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发现:专业分流时不同专业人数存在明显差异。这不仅使得"热门专业"的教师教学负荷过重,也会挫伤"冷门专业"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成长造成负面效应。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学生引导和制度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专业分流时各专业学生数量不均的程度,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学院大类招生分流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尊重学生个性、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益、保障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进行专业分流,充分体现出大类招生中"分类招生、分类教学、分流培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和分类培养,此模式无疑是顺应了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要求,是一种进步的体现。随着大学扩招,社会上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等待就业,除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在基于大类招生的背景下,讨论了大类招生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探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类招生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类招生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步被各大高校所采用.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理论性强,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复杂、抽象.针对这些特点,本文结合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按大类招生的实际,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提高了该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当前高等院校教育的一大创举,是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要尝试。一方面,它顺应了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因材施教地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推进了高校教学的深化变革,有利于促进高校创新和健康发展。该文基于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基本内涵,结合通识教育的研究背景,试图深入剖析与探究大类招生这一新型模式对于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性,并针对其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姚云浩  梁钰涵 《科技风》2023,(6):142-144
公共管理大类培养模式已在国内高校迅速发展,本文在分析大类培养的内涵和必要性基础上,研究公共管理大类学生专业选择状况,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运行机制、课程结构体系、学院氛围培养等方面提出高校培养公共管理类人才的路径,以适应新时期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部门决定城市未来发展定位、目标、思路等重大宏观战略与部署,也是城市管理的指引者。徐州市城乡规划面临着规划编制的法律依据不同、各类规划技术标准不同、规划目的不同、缺乏统一协调机制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技术整合、行政改革、借鉴国内外市县"多规合一"成功经验来解决徐州市"多规合一"问题,以"多规合一"为目标,提出建立"一个市县、一张蓝图、一本规划、一套机制、一个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南大学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为背景,对教学运行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以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理念,明确大类与专业培养方案,做好专业分流工作,突出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教学运行管理的流程性、规范性和共享性。建立了科学、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充分发挥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优势,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南大学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为背景,对教学运行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以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理念,明确大类与专业培养方案,做好专业分流工作,突出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教学运行管理的流程性、规范性和共享性。建立了科学、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充分发挥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优势,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张虹 《科技风》2022,(8):58-60
大类招生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等教育新需要。地理信息科学作为一个综合型、交叉型、应用型专业,逐步纳入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一级学科的大类招生。文章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通过阐述地方师范院校地理信息科学非师范专业的招生、专业分流及教育改革等现状,分析在大类招生背景下该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大类招生中地方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发展,探索其招生、分流、培养等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对比传统教学法,从教学形式、学习内容、教师作用、学生参与程度等多个方面,论述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25)
实行大类招生制度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和教学改革的大趋势。2020年,西南医科大学在药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以及体育学院首次实施了大类招生政策,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新生适应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新生在心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专业认同度、培养模式了解度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我们着重分析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满意度三个维度,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26)
高校大类招生的模式是充分考虑学生特质与兴趣,选择更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培养过程。软件工程专业在此背景下如何走出发展的瓶颈,需要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突显其工程实践的内涵。本文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能力需求进行讨论,梳理了专业知识框架,根据学生个体学习差异设计了弹性教学节点,使得理论与实践更加有效地融合。  相似文献   

14.
自贵州财经大学实施大类招生政策以来,学生对大类招生满意度良莠不齐,本文通过对贵州财经大学2016级实施大类招生的学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诸多问题,贵州财经大学大类招生政策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与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数学课程模块化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旨在为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大学数学公共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也也 《内江科技》2006,27(7):27-28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拓展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创新党建工作手段和途径是高等院校亟需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大类招生模式淡化了专业,学生更需要学业指导。文章将大类招生培养分为前后两个学习阶段,论述了两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和加强班导师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班导师在两个阶段的配置方式以及具体工作内容,最后指出了加强班导师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背景下,作为地方高校,应积极对接地方发展和产业变革,通过校企、校政联合科研攻关、工程实践、合作交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有助于全面分析自身发展面临的优劣势,准确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有效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区域、地方对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孙雪洋 《科技风》2012,(23):275
本文分析国内各高等院校大类招生情况现状,对热门院校大类招生情况进行归类总结,并对大类招生的教育模式和当前社会需求的矛盾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先打好宽厚的知识基础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去学习,具有传统招生培养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在具体实施按大类招生、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其特有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学基本建设管理这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不断完善与大类招生培养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