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振东 《内江科技》2010,31(10):64-64,91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对前人成果的再认识、再创造是大学生创新的主要内涵,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型大学生的两个方面。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谈竹琴 《科教文汇》2014,(1):186-187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高等教育重要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均衡能力结构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介绍了通识教育的概念,分析了当今中国对通识教育理解的误区.阐述了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证明了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当今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落后的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国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的信息社会及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面对新形势,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物理教学现代化已成了时代的要求,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担负着改革的重任,直接关系国家发展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赵红 《中国科技信息》2004,(21):77-77,82
站在一个崭新世纪的前沿,回眸20世纪,我们看到人类发展的日光甲.已聚焦在了教育与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仍然响彻耳边,科教兴国的观念已在全国各地深入人心。教育在知识经济、科技爆炸的今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崇与重视,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在社会立足的必然技能。作为教育重中之重的高校教育更成了全社会的焦点。在应试教育时代即将过去,全社会要求素质教育的今天,走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直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21世纪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为了适应化工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化工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科学技术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21世纪将是一个科学技术大放光彩的时代,是一个崇尚创新、需要创新、孕育创新的时代.世界各国在迈进21世纪之初的时候,为确立自己在新世纪的地位与作用,无不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随着知识经济崛起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国力增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科学技术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21世纪将是一个科学技术大放光彩的时代,是一个崇尚创新、需要创新、孕育创新的时代.世界各国在迈进21世纪之初的时候,为确立自己在新世纪的地位与作用,无不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随着知识经济崛起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国力增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进人了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时期。综观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一条基本的规律就是: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推动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这部名著中,根据美国进步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关于历史的分期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致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他以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依据,指出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物为主的时期;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而文明时代则是以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为基本特征,它的根本标  相似文献   

10.
蒋旭东 《软科学》2003,17(2):11-14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它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和每个人的幸福。然而,科学技术在20世纪的各项重大成就及其巨大的文化功能的实现,却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完成的,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整合密切相关。本文以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为例,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现化科学技术的整合作用,意在强调,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必须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为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多良好的社会整合条件,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是以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归根结底是创造型人才竞争的时代。新世纪的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作为各科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把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通讯技术与云计算已逐渐发展成熟,这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影响,在高职教育领域中也不例外,在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发生了改变,也影响着教育质量的监测。本文将先介绍大数据技术的概念,再说明高职教育质量监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知识已成为国家、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知识的全球化、网络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人类社会正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已伴着21世纪的脚步向我们走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已成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开始走向信息化时代。作为信息化时代的社会军队院校中的教育技术人员来说,如何在时代的大潮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成为其当下学习的重点。本文就目前社会军队院校中教育技术人员的信息素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改正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和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历史告诉我们,教育的每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应该怎样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党和国家制定了“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技术”的方针,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的重大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已在发展工农业生产中显示了威力.研究科学、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关于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的重大作用,科学技术必须与经济、社会协调  相似文献   

17.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足够数量而又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崔军 《科教文汇》2007,(4S):15-15
当今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落后的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国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的信息社会及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面对新形势,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物理教学现代化已成了时代的要求,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担负着改革的重任,直接关系国家发展的命运。在新的改革浪潮中,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那么中学物理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相似文献   

19.
李振兴 《科技风》2023,(27):41-43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高等理科教育的人才培养需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高等理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学工作处于最基本、最核心的地位。因此,高校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必须在教学的实施路径方面发挥潜力。在本文中结合国家高等理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进程,以“有机化学”为例对其实践教学实施路径进行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1 现阶段高等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 ,1 995年 3月 1 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方针为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较落后 ,为了同发达国家竞争 ,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 ,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来增强国力。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也为了同发达国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认为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进取性和创新精神与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在我们所处的时代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而进取性和创新精神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2 当前我国人才市场需求从历年人才市场反馈信息来看 ,当前我国企业界在选才上更多的强调人的综合素质、道德人品及创新能力。而一些知名企业认为当前中国大学生最欠缺的是情商 EQ,用最通俗的词表达其内涵即“人格”,社会伦理学家解释为“道德行为所需的心理肌肉”。而这些都是具有创新精神人才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3 现代大学如何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