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旧两种技术的管理与运营是企业普遍面临的决策问题,研究具有主体引导与惩罚约束性的政策,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双积分形式衡量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性能的产业政策,基于技术运营和研发子模块的因果回路分析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多情景仿真结果表明,技术研发是降低燃料消耗量实际值、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从而实现积分负值转正的关键,外部市场需求通过影响研发资金投入,内部的学习曲线效应通过直接作用研发过程,影响政策施行效果和作用周期。另一方面,政府对燃料消耗量达标值等关键指标的调控,决定着通过市场机制购买正积分的难度和成本,与市场需求因素共同影响企业的适应性决策。建议此类政策设定阶梯式趋严的技术指标,在初期施加压力的同时刺激技术研发,企业在政策缓冲期内应避免完全市场导向的运营,通过提升技术的指标效率,为政策趋严时的产能产量调整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多任务委托代理博弈模型以及相应的实证分析,从多任务视角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测量技术绩效存在极大困难的情况下,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强激励严重弱化了技术突破目标的实现,并造成地方保护主义,"小而散"的产业组织形态以及辅助设施建设滞后等产业发展乱象。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应该从弱化补贴的基础上强化技术、突破目标,引入竞争增强型的产业政策和工具,在构建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3个方面精准发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先后推出了“扶持性”和“门槛性”两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本文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扶持性”政策和“门槛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扶持性”和“门槛性”政策都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就单个政策而言,“门槛性”政策比“扶持性”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大;但两种政策的创新激励存在互补效应,其政策协同比单一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效应更大。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我们的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扶持性”政策通过加大研发强度等资源补偿效应激励企业创新;而“门槛性”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与市场竞争的程度密切相关,只有适度的市场竞争才会激励企业技术创新。(3)两类政策对创新激励的影响存在企业和地区方面的异质性。本文拓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类型)影响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优化以持续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积分政策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补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吉川  赵骅  李志国 《科研管理》2019,40(2):126-133
双积分政策意在以市场机制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但缺乏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需要与研发补贴政策组合使用。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带有研发补贴的双积分政策下新能源汽车供应商制造商决定研发投入水平、供应商产量竞争及制造商产量竞争的三阶段博弈模型,阐释了正积分价格、市场规模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研发补贴的作用机理与效果。研究表明:不考虑研发补贴时,当纵向研发溢出率超过阈值,企业研发投入将随正积分价格、市场规模增加而减少;其次,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激励效果,但应随纵向研发溢出率增加而减少,以规避“挤出效应”。为此提出,“逆溢出率变化”的研发补贴政策与双积分政策组合使用更能完善市场机制,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6.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产业创新链和政策工具两个维度构建了新兴产业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选取五个典型的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比研究了相关政策。研究发现:从产业创新链的角度,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必须结合产业的发展规律;从政策工具的角度,政策的侧重与完善必须瞄准产业发展的瓶颈;十个国家的政策样本表明,政策的完善程度与产业的发展实际基本一致。进一步,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加大供给端政策的出台力度、环境支撑端特别重视充/换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端采取"短期以公共交通为主,长期发展私人交通"的策略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产业政策是"选择性产业政策",倾向于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竞争。基于对日本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案例研究表明,其产业政策已转型为"功能性产业政策",政策目标在于创造条件提高产业竞争力,政府制定节能减排和产品性能的准入标准,但不代替企业选择技术路线。产业政策工具的设计基于市场机制,重视竞争,补贴消费环节和终端产品而非生产环节和厂商。补贴目录全国统一,保证外资公平参与竞争,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建议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回归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标,避免政府选择替代市场机制,政策补贴改为补助消费者而非厂商,统一全国新能源汽车目录,排除地方保护主义,构建政府、市场、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同合作的新型产业政策运行架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产业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在自主研发和新型能源上下功夫,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和技术创新来缩小与世界先进汽车产业国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何文韬 《科研管理》2019,40(9):139-148
依据产业演化观点,将新能源汽车视为是在原有交通运输体系中出现的利基,探究社会技术体系的转变和产业政策的保护性作用对新能源汽车利基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利基层次上,存在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利基向市场利基的演化过程,且技术利基宽度与市场利基宽度显著正相关。在社会技术体系层次上,一方面产业政策所形成的保护性空间有助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转化,另一方面反映社会技术转变的因素对新能源汽车利基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比和废气治理投入与市场利基的形成负相关,而燃油价格、消费者购买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市场利基的形成正相关。据此提出根据产业演化阶段和层次设计产业政策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对于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扶持补贴力度逐步加大,但实际与预期效果仍有较大差距。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政府与汽车企业策略交往的博弈模型,用数值仿真展示初始条件与参数取值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汽车企业与政府行为的演化路径既可以向良好状态演化也可能趋于不良"锁定",通过调节参数可以跳出不良"锁定"。相关探讨可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提出要加快关键新能源核心技术创新的背景下,以2010—2017年我国A股上市的新能源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创新政策、直接支持政策和间接支持政策分别进行综合得分的测算,然后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创新政策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创新政策显著促进了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2)不同类型的创新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直接支持政策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而间接支持政策则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3)创新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存在区位异质性效应和产权异质性效应,创新政策对位于东部地区的国有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更加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而间接支持政策对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非国有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更显著的负向抑制效应。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继续推进完善促进新能源企业创新的直接支持政策;建立多方位支持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加强科技信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境与能源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各国纷纷把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这也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以"钻石模型"为基础,全面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与国外发达国家做比较,从而探析提升其竞争力的途径,这对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筛选了2007-2015年间国家颁布的227条光伏产业政策,提出了光伏产业政策评估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政策协同度模型,探讨了政策措施协同对产业绩效的影响,并对2011年前后的产业政策措施实施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光伏产业政策措施协同度不断上升的同时,政策力度呈下降趋势,但光伏产业政策措施协同并非越强越好,不同政策措施协同对产业绩效影响具有方向性差异;政府在使用财政税收措施时应当首先考虑监管保障措施而非规范措施的协同使用,而实施金融措施时,则应强化引导措施的协同使用,适度弱化过多的监管保障和规范措施;此外,从政策梳理看,“外围技术包围”的技术突破路径无法改变我国光伏领域低端技术锁定局面,适当增强科技部门话语权,走“核心技术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4.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是我国政府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搜集了1992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有关NETC建设的政策,对NETC政策演进的历程、背景环境进行了考察,并总结了NETC政策演进的特点.研究发现,NETC政策的演进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NETC政策体系趋于完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缺失;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促进了NETC政策与其他政策领域的融合;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为NETC政策带来了新元素;NETC政策的创新是渐进式的,没有发生政策范式变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解读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海彦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29-32,41
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出发点,详细梳理了党中央在各个时期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剖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导向和连续性,以此提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约因素,进而认为核心技术的突破、制定行业统一标准、完善融资渠道等措施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可为汽车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研究并划分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三大阶段,指出当前已由政策主导阶段进入到关键性的"准市场"阶段,政府必须重新定义和转变自身角色,逐步以市场调节手段取代补贴等直接激励手段,方能确保产业顺利向市场主导阶段成功过渡。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如何实现角色转变,从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政策体系、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和文化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地方保护”现象,新能源车企为了迎合一些地方保护政策而不得不选择异地投资。这种被动型的异地投资会干扰企业既定的创新计划,进而影响新能源车企的创新产出。利用2009—2021年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被动型异地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新能源车企被动型异地投资显著抑制了创新产出。影响渠道检验进一步表明,被动型异地投资主要通过“资源侵占效应”和“需求同质效应”两条影响渠道来抑制创新产出。在考虑了组别差异后,被动型异地投资对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存在有效性边界:当被动型异地投资较为集中时,不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推广前期时,仅表现为不显著的抑制趋势。研究结论丰富了异地投资影响创新产出的分析框架,优化了新能源车企异地投资的战略选择,同时为坚决破除中国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白嘉 《未来与发展》2013,(10):96-101
矿产资源型产业集群具有资源诅咒效应显著、产业链短、产业结构单一、可持续性差等风险。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在自然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科教优势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加工、利用为核心的矿产资源型产业集群。但由于区位环境和体制因素的影响.陕北矿产资源型产业集群面临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与布局不合理以及环境成本高三种风险。根据陕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因来推动陕北矿产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