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本主义     
身在IT公司,开会时同仁们大多都捧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俗称本本)施施然而来放在会议桌上,身为新人的我手里只能拿着一个真正的纸质本本写写划划。本来也没觉得有多丢人,无奈那天会议跑题,百无聊赖之下只能靠默写歌词解闷,一首歌词写到一半默不下去了抬头一望,旁边那位,我的主管头儿,居然在打连连看!  相似文献   

2.
感叹     
《中国新闻周刊》2001,(45):53-53
  相似文献   

3.
甲方乙方     
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在给我上了半学期课后就光荣退休了。随后,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大姑娘叽叽喳喳出现讲台上。从此,经她批过的作业.一改前任老师每次审完都写个又大又红“阅”字的习惯,而分别成了甲乙丙丁。  相似文献   

4.
万泉河之夏     
韩希 《海南档案》2004,(4):36-37
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火热的太阳炙热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爸爸单位所举办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就在7月30日正式拉开帷幕。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搭上了开往琼海的汽车,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旅途。  相似文献   

5.
烟花     
已有很多年。来在城市里闻到烟花那种流连于新旧光阴过招时的味道,当朋友告诉我可以去他小区专门开辟的地方放烟花时,我即刻觉得今年春节在我的期待中伸展着手脚,要以怀旧的名义high一把。  相似文献   

6.
三幅地图     
我到过许多不同的办公室,办公室的主人有什么样的爱好.通过他室内的简单陈设就能确定一、二。有的喜欢置一盆兰草于案头,兰草幽香,回味悠长;有的喜欢挂一副墨宝在墙上.气荡漾,心绪飞扬;有的则素面朝天,仅有几本在读的书卷散放在手边.心悦怡然.遥想远方……  相似文献   

7.
北京有雪     
不是“听说”,是“看说”。一个从未谋面的女朋友发个短信过来,说“北京下雪了。”寥寥五个字,我真不知道如何应对。我所在的这个城市,此时正是阳光大好,和风煦暖的日子,我无法也无力去想象那家伙如何在那片阴沉暗哑的天色下怀着伤风悲秋的心情用肿胀的手指给我按出了这条短信。  相似文献   

8.
立言之惑     
一不留神,跟前的朋友都开始出书了。让写书评的,让做宣传的,让包销的,种种愿望和要求不一而足也很难满足。通常状况下,他们则是送我一本书就把我打发了。对于这些要求“斧正”或是“指导”的著作,一般都不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内。最痛苦的是,他们还要我谈观后感,于是不得不硬着头皮读下去。  相似文献   

9.
不眠夜     
最近,我的生活稍稍有些混乱。怎么说呢,就是基本上跟睡眠无缘。前一阵子,还天天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突然有一天,自己就把自己给说服了:又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不就是没觉吗,躺床上折腾还真不如下地折腾!于是,就这样了。除了我爹我妈半夜起来冷不丁见到我精神奕奕狼也似的目光会吓一跳之外,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没产生什么了不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到火星上去     
有段时间,我们都习惯性地把某个长时间不见然后突然冒出来的家伙称之为——“到火星上去了”。我们相信,只有火星那么遥不可及的地方才符合这种人间蒸发的神秘不可知。  相似文献   

11.
12.
随笔     
《中国新闻周刊》2004,(38):124-125
  相似文献   

13.
驴上日记     
  相似文献   

14.
板材史之一     
前天下雨,小金问我还踢不踢。“下雨怕什么?下刀子都踢!”我告诉小金,这是板材队训之一,以后不要问这样的糊涂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我刚刚走出通州开往北京的城铁,便接到朋友老P发来的短信,简单的六个字,“下雪了哈哈哈”。我疑惑地抬头仰望天空,那里灰暗阴沉如麻雀打开的翅膀,凄冷的小北风像流氓吹的口哨,“咝咝”地直跑调。就在我准备回复老P短信,质询他是否把鸟屎当雪花的时候,一小粒冰凉的雪粒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落在了我的额头之上,随后便见到半空中,  相似文献   

16.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辩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  相似文献   

17.
湖区的夏     
刘青海  晋人 《出版参考》2007,(10):34-34
最近的日子.大多在似梦非梦之间。竹方床上的书,翻了又翻,依旧是同样的一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虽有吹捧阿谀之嫌,并且也知道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文学自由谈”并不表明可以十分自由地谈文学——我还是要说:《文学自由谈》这本刊物办得真是越来越好看了。 读了登在这本刊物上的《自由之圈儿有多大》,“感觉”非常好。别的且不说,单看作者这么几句话:“我每每从报刊上读到一些文学写作者们自称为‘作家’,感觉挺别扭。‘作家’是一种尊敬的称谓,因此只适用之于‘他称’,而不宜用为‘自称’,就譬如无论多么高级的‘科学家’,人家可以这样称呼他,他不宜这样自称。”好长时间没有读到这种让我特别为之一动的文字了,正如鲁迅所…  相似文献   

19.
夏丏尊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家,在长达30年的编辑生涯中,曾主编和参编过众多颇具影响的杂志和丛书,他的平民化、面向中学生和自我教育的编辑观念对我国现代文化出版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名作欣赏》创刊二十年了。古时,这个年龄的男人称“弱冠”,今天这个年龄的男女大约还在大学读书。总之,二十来岁的人,还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刊物不然,二十年的刊物则人人称老了。谁能说《名作欣赏》不是老牌刊物、老刊物?老而保持青春,老而保持活力,老而拥有更多的读者,这恐怕是《名作欣赏》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名作欣赏》创刊于1980年。那个时候,人对于所谓精神食粮,尚处于半饥饿的状态,精神饥饿的人们拥挤着或排着长队买刊物。对于名作,更是求之若渴。所以,当时的办刊人在讨论创办刊物时,一致通过了“名作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