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解析语音、认读方面:本单元的单词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有部分单词还是值得注意,如mouth学生容易读成mouse;this容易读成/zis/。一些形近词如hand和head,ear和eye,foot、finger和face,Mr和Miss学生非常容易混淆,而一些动词如cross、clap和close,snap和stamp等更是让学生头痛不已。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入乡土资源,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巧用乡土资源,如绘画创作时让学生尝试描绘家乡的自然风光、尝试造型时让学生了解民族服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民俗庆典、主题活动中鼓励学生根据乡土资源大胆创新等,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朱佳燕 《生活教育》2012,(21):62-64
多年的基础美术教学,无数次的批阅学生作业及学生创作指导,常会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时常困扰着我。概括而言,我认为小学美术课堂中"造型表现"领域,学困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抓不住形、把握不住动态、画面缺乏创新"。我也曾尝试通过分析大师、同龄孩子的作品,测量游戏,"给作品找茬"等方式让学生感悟、体验。但是收效甚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区"燕青动漫工作室"。  相似文献   

4.
一、借助儿歌,为学生打开写字兴趣的大门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儿歌深受学生的喜爱,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把笔画造型等编成儿歌,让学生乐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如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  相似文献   

5.
不管是专业绘画学习还是普通中学的美术课,素描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素描是造型训练的基础,绘画离不开造型。基础素描是研究和解决“形”的手段,它一直以培养学生具象写实能力为主要目的。非专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绘画学习同样需要造型能力,但一味地照搬专业美术造型训练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写生条件不存在,美术课时非常少,学生能力差距大。因此,必须结合学校条件和学生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将创意素描引入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会让学生对造型训练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一、以理性的态度珍爱生命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曾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理想的教育应该如那合脚的鞋,让受教育者感受不到教育的存在。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一、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一)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只有将课程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将标志设计这节课安排在校运会前3个星期,让学生先参考奥运会、大学生运动会和前几届校运会的设计图标,然后再结合今年的校运会,从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创作设计,并由全班同学进行评比,选出最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学校。  相似文献   

8.
汪耀泉 《甘肃教育》2014,(24):115-115
正一、从绘画作品造型语言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绘画造型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明暗、构图等基本造型元素。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是怎样通过造型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或者是怎样围绕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让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如,吴冠中的《春如线》中往返游动的线描写的既是春光的流转,又表达了作者奔放的情态。画家自己说过"线,形象地表达了情之缠绵。"又如,梵  相似文献   

9.
浅谈素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培养素描造型能力的最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素描基础和技能,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提高素描教学的效果。一、培养学生艺术的感知能力19世纪法国的素描画家德加说过: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即是说,素描所表现的不是形  相似文献   

10.
张勇 《考试周刊》2011,(48):223-223
初中美术"造型·表现"要求学生能感受线造型作品的艺术美,学会用线造型,以线为主进行人物、静物或风景写生。但一些美术老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作业改成让学生临摹书本内容,原因无非是"条件有限、组织教学困难"等人为因素,久而久之,学生作业要么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相似文献   

11.
学生习作难,恐惧作文、排斥作文,可称得上"谈作色变",而电影采用语言造型、色彩造型、构图造型、蒙太奇造型等形式的结合,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学生对它的痴迷是不言而喻的,一谈到电影,学生就兴趣盎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另辟蹊径,把孩子们对电影的似火热情迁移到作文教学中,让作文真正成为孩子快乐的呼喊。  相似文献   

12.
刘莉 《湖南教育》2005,(11):39-39
观察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时,要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如对形近字的教学,教师利用学生对色彩变化特别敏感、有兴趣这一特点,首先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过色彩的对比来区分形近字不同的部分,说说异同,区分形近字的音、形。接着,利用CAI软件创设情境,加深理解,然后再用形近字组词、造句等从字义上区分形近字,最后达到区分形近字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喝”、“渴”这一组形近字时,教师先出示已用不同颜色区分了异同的“喝”和“渴”两个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个字的异同,然后播放CAI软件:一个人在…  相似文献   

13.
快乐如风     
今天最开心的事是和学生一起滑旱冰。上午放学时,我对同学们说:“由于昨天下雨,所以没有通知大家带滑冰鞋来,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到清洁区滑旱冰好不好?”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我强调说;“请有滑冰鞋的同学注意两点,首先是注意安全,要经过家长同意才能把鞋带来,并且来的路上不能滑着来;再就是这次活动不是让有鞋的炫耀,没有鞋的难过,而是为了让大家共同学习进步,会滑的可以教一教不会滑的。”  相似文献   

14.
开学初,某中学要求全体学生在校期间都要穿回力鞋。该校是一所很有名的重点高中,平时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如宿舍里的被褥必须按规定的方向和位置摆放,鞋必须摆成一条直线,头发要求统一理成标准的学生头,在校园内必须穿校服、带胸卡,不准跑跳,周一至周五不准出校门等。这些规定已经让同学们感到很难适应,而这次在学生们毫无准备、没有被预先告知的情况下,一开学就被要求统一穿回力鞋,这对已经有怨言的部分学生不啻火上加油。一时间,本来应该平静的校园气氛变得比较紧张,同学们为此事议论纷纷、愤愤不平。要求穿“回力鞋”所引发的风波是校…  相似文献   

15.
刘晓丹 《班主任》2012,(1):34-38
正一、背景分析我班有几个学生因为比穿名牌鞋发生了争吵,炫耀的学生趾高气扬,受气的学生心里很矛盾,不知是否也该让妈妈给自己买双名牌鞋。小干部在第一时间发现了问题,并主动向班主任提出召开班会解决问题的建议。于是,在小干部自主召开的班会上,孩子们围绕"攀比"展开了讨论,并且由这一  相似文献   

16.
下面我就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谈点体会。 一、寻找方法,掌握规律,自主识字 1、在比较中识字。在生字中有很多同音字、形近字。在教学时.我让相近的字一并出现.让学生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教学生学习“喝”和“渴”两个字时.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发现他们的右半部分是完全相同的,只有左半部分不一样。我是这样引导识字的,渴了就喝水。所以“渴”与水有关,是三点水旁,喝水用嘴喝,所以“喝”字是口字旁。  相似文献   

17.
牛斯山 《考试周刊》2013,(55):30-30
<正>一提起语文教学方法,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讨论式、分析式、提问式等。但是从本学期开始,提倡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总体感受是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而不是教师生拉硬拽地让学生学习,这让我对语文教学方法有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语文课的教与学都应该是快乐和谐的。一营造课堂情感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8.
买鞋记     
<正>我从小到十几岁都是穿妈妈做的鞋,而且都是直脚鞋(鞋不分左右),直脚鞋毕竟不好看。1963年,我上初中了。一天,班里有一个叫高佩如的女生穿了一双从商场买来的白塑料底布鞋,这是全校女生中唯一一个穿买的鞋的人,大家都很羡慕她。下课了,班长说:"高佩如,你把鞋脱下来让我们试试!"最后轮到我,我感觉鞋底很软,鞋帮  相似文献   

19.
正非专业美术教学中,因为学生美术基础几乎是空白,因此,让学生在众多学业中掌握怎样的美术知识才是适度的而且有必要呢?我尝试着对美术"技艺"和"审美"进行对比并做分析。我认为美术基础训练目的是在于提高"技艺"和"部分审美"能力。通常的素描基本功训练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占的比例要大,技能训练又直接体现在绘画基本功上。所以,打好造型的功底,如透视关系、比例关系、结构关系等非常重要。接下来就是对物体的明暗关系塑造的训练,也就是通常说的光与形的结合塑造,三大面、五大调的造型手段的反复认知。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而这也让我们认识到所有的技艺训练目的就是要达到手眼脑三者的默契流畅的配合。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画、多练、多想,从而实现对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一、传统素描教学的弊端(一)当我们用比例、透视、解剖等法则来衡量对象时,无疑给对象打上了一个无形的格子。在“技法为主导”的素描教学体系中,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去研究形体本身的造型因素,象解剖尸体一样对待有生命有神韵的对象,忽视了情感的倾注,学生在研究造型规律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