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新型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不断革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创新发展地区间不平衡现象严重。本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我国29个省市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十年前后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结合变异系数与自然间断点法刻画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空间分布图,从时空维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大中型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十年间总提升幅度约为20%,十年后两大产业创新效率均值约为0.7,距高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空间维度来看,四大经济区之间的产业创新效率差异有所减弱,但中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创新发展不均衡;传统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主要表现为各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变化呈现出东部沿海省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高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由纵向上的山西、河南、江西、广东四省与横向上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六省组成的“十”字型分布。  相似文献   

2.
尹伟华 《情报杂志》2012,31(5):94-98,127
根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技术研发过程和技术转化过程,通过构建固定规模报酬的网络SBM模型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和两个子过程效率都较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技术转化过程并不是导致技术创新活动相对低下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两过程效率的双重低效或一高一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3.
使用两阶段DEA-Windows方法,基于2005—2012年中国28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对技术创新整体效率和两个子过程效率的变动趋势及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整体效率及两个子过程效率均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E_0)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技术研发效率(E_1)亦呈现上升趋势,技术转化效率(E_2)则呈现震荡状态;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效率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内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与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结合点的绿色创新效率问题,运用SBM模型,构建以高技术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测算2008-2018年我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实证分析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在研究期内,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稳步提升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其中绿色创新效率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创新质量对东、中部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基于产业集聚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636、0.944,而西部当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跨越0.363门槛值时,创新质量对绿色创新效率才会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劳动者素质、政府行为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显著抑制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充分发挥协同优化作用、积极实施人才引进战略等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技术生态的视角,选取20个指标拟合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区域空间多维结构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深度"进行测评并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显示: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拓展创新水平和发展深度均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态势,且各区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技术生态位成长环境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平衡状态相当严重,高技术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应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FA模型实证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检测技术创新效率区域联动效应的存在性,并用VAR模型对该效应路径进行估计。研究表明,(1)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主要受研发资金投入影响,研发人员投入的作用不显著;(2)政府RD投入、自主创新倾向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地区市场开放度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负面影响;(3)无论是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还是在区域内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都不明显;(4)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区域联动效应,但这种效应仅发生在相邻地区,并且表现为中部到东部、中部到西部的单向局部正联动。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的效率测度及动态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阶段性特点,将技术创新划分为试验创新与产品创新两阶段,并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2-2007年我国区域技术创新两阶段的效率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整体来看,试验创新效率基本稳定,产品创新效率提升幅度较大,技术进步是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整体效率基本保持不变,中部地区产品创新效率提升,但试验创新效率下降,西部地区两阶段创新效率都有较大提升;各省域创新效率变动差异较大,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提升区域技术创新的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8.
张晓瑞 《情报科学》2019,37(12):128-133
【目的/意义】科技信息被高技术产业吸纳并进行有效转化的过程可以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并 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区域创新水平。【方法/过程】为了深入了解高技术产业科技信息成果转化状况,采用超效率DEA 模型和收敛方法对2012-2017年我国28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结论】效率测算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 在科技信息转化方面的整体创新效率较低,并且呈下降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高、中、低的阶梯 现象;各地区的自身发展不稳定,没有成熟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科技信 息转化效率整体呈收敛趋势,但仍需要进一步协调地区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依据本论文测度的相关结论,提出 了高技术企业科技信息转化效率的相应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杜明月  范德成 《科研管理》2022,43(2):160-169
新常态背景下,高技术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其R&D成果转化关系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投入产出变量,以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StoNED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R&D成果转化效率进行评价;利用对数离差均值和Theil指数对效率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结合ESDA和GIS技术对效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R&D成果转化效率整体水平并不高,效率具有“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态势,且总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差异造成的,西部地区内差异最为凸显;全局上,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高值集聚现象;局部上,效率在空间上出现两极分化,热点地区和冷点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均相对集中,LISA集聚地区和空间冷热点反映出相似的空间演变规律,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在时间维度上呈现阶段性变化,表明热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未能持续地改善区域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产业集聚在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阶段对于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之间关系研究方面大多忽视空间、时间因素。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际空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误差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明显,地区间差异较大,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间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有效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人力资本、对外开放能有效提高区域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钢铁产业的粗放型增长特征决定了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产品结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落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当前制约我国钢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原因是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性差。通过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是推动钢铁产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理性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新经济时代,高技术园区发展要求的是一种现代产业集聚,其对引导高技术园区的发展具有较大绩效。本文在一个产业集聚的视野范围内,循着产业集聚理论逻辑,探讨其发展的多维制度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猪产业与饲料行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遇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2):1337-1341
生猪产业关系民生大计。饲料行业的发展为生猪养殖行业增长提供了动力和保障。文章针对我国生猪产业面临的品种资源安全、畜禽产品安全、环境安全和效益低下等难题,提出了关注品种资源安全,发展"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两型饲料工业,以及发展抗生素替代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与知识能否接替制造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角色,担负支撑社会发展的重任,从信息革命以来就是争论的重大命题之一。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将制造业视为夕阳产业的论点从根本上提出了质疑:强调了判断“夕阳产业”的事实性判据在于需求满足程度的观点;并从制造业内涵的拓延和历史使命以及技术保证等方面论述了制造业不会成为夕阳产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选取1996—201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和RD人员的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业成长与科研人才关系进行验证,并建立了二者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二者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科研人才是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成长期,二者没有形成良性的双向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先有了生命,后才有了人类.自从有了人类,生命才显得更加可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不断地同大自然作殊死斗争,包括同病魔作顽强的拼搏,并由此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如此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过去生物医药工程并不象信息产业这样受人追捧,也不象I T企业那样受人青睐.由于种种原因,生物医药产业的贡献者大都被隐姓埋名.  相似文献   

17.
以制造行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在行业特征的基础上识别管理胜任力,通过德尔菲方法对这些指标及定义进行修正和完善,从而提出28个胜任特征(其中评定出8个核心胜任特征),并采用非结构化的Q分类技术将其划分为5个类别。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互动和根植性的天津航空产业集群培育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促进产业互动和根植性的角度,对天津航空产业如何培育产业集群进行了分阶段的发展思路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主导产业是对区域经济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要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就要合理地选择好主导产业。这对于大庆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明确了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内涵,并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出了大庆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从大庆市现代服务业中选取了七个行业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对比排序,最终确定了大庆市现阶段应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新兴网络文化产业如互联网传媒业、现代音像业、网络服务业、电子娱乐游戏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新兴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湖北省支柱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