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采用测量、数理统计、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论证等方法,对内地和西藏本地藏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身体形态方面,两地大学生身高指标无差异,但内地藏族大学生中的大个肥胖学生多于西藏本地藏族大学生;呼吸机能和有氧耐力指标,内地藏族大学生要高于西藏本地藏族大学生;力量素质水平两地学生存在差异,发展状况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2.
为加大西藏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帮助西藏更快更多地培养人才,20多年来,内地西藏班(校)通过不懈的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在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西藏培养、输送了大批"靠得住、用得上"的优秀人才。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应该看到,种种不利于内地西藏班(校)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等薄弱环节依然存在,这给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地西藏班(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地西藏班(校)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谢峰 《教育教学论坛》2019,(23):221-222
随着内地高校对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已成为内地高校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更是事关国家稳定、民族团结。文章对造成内地西藏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从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庭、内地高校、西藏政府、企业等就业问题相关者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改善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关于办好内地西藏班之我见文/莫保文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1985年决定在内地有关省市办学条件较好的中学里创办西藏班,每年从西藏择优录取1200—1400名小学毕业生到祖国内地接受教育,初中毕业后分流升入内地有关高中、中等师范和...  相似文献   

5.
西藏高校学生信仰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作为经济较落后地区,文化有其特殊性,群众有宗教信仰的传统,西藏高校大学生的信仰状况相比于内地其他高校的学生来说,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围绕西藏高校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拜金主义和宗教等信仰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给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藏汉教育理念差异、寻找互补性的融合点、促进内地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师范生生更好适应西藏教育,本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非西藏生源免费师范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陕西师范大学定向西藏生总体对国家定向生这一政策及自我职业选择基本满意,西藏当地社会各界对此也表示支持.但定向西藏生仍需增强自身素养,加强对西藏的了解,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教学技能,结合西藏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西藏当地各界也应排除过度忧虑,加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增强对内地定西西藏师范生的信心,携手共建西藏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7.
洪旖旎 《天津教育》2022,(23):141-143
<正>为加速培养西藏的各类建设人才,国家大力支持西藏自治区教育的发展,自1984年以来,依托办学条件更好、师资队伍较强的内地学校举办西藏班,目前,在内地学习的西藏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西藏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西藏生在语言、思维方式、性格、交往行为以及沟通行为等方面,与内地学生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他们从西藏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转到内地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容易出现地域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适应不良的状况,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基于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特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正内地西藏中职班承担着为西藏培养师资的重要任务。开办内地中职班,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坚定地维护祖国统一、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内地中职班语文教学具有熟练掌握汉语言工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双重任务,怎样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是每一位内地中职班语文老师应当思考的问题。一、重视情感体验,让学生"爱屋及乌"学生们千里迢迢从西藏来到内地求学,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特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多元文化背景对内地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藏族大学生在内地多元文化环境下仍然很好地保持了母语文化身份。(2)西方文化的学习对内地藏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有一些影响,但不显著。藏族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认同特点,反映了当今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环境下藏族大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同差异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内地西藏班(校)”是改善西藏教育结构、促进西藏发展的重要政策“。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求学收获感能够较为直接地反映出“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实施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基于ABC态度理论,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12名“内地西藏班(校)”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在认知层面上学生的认同感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情感层面上既存在收获与难忘,也存在缺失与煎熬;在行为层面上表现出支持身边人到区外求学。此外,在对三个层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积极和消极的两种求学收获感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多元文化背景对内地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藏族大学生在内地多元文化环境下仍然很好地保持了母语文化身份。(21西方文化的学习对内地藏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有一些影响,但不显著。藏族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认同特点.反映了当今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环境下藏族大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同差异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内地举办西藏班(校)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也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然而,由于时间、地域、语言、习俗等关系逐渐自然形成的局部文化体系的差异,使得内地西藏班(校)的教育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跨文化教育研究正成为当前广大民族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就内地西藏班数学教学而言,如何正确把握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继而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学,是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领域中不容回避并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内地西藏中职幼师班学生学校适应现状是教育者实施调整教育行动的依据,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辅助个案访谈法,从内地生活适应、人际交往、西藏文化传承、语言适应、自我适应五个方面展开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学校适应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显示,学生存在不少适应问题,学校应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满足西藏生学习生活的需要,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幼儿师范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14.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宋瑞:与其他省市不同,西藏的大学生就业基本还是处在计划经济模式之中。西藏在地域、气候、教育上和内地是完全不一样的。北京到西藏铁路的开通,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腾飞的机遇。当前在西藏维护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当地政府,我们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上确确实实是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做到一对一的帮助,我们对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安置都是高度重视的。  相似文献   

15.
黄敏 《教师》2014,(31):27-29
正内地藏生是党中央、国务院从1984年开始,为应对西藏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利用内地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在内地省市办学,帮助西藏培养人才"。每年从西藏选送上千名藏族和本地区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学习,等他们毕业后再回藏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内地举办西藏班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旨在培养政治上可靠、文化水平较高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成人教育是西藏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区教育体系当中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几十年来,西藏学生在祖国内地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为西藏在祖国内地实施成人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西藏到内地实施成人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西藏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能否协作充分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通过调查分析,找出西藏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协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大力促进西藏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两支队伍的相互协作,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成长过程以本民族文化为主。当他们考上大学并来到异文化环境中,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适应新的学习及生活环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调查及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真诚希望通过此研究,引发更多的研究者对此问题的关注,以期对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市一所内地西藏班学校的两名西藏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深入访谈和观察,力图走进西藏散插生的生活世界,了解他们与远在家乡的亲人、藏族同学和同乡、内地校里的汉族同学、汉族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及文化体验,探索西藏生在内地学校的社会网络构建,并以民族志的方式将他们的日常行为及其背后的实践逻辑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西藏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成效显著,大学生在完整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容、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表现出高度的认同。同时,作为民族地区,西藏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既存在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有民族地区高校所具有的特殊性问题。所以,要把握西藏大学生的特点,挖掘民族荣辱观中积极的教育资源,继续有效地开展西藏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