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尔雅·释亲》亲属称谓的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释亲》中的亲属称谓语保存了古代社会丰富的文化信息。对出现在古典文献和古代字书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考证和研究发现,这些称谓语反映了古代人民"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早期社会经历了对等交互从表婚制、亚血族群婚制、媵婚制的婚姻制度,家庭形态由男从女居最终发展到男人成为家庭主宰。《尔雅·释亲》中的亲属称谓语是一定语言环境中的社会人伦关系和特殊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及其两性关系变迁的汉字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经历了杂婚制、群婚制、对偶婚制、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历史变迁.在对偶婚制向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过渡中,掠夺婚和买卖婚相继出现,而群婚制末期出现的媵婚习俗也为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几千年漫长的婚姻制度变迁中,男女两性关系也从以女性为核心和主导逐渐演变为以男性独尊.这种婚姻制度和两性关系的变迁,在对汉字的文化考察中得以清晰地体现.  相似文献   

3.
婚姻家庭制度的建立是人类两性关系的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中国古代把婚姻摆在家庭乃至宗族附属品的位置上面。婚姻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夫一妻制(多妾制),同姓不婚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缔结遵循“六礼”,婚姻解除的方式有七出、义绝及和离(协离)。婚姻中的财产拥有者属于丈夫或长子,妇女附属于男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鲁迅小说《伤逝》中子君勇敢走出封建家庭与涓生结合,却按照传统的角色规范,沿着传统的生存价值观和生存方式走下去所带来的悲剧,探讨“五四”时期在“女性解放”表象下存在于两性关系中的由历史造成、遗留、仍在滋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彝语支民族婚姻家庭形态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不同类型的婚姻家庭形态.有洪水神话传说中早期"血缘婚"的遗迹;有氏族外婚制的母系氏族"走婚"制婚姻家庭形态;有"兄弟共妻"和"姐妹共夫"婚姻家庭形态;有双系家庭;有"转房婚"和"抢婚"习俗.这些活化石似的婚姻家庭形态对探讨人类社会婚姻家庭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中的主人公保罗是一个在心理上未长大成人的“半男人”,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通过这一形象 ,作者揭示了“俄狄浦斯情结”对人心灵的戕害 ,谴责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扭曲人性 ,破坏家庭的罪恶 ,从一个独特的视角 ,反映了英国社会的危机 ,并开出了独树一帜的药方 :调整男女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婚姻家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以两性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婚姻家庭状态,它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婚姻形式经历了种种变异。人类发展史上婚姻制度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血族群婚制、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相似文献   

8.
“网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朋友、对成长、对自我个性以及与异性交往的心理渴求,但是由于“网婚”具有的虚拟性、游戏性、符号性对青少年的道德心理、行为品质和理想人格产生了相当的负面影响,亟需准确的道德评价和伦理导向,引导青少年保持虚拟社会道德和现实社会道德人格的一致,唤醒青少年的“善良意志”,倡导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同时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也应承担应尽的社会道德责任,引导青少年走出“网婚”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人口高龄化、老龄化以及社会支持体系的不完备性和子女资源的有限性,使养老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对于丧偶老年人来说,养老更面临诸多困难。丧偶老年人非婚姻登记同居,俗称“走婚”,可以避免一系列组建新家庭可能遇到的和带来的问题与麻烦,诸如正式婚姻的法律关系问题、两个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个人财产问题、社会影响问题、婚姻家庭所需的稳定问题、子女的过分干涉问题等。老年人“走婚”有助于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情感需求的问题,社会对此应给予宽容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媵婚制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政治婚姻形态,在春秋诸侯国政治关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欲借助春秋典籍和媵器铭文,探讨媵婚制的来历,认为媵婚制是原始普那路亚婚的遗存,是社会伙婚制和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政治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其标志性意义在于,媵婚制的出现表明女性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从而彻底的沦为男性的附属,同时在媵婚制实行的过程中又存在以下几种重要方式:媵者是嫡夫人同姓(异性)诸侯国之女、是嫡夫人的侄娣,与嫡夫人之间无血缘关系。媵婚制的存在既有利于延续宗族统治力量,又有利于扩大政治联盟。  相似文献   

11.
“扎坝”是对藏语“扎巴”的音译。扎坝人实行走婚,属母系制家庭,喜欢住碉楼、吃臭猪肉,实行岩葬,善制陶,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扎坝人的文化与《唐书》中的东女国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六个男女的相互关系一反常态 ,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 ,构成了一幅两性关系异化的摹本 ;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造成了这种异化现象 ,它使人陷入“精神”与“肉体”分离的痛苦之中 ,从而危害家庭和社会 ;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婚姻史》中,韦斯特马克对人类缔结婚姻的各种形式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他指出,这些婚姻形式受到诸多经济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因而其实质是“实利婚姻”,而不是爱情婚姻。从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内婚制、抢夺婚和转房婚等形式来看,“实利婚姻”的性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扎巴藏族》是研究四川鲜水河扎坝地区藏族母系制社会的第一部专著,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扎巴藏族的历史与现状,对走婚作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它产生的历史、经济、文化等背景条件,揭示了正在发生的演变。对走婚以外的对偶婚、嫁娶婚及父系制个体婚初期的各种并存的婚姻新生态式样,也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成为近年来对扎巴藏族最深入、最具分量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小说《原地》全景式地描写了至今尚存的原始部落“埃塔”牧民的生活状态和“走婚”制民族风俗。现代文明进入“埃塔”后,所发生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发了人们对大自然怎样合理开发利用的思考,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与融合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网婚”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已婚者“网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本人要改变沉闷的生活,寻求精神慰藉的心理渴求。但是,已婚者的“网婚”现象影响到了现实家庭的忠诚、责任和夫妻生活,危害到现实家庭的稳定。因而,“网婚”考个人、家庭和社会必须携起手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创造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7.
罗文荟 《天中学刊》2012,27(4):73-76
《诗经》中有大量的异姓夫妻称谓。古公与姜女、王季与大任等夫妻称谓反映了西周建立前的同姓不婚之俗,韩侯与韩姞等夫妻称谓表现了周朝建立后实行的同姓不婚制。周人确立同姓不婚制主要是为了扩大势力和巩固统治。  相似文献   

18.
贵州威宁县的彝族“果”支系以传统编篾手艺为其文化特征区别于其他彝族支系,并由此构筑了与支系内婚互为依托的竹编行业内婚婚姻模式,该婚姻模式下狭小的婚姻圈使“果”成为彝族社会中被边缘化的群体。  相似文献   

19.
徐坤笔下的都市女性一方面要逃脱家庭的束缚,走出婚姻的牢笼,追寻自由、平等的理想爱情,争取经济上的独立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又渴望着精神和情感的回归,渴望家的温暖与男人的依靠。文章从女性主义入手,剖析徐坤以女性为题材的代表作品,进而解析作品中的知识女性在走出家庭、走入职场后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20.
生态女性主义是第三次女权运动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女性主义运动与生态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人对自然的统治与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试图打破这种二元对立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共处.D.H.劳伦斯在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通过对英国工业化小镇以及女主人公厄秀拉的刻画,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表达了实现人与自然和男女两性关系和谐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