领导的指示精神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丹东广播电视台从2011年1月17日起,开办了面向丹东地区大众的《百姓大舞台》栏目。《百姓大舞台》栏目从开办至今已经走过一年多的时间了,其间共录制播出七十多期节目,在百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参与者异常踊跃。人们在参与节目的同时,还愉悦了身心,增长了知识,快乐了生活。这一点在2012年丹东市首届《百姓春晚》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2012年的丹东首届《百姓春晚》是以"欢乐、祥和、幸福"为主题,体现"百姓大舞台,舞台我主宰,《百姓春晚》百姓办,《百姓春晚》百姓看"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变与谋,谋与动,必将成为2013年传播与营销的主题。我们看到2013年央视已经率先因变而谋,"谋"在以更为开放的心态,海纳百川。"动"在整合各大卫视的选秀资源,囊括各大名牌综艺栏目,合力打造央视综艺频道《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的超级版;以及《新闻联播》标版组合广告、纪录频道的高水准的系列节目、独家年度大剧等优秀平台栏目。  相似文献   

6.
李强 《视听界》2010,(2):119-119
我是“哈韩族”——哈的是韩寒。那么多人在评论春晚,他的这一段最得我心:“很多人要抵制春晚,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批评春晚并不被禁止,这年头要找一个全国性的项目可以随意批评既不屏蔽又不请喝咖啡真的很难。”(引自韩寒博客《春天的故事》)可是,再怎么批评赵本山堕落王菲老土宋祖英难听整台春晚成了商家广告的植入性节目,但至少有六个人当场发短信给我哭诉小虎队老则老矣但让他泪眼滂沱,就够了。  相似文献   

7.
这里直通春晚——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要上春晚》是央视三套2010年9月推出的一档大型跨界互动综艺类选秀节目,旨在"寻访百姓绝技,打造草根明星",为开门办春晚选拔优秀的民间节目。2011年初,该节目观众评选出的三大人气王——西单女孩、旭日阳刚和小宝顺利登上"春晚"舞台。  相似文献   

8.
《声屏世界》2011,(10):114-115
9月金秋,年度大娱,炫亮央视2010年9月,CCTV-3进行大规模改版,推出了以《我要上春晚》为代表的7档全新节目,其中《我要上春晚》最为引人关注,也是CCTV-3年度重点打造的旗舰栏目。  相似文献   

9.
李悦悦 《今传媒》2012,(4):92-93
龙年春晚是自创办以来的第30届春晚,本届春晚一改歌舞升平的俗套,导演组在节目编排、舞美特效、情感共鸣等方面继承优秀经验,发扬理念创新,表演上力求拉近与观众距离,与民同乐,回归全民联欢的晚会本质,为全国观众奉献上了一道温馨、亲切、祥和的"年夜大餐"。  相似文献   

10.
2019年以来,广东卫视连续五年原创自制春晚,并以开放之姿、创新之态不断推出新内容、新样态,在卫视春晚集群中后来居上,不仅奠定了口碑基石,同时沉淀了品牌价值,进一步彰显了广东卫视作为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在今年大年初一亮相的《遇兔呈祥大湾区——2023广东卫视春节晚会》(下称《2023广东卫视春晚》),更是以震撼的视听新体验,展示了大湾区活力和湾区文化新气象,并通过主题建构、内容科技创新、融媒传播“三部曲”,为全国乃至世界观众和网友带来一场新春的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11.
说起过年,大家必谈的一件事情就是春晚,在时间的流淌中,它俨然成为了一种仪式,更是对家的一种牵挂。羊年春晚,在不变的情谊中,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新风,像一出精彩的"大变脸"。变脸一:在内容上,新增春晚吉祥物和反串歌曲表演。央视羊年春晚新增吉祥物"阳阳",表达了"活泼阳光、三阳开泰"的美好寓意。这是33年春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吉祥物,开春晚之先河。在春晚直播结束的第二天,吉祥物"阳阳"就在京东、天猫等各大电商平  相似文献   

12.
冠名综艺类电视栏目一直以来都是快消品牌很热衷的品牌营销方式。早在2005年,蒙牛与超女的联姻便为品牌营销界留下了经典案例。近年收视火爆的《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等,无一例外不被快消品牌所冠名。国内外的金融保险企业常以稳重的形象示人,品牌建设也往往中规中矩,阳光保险何以打破常规,冠名一档新的综艺栏目《我要上春晚》,且持续投资长达三年甚至可能更长时间?阳光在与《我要上春晚》的这场"联姻"中的投资收益如何?是凭借哪般营销策略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3.
梅地亚中心的春晚剧组办公室,马年春晚执行总导演吕逸涛正在听杂魔和创意组负责人汇报工作。“可以,就这样吧,”吕逸涛频频点头。春晚第一次联排的一天刚刚结束,各组负责人开始陆续做出节目修改。作为曾经的哈文团队中的一名主创,这已经是吕逸涛第三次参加春晚的创作,前两年的春晚也在强调创新,吕逸涛用半开玩笑的语气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今年的春晚,“最大的创新就是总导演外聘。”  相似文献   

14.
王建珂 《青年记者》2016,(33):115-115
明年是鸡年,央视鸡年春晚动手早,据报道已经进行过彩排,为开门办春晚、寻找合适演员的电视节目《我要上春晚》也提前播出。新一届春晚会不会有进一步改进,更能抓住观众,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工程》2011,(3):16-16
2010年春晚,刘谦让一只手穿过了玻璃桌面,至今人们仍对他的魔术赞叹不已,舞台上的《穿越》魔术需要互动才能让观众满意,让观众觉得"给力"。其实,现在企业面临信息化整合的难题时,让数据实现"穿越"是很重要的解决之道,而这也和《穿越》魔术一样,要想让人们叫好,必须得有"互动"。  相似文献   

16.
2012年,郭德纲主要的新作品包括《屌丝青年》《爱情传奇》和《好好学习》三段,其中的精华很可能会集中出现在蛇年央视春晚的作品中"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终于要"上春晚"了。1月27日,央视春晚进行了下半场联排,前一天还在广西南宁演出的郭德纲、于谦没有出现在现场,彩排以放其以前的节目视频录像"走完"流程,这在过去是只有春晚重量级人物赵本山才享受的待遇,  相似文献   

17.
年的春晚,我几乎从头看到尾,因为我想看看,这一届春晚,到底能不能通过真唱的考验?将近五个小时看下来,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看来真唱的春晚同样可以给观众带来欢笑。 演唱会为什么要真唱?这几年媒体已经进行了很多讨论,真唱可以杜绝唱功不行的演员进春晚,是主要的理由之一。但我认为,在讨论艺术问题时,还是要把艺术的归艺术。真唱虽然可以让少数“李鬼”望而却步,但也不要指望真唱就能让春晚的名利场变成卡拉0K厅。  相似文献   

18.
曾祥敏  翁旭东 《传媒》2021,(8):8-12
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制作播出《春节联欢晚会》以来,春晚陪伴国民度过了39个春节,早已成为农历新年不可或缺的文化仪式之一.春晚一路从歌声与欢笑中走过,也从期待和争论中走过.特别是在媒体融合、受众分化、多元价值碰撞的当下,如何调剂悠悠众口实现雅俗共赏,如何让传统"年味"与时代精神相互呼应,从而有力实现正向引导与价值引领,成为当下春晚破局的重要关口.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合创新与用户连接成为近些年来春晚创作的核心议题与迫切需求.在进一步深度融合发展中,广电媒体如何守正创新,重构视听传播新场景,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某种意义上来说,春晚是一个指向标.  相似文献   

19.
正《咬文嚼字》杂志在对马年春晚的点评中指出,短片《"春晚"是什么》结尾的屏幕文字"春晚是想你的365天"犯了常识性错误。365天的"年"是公历年,而举行春晚的"除夕"则是创于夏代的中国传统历法——农历年的特定日期。农历平年是12个月,354天至355天;闰年是13个月,383天至384天。也就是说,春晚的间隔永远不可  相似文献   

20.
济宁日报于2007年5月创办《民生》专版,我被安排负责专版的编采工作,从此踏上了民生报道路.一晃5年的时间过去了,摸索着一路走来,最让我难以释怀的便是爱,挚爱《民生》,更热爱"民生". 紧盯百姓身边事 《民生》创办之初,对民生新闻的概念定义尚不清晰明了,难以准确把握《民生》的定位.但在大脑里有一个大概的"筐",那就是有关百姓生活的新闻事件都应该装在民生这个"筐"里.确定了这个"筐"后,自己内心似乎有了些许兴奋:生活在最基层的百姓,其生产、生活中遇到急事、难事、感人事,可以有一个展现的阵地了.《民生》,是百姓表达自己愿望的平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皆能展现在这一板块里,我也为能在这个板块里耕耘而兴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