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冬 《百科知识》2021,(16):22-23
我们的肠道中定居着大量细菌,它们被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往往和作为宿主的人体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宿主造成影响,比如,通过合成短链脂肪酸(SCFA)影响宿主的肠道功能,甚至影响人体免疫系统.但是,肠道菌群能够影响我们的大脑吗?  相似文献   

2.
风湿免疫病是以人体自身反应性T、B细胞过度活化,大量产生自身抗体,并引发多器官多系统损伤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脾虚湿阻是风湿免疫病常见中医病机,贯穿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平衡是脾主运化发挥功能的前提,而肠道菌群紊乱是脾虚湿阻的重要病理因素。此外,肠道菌群在风湿免疫病中的研究方兴未艾,肠道菌群通过调控宿主免疫达到影响风湿免疫病的作用。因此,“肠道菌群—宿主免疫”可能是构建脾虚湿阻与风湿免疫病两者关联的桥梁,是研究脾虚湿阻诱发风湿免疫病生物学机制的突破口。本文分别论述了肠道菌群、风湿免疫病和脾虚湿阻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就现有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昆虫共生菌及其在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昆虫的种类丰富多样,其体内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宿主昆虫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共生菌在昆虫的营养、代谢、免疫和生殖等诸多生理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昆虫共生菌是昆虫个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了解昆虫生命活动必须兼顾昆虫共生菌的作用和影响。同时,昆虫共生菌在开发害虫新型生物防治、废弃物生物降解和虫媒传染病的阻断控制手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昆虫共生菌的多样性、生物学功能、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在病虫害和虫媒传染病防治上的应用,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肠道微生物系统由多种多样的细菌构成,这些细菌对宿主的物质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和衰老等有重要影响。胃肠道益生菌是一种能够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而促进动物胃肠道功能的一类微生物。本实验应用动物实验方法对实验组小鼠饲喂含有绿色杆菌的日粮14天后,通过测量每日小鼠的增重变化以及盲肠内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研究绿色杆菌对小鼠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和对照组小鼠相比,在其他饲养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实验前后实验组小鼠体重增长较多,脂肪层厚度比对照组较厚;实验组小鼠肠道内肠球菌数目比对照组少。结果提示食物中补充绿色杆菌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可调节宿主肠道中的菌群。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10,(7):10-10
<正>封面故事:人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目录人体是大约100万亿微生物细胞的宿主,其中大部分在肠道中,在那里它们对人的生理和营养都有深远影响,而且现在还被认为对人的生命非常关键。肠道微生物帮助人从食物中摄取能量,肠道微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11,(17):35-35
本期封面是白蚁(Reticulitermes tibialis)肠道菌群的微分干涉差显微照片。围绕着较大原生动物(10至60微米)的迂回曲折的轨迹较薄、波浪状的细菌是螺旋体,在该放大倍数下看不到病毒。目前,无论是宏基因组研究还是经典分离技术都不注重鉴定病毒的宿主。利用微流体数字PCR.  相似文献   

7.
粪菌移植(FMT-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当舌尖上的中国正滋滋有味地浸润人们的味觉时,那些被摄取的五颜六色的食物在肠道中发酵,被一群蜂拥而来的细菌所吞食,所分解,所享受。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1,(15):52-53
能破坏蚊子CO2检测通道的挥发性气味剂寻找食物的雌性吸血蚊子会被其脊椎动物宿主呼吸中所呼出的CO2吸引。所以,如果能制成一种CO2检测仪器,就有可能破坏昆虫媒介对疾病的传播。现在,研究人员识别出了能够改变三种最具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综述前人的研究,探讨运动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以及两者的交互关系。运动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菌群的丰度,服用以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卷曲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唾液乳杆菌为主的制剂,运动员运动持久力显著增强。适宜运动干预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进而改善机体健康。以运动干预作为手段,肠道微生物作为靶点,有潜力成为预防或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怡明 《科技风》2022,(10):152-154
乳酸菌作为发酵糖类的核心产物,是一类无芽孢、革兰染色细菌之统称.一切从葡萄糖或是乳糖发酵中得到的乳酸细菌,均被叫作乳酸菌.作为人体的一种益生菌,乳酸菌可以调节胃肠道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促进食物消化和增加生物价,减少血清胆固醇和内毒素,防止腐败菌在人体肠道中过肆地繁殖,对营养状态、细胞感染、毒性、免疫反应均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封面故事     
《中国科技信息》2011,(17):25-25
封面故事:能破坏蚊子CO2检测通道的挥发性气味剂 寻找食物的雌性吸血蚊子会被其脊椎动物宿主呼吸中所呼出的CO2吸引。所以.如果能制成一种CO2检测仪器.就有可能破坏昆虫媒介对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该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康复进程,甚至还可导致脑卒中的再次复发。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多存在肠道菌群中益生菌的减少、多样性的降低等肠道菌群紊乱现象,文章通过论述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联系,以及与脑卒中后失眠的发生发展关系,探讨腹针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理论依据与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11,(15):52-52
寻找食物的雌性吸血蚊子会被其脊椎动物宿主呼吸中所呼出的CO2吸引。所以,如果能制成一种CO2检测仪器,就有可能破坏昆虫媒介对疾病的传播。现在,研究人员识别出了能够改变三种最具致命性的蚊子体内CO2检测通道的挥发性气味剂,并且演示了气味剂能够破坏由CO2调控的吸引行为。  相似文献   

14.
段梅红 《百科知识》2023,(14):33-39
<正>肠道是“身体健康的重要防线”,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甚至可追溯至“娘胎”。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所有疾病始于肠道。”2005年,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将每年的5月29日定为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关乎整体健康的重要器官肠道夜以继日地工作—消化、吸收食物,为人体内各器官正常运转提供养分。肠道不仅是“通道”,它的健康更关乎身体的整体健康。肠道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在人的一生中,肠道要处理大约70吨食物,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99%由肠道消化,另外1%由口腔机械性消化和唾液淀粉酶进行分解,而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100%靠肠道来完成。肠道还是人体排泄废物的关键器官,人体内超过90%的毒素和废物均从肠道排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拉萨市健康人群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与菌群结构组成特征。方法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拉萨市健康人群与Hp感染者肠道菌群为研究对象,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构组成及菌群差异性。结果 在肠道菌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上,Hp感染明显低于健康组,Hp感染后肠道细菌多样性下降,菌门水平健康组置信区间较广,Hp感染组置信区间较窄,而在属层面结果相反,说明Hp感染后肠道细菌菌群结构发生了紊乱;健康组优势菌门为Bacteroidota、Firmicutes、Actinobacteriota和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为Prevotella,Hp感染组的优势菌门为Bacteroidota和Firmicutes,优势菌属是Prevotella和Faecalibacterium,在菌门水平对比显示,Hp感染组Actinobacteriota出现明显下降,未注释到的未知菌群有明显上升,在菌属水平,Hp感染组各个菌属平均相对丰度有不同程度降低,肠道菌群发生了紊乱;健康组和Hp感染组在Campilobacterota菌门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Lac...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7-I0001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艰难梭菌可加重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病情并大幅提高死亡率,因此建议医院在收治炎症性肠病患者时首先对其进行肠道菌群化验。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基因修饰技术,锌指核酸酶技术已经在多种生物转基因研究领域得到了应用,包括植物、昆虫、各类动物乃至人类细胞中,强化了人们对于动物复杂生理系统的理解和认知,不仅使得锌指核酸酶技术成为构造转基因生物的强力工具,更使得其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锌指核酸酶在动物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界中,昆虫不计其数,小动物随处可见,而大型动物特别是凶猛的肉食动物却数量稀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漫长的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中,各种生物之间构成了一种金字塔型的食物链,金字塔底层的生物量极为丰富,而处于顶层的大型哺乳动物则数量极为稀少。食物金字塔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经编制了150万种不同的生物目录,但是我们不知道的生物种类还有很多,据估计,现有的生物多达3000多万种,某些估计甚至高达1亿种。所有的生物都从其他生物那儿摄取能量,生物与生物之间构成了一张彼此交错、极为复杂的食物网。 在生物…  相似文献   

19.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在人的身体内外生活的微生物的细胞数量有百万亿之多,编码的基因数量可达人的基因数目100倍,统称为人体微生物组(Human Microbiome)。特别是超过90%的共生微生物生活在人的消化道里,称为"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结构的失调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此,对肠道菌群为代表的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中华民族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更是地球上人口最为众多、分布也最为广泛的民族,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海内外华族的疾病谱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成为民众健康的最大威胁。"国际华族微生物组研究计划"希望通过对海内外华人的肠道微生物组结构变化与健康关系的系统研究,深入理解在遗传背景相对稳定、而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快速变化时,菌群结构的改变在疾病谱的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有助于深入揭示慢性病的发病新机制;同时,借助中医药和中国传统养生经验,开发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新的医药、食品和保健品,并通过海外华人群体的使用,逐步在各国推广,有可能是中国传统医药产业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难得机会,更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类健康作出重大贡献的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20.
食用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食用昆虫资源丰富,是亟待开发的食物资源。该文丛民间食用昆虫的风俗习惯、食用昆虫的资源和营养价值以及昆虫食品开发4个方面,概述了食用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