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分别在两大在线评分网站IMDb和Rotten Tomatoes上获得好评。基于此,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对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进行分析,得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影响因素:运用“好莱坞”元素,制造亲近感;通过幽默搞笑和价值观传递,降低文化折扣;利用动画特效,提升观影体验。 相似文献
2.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其内容、题材和情节都传达出中国的传统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这部影片字幕翻译在文化层面需要考虑思维模式、处世哲学以及生活习惯等中西差异;在语境层面需结合上下文、情景以及文化对源语语篇整合重组;在内容层面应考虑语意和形式,通观全局权衡利弊;在表达层面应多模态配合,字幕长短得当,提升观影感受。 相似文献
3.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69-71
哪吒作为一个本土化的神话英雄人物,其形象在典籍、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随着时代不断演化。他的形象嬗变与某一时期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境息息相关。《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电影对流传数百年的哪吒故事进行了改写,通过对电影文本的分析,可以发现影片在故事结构和人物形象设置上对既有的哪吒神话及人物进行了重构性改编,以后现代的模式完成了当代观众内心对于哪吒形象的观照,呈现出神话英雄人物的时代特征和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传播渠道的发展,网络动画大量出现,国漫也开始走进人们视野。近年来,从内容、题材和类型上,中国动漫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中国动漫作品走向海外市场。《哪吒之魔童降世》对神话故事进行改编,以紧凑的情节和颠覆性的剧情夺得人心,大获国内外好评。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国漫电影及电影字幕翻译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为以后的国漫电影翻译提供参考,以推动国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不少优秀作品被传播到国外。如今译制片受众的数量远远超过文献作品受众的数量,影视翻译对社会的影响也绝不在文学翻译之下。这其中影视字幕的翻译作为不可或缺的媒介,直接影响着受众对影片的接收度。本文介绍功能目的论的三原则以及在其指导下的中国电影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英译的研究,旨在探讨翻译目的论对电影字幕翻译的适用性和积极的指导作用,提倡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充分考虑翻译目的,以期提高翻译质量,达到最好的观影效果和实现最佳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影视是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字幕翻译质量对更好地实现文化交流和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等四个层面,对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以期为国产动漫电影走向世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陈颖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5):128-129
近些年动画当中渗入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已经变得越来越多。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本,深入探讨当下动画中所渗入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以及这种现状对于国内动画发展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推动我国文化向国外传播的过程中,利用动漫影视作品输出是向外国受众宣传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动漫影视作品输出过程中,一些国产的动漫影视作品受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影响相对较大,存在很多文化负载词。为了对这些文化负载词进行有效翻译,需要根据我国文化的具体内涵采取科学合理的翻译技巧,才能够帮助外国受众了解我国的价值观、民族文化等。在对动漫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研究中国文化负载词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特点,了解当前影视动漫字幕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要提出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技巧,从而提高国产动漫影视作品字幕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哪吒魔童仍为童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画着烟熏妆、穿着拖裆裤的小哪吒闯入了人们视野。他两手插裤兜,嘴里叼根草,晃着八字步,性情很暴躁;善于整蛊,顽劣不堪,一个妥妥的熊孩子。本该是英雄的哪吒,一出生就被贴上了妖怪的标签,受到人们的敌视和误解。 相似文献
11.
索明堂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6)
佛老思想在苏轼赋作中体现得比较鲜明、突出.表现在以下四方面:寓庄于谐,借嘲讽自己的贫困来反映现实生活;乐天知命,树立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格知物理,以求有补于世;探索人生奥秘,追求绝对自由.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中通过美化神仙和道教境界的方式来否定现实人生的剧本可称之为神仙道化剧.儒家和道家政治思想和政治精神就作为社会政治和人生理想的传统而被后来人分别继承发扬.元代杂剧在对这两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和发扬中,更倾向于道家人文情怀.道家情怀展现在文学中,常常体现为自然潇散的人生形式和超然忘我的人生境界,以及由此化生出的混同自然、任性无为、超然不受物累的生命态度,这一倾向在神仙道化剧中体现更突出,而许多人神恋爱方式的剧作所表达的倾向则大多是绝意尘世归依自然,其中主要是对自然的美和隐逸生活加以称赞,并通过这赞美使人世的繁华暗然失色. 相似文献
13.
郭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2):55-59
总体上讲司空图的学理论具有浓厚的道家美学理论的色彩,他受到了道家以至玄学的许多方面甚至全面的影响,构建了自己独特的,也可以说是中古以后最具道家美学精神的学理论和思想。以探讨其学理论的本质及其所收道家思想的影响为指归,以现存司空图的诗作品为研究对象,力图全面深入地理解其理论的本质和价值,同时以理解司空图道家思想的体现为切入点,力求在某种程度上彰示道家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4.
15.
杨春会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5):109-111
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哈代小说的命运观念。一是其命运观念的来源:他小时候受到来自母亲及祖母方面的重要影响,儿时的种种记忆对他日后的创作影响深远;二是哈代所受的文学教育中,古希腊悲剧占有重要地位,尽管他作品中的命运观与古希腊的悲剧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二者同样具有的浓郁悲剧色彩、人物命运的无可逃脱、浓重的宿命感等等,却都让读者感受到悲戚、痛楚与难以言传的无可奈何和命运极端的不合理;三是追寻哈代小说悲剧命运观念的社会原因:当时的社会黑暗、贫富悬殊,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农村,使无数贫苦农民破产,坠入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无法改变的社会现实使得哈代不由得去相信命运,那强大的社会恶势力使他成为一个悲观的宿命论者。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raws on data collected from young white middle class women experiencing eating disorders to highlight what we refer to as the paradox of performativity in schools. In interviews with these young women on their schooling experiences, their narratives convey both a critique of the social conditions of their schooling and their subjugated subjectivities, yet claim they are unable to ‘voice’ that critique within schools, or to resist performativity.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is ambiguity and the implications it has for the subjectivities of young women. Such stories vividly reveal the painful and complex processes they endure in an effort to conform to performative cultures. The limits and possibilities of their ‘voice’ within these contexts, we suggest, reveals how performative discourse intersects with and is mediated by the embodied knowledge that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bring to these educational encounters. 相似文献
17.
18.
计红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7-11,39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21世纪初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产生的三次热门效应,说明文学作品是一个不断被读者理解、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其主要原因在于: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作品本身具有不断被发掘的“潜藏意义”,以及文学史观念和传播方式等社会接受的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课程实践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法定课程”的目标和价值的实现问题。这主要取决于课程和接受课程的主体之间的活动,即教师和学生、教师和课程、学生和课程之间的活动。只有这三个方面的活动处于同一轨道且指向同一方向,并行到达终点,课程的目标和价值才能实现。分析表明“:法定课程”不可能完全实现预期的目标和价值,它只能通过“师定课程”“、生定课程”的相互理解、相互适应,才能得到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黄清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69-71
电影《情人》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动力,以时间的直线顺序发展为主导来组织叙事的结构模式。这对电影而言是一种“无结构状态”,或者说是一种文学的类型结构。它并不强调画面的影像结构,没有太多的蒙太奇或其他的电影语言形式,没有复杂的多种元素的交织,只是缓缓的娓娓道来。它通过强调对叙事信息的直线性驾驭,强化文本结构的叙述张力,有效地达到操纵和控制观众观赏心理与情感需求之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