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基于过程的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分析及其密切值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评价企业产品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是提高企业产品创新效率的前提和基础.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产品创新产出绩效却忽视了过程绩效的评价.文章从企业产品创新产出绩效和过程绩效两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7年西安高新区10家生物制药企业为样本,通过密切值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价,以期为企业从产品创新过程方面改进创新绩效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密切值法模型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涉及的各个方面,建立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密切值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为创新能力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医药制造企业的发展前景与战略方向,与其技术创新能力密切相关。本文以专利为切入点,建立技术创新立项、质量、效率三大维度共11项细化指标,采用密切值法对国内外医药行业创新实力进行对比与排序。实证研究得出,近年我国医药行业专利数量稳步增长,但增速后劲有限,高质量技术创新较少,团队合作力度尚待提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目前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因素和创新绩效,提出应该不断强化、优化中国工业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加大政府创新经费投入,构建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集群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指标研究基础上,根据模具产业特点,借鉴钻石理论,构建了模具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影响因素模型.依据指标选取原则,给出了模具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用密切值法对长三角某中心城市模具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力企业投资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靶决策的密切值法,克服了传统的灰靶决策模型只考虑正靶心距对方案进行排序不考虑负靶心距对决策的影响.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客观地确定指标权重,避免了以往主观权重确定法的随意性.最后,通过某电力企业投资方案选择问题作为实例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福建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及广东省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省域生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运用密切值法将福建省与其他4省进行横纵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存在经费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高、人才短缺、缺少生态技术创新平台等问题。最后,立足实际,提出推进平台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增强社会生态保护意识等提升福建省生态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建立科技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收集2004年我国各地区科技发展情况的数据,运用密切值法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排序,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试用密切值法综合评价2008年度各地区碘盐监测资料,探讨综合评价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方法。方法应用密切值法,选取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非碘盐率、盐碘含量中位数、变异系数等指标,对2008年全国碘盐监测统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综合评价等次排列前四的省份为安徽、吉林、内蒙古和陕西;第1顺位的安徽省综合评价密切值为0.0079,远优于第31顺位的海南省(密切值68.8629)。分析结果与2008年全国碘盐监测报告所反映的情况一致。结论密切值法原理简单、计算简便,可为综合评价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相关资料的分析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息熵和密切值法的供应商选择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商的选择是供应链运行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提出基于信息熵的供应商选择的密切值法,对某汽车制造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密切值法应用于供应商选择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距离和知识能力的角度分析长三角地区的知识溢出水平,测算该区域的经济距离,并将知识能力评价划分为科技创新、知识交流能力和经济环境三个维度,通过引入泰尔指数的方法,得到知识能力的综合评价值,计算出不均衡度.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距离较小;知识能力综合评价值较高,但差距较大;不均衡度较明显.最后给出发展长三角地区知识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资产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洪泉  邓磊  蒋卫国  易文斌 《资源科学》2008,30(9):1367-1373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资源的价值,生态环境的效益.评价生态系统的价值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利用遥感定量测量,采用Landsat-5卫星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结合生态学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4个省市1995年和2005年两年度的生态资产进行测量,并从生态资产分布格局、构成与变化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态资产分布很不均衡,从南向北逐渐递减.生态资产总量由1995年的5 450.84×108元减少到2005年的4 176.37×104元人民币,减少了23.38%.从生态资产构成来说,湿地和水体的生态资产减少的幅度最大,分别减少58.46%和34.44%,耕地、林地和灌丛的减少量也在20%左右.从生态资产变化格局来说,4省市生态资产减少量都在20%~30%之间,其中上海减少的程度更大,其次是江苏.生态资产减少的主要原因既包括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包括国家宏观指令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从城市物流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两个方面建立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长三角16个城市2009年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长三角16个城市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基于综合得分将各城市分成4类,并对每类城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物流业富有竞争力;苏州、杭州、宁波3个城市物流竞争力较强;南京、无锡等11个城市物流竞争力一般;舟山市物流竞争力较弱.最后,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体现城市的竞争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根据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特菲尔法的原理,选取了评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指标,以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为例,得出各个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趋势的特征,进而提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建议,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各个方面应当协调发展、紧密联系,绝不能顾此失彼,只有把经济设施、社会设施和生态设施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带动城市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一个较为强调行政区划的国家,行政区划在区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过分强调行政边界有时会阻碍创新活动的进行。提出了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并以此为框架对我国长三角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如何建设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创新能力省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三方面组成的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此对上海,江苏,浙江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上海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要慢于江苏和浙江.一些优势已经被江苏和浙江取代.江苏由于产业结构较好,其制造业创新能力已经领先上海和浙江.浙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很快,在一些指标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文章最后针对上海、江苏、浙江的不同情况分别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下,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但对于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仍然较低,其关键就在于没有充分发挥技术市场对于交易效率的促进作用。现有对于影响技术市场交易效率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无法从根本上提出针对性的决策依据及建议。为探明地区创新能力对于地区技术市场交易效率将产生何种影响及如何产生的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地区4个省级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效率评估两步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发明类型专利和地区科技人员投入增加形成的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技术交易中介交易效率存在促进作用,而由实用新型类型专利提升导致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交易效率存在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促进地区技术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进而更好地实施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集聚外部性的角度理论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采用长三角地区2003-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地区异质性视角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三种外部性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发展主要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Porte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且Jacobs外部性的创新带动作用明显强于Porter外部性。邻近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Mar外部性、Porte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均能推动本地创新能力发展。不同类型的集聚外部性在不同地区间存在“选择效应”。受地区差异因素影响,三种外部性的作用方向有所差异。这表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可以并存,结合地区特征的差异化、层次性的区域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对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江、浙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较为类似,上海与两者的差异较大.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低附加值、高带动型"特征,其与自身的产业关联最强,影响力及感应度系数与发达国家较为接近;江、浙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低带动型"特征,其与第二产业的产业关联最强.苏、浙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综合技术服务业影响力系数较大,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是苏、浙生产性服务业中感应度系数最高的产业,其次是金融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上海影响力系数较高的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融业的感应度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