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河南区域内四个地磁台站的长期观测数据,采用谐波振幅比方法进行计算,并结合各台站周边300km以内M≥4.0地震进行震例分析。结果显示:①地震发生前后地磁谐波振幅比往往出现"下降—转折—恢复"的变化特征,且地震大多发生在趋势性下降之后的转折期、恢复上升期及恢复后的初期阶段;②河南地磁台站谐波振幅比异常持续时间一般为3年~4年左右,变化数值上项基本小于项但变化形态上两者差别不大;③发震震中距较小时,谐波振幅比会出现不同方向、不同周期间异常不同步变化,有时异常下降转折点由短周期向长周期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地区3个地磁台秒采样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谐波振幅比方法进行处理,并选取台站周围400km以内M≥4.5级地震做映震分析,获取其异常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3个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均有"下降-转折-恢复"异常,且地震多发生于转折恢复阶段;2异常持续时间一般在1.5年~3年,一般情况下Yzhx项异常幅度比Yzhy项大,同一项长周期比短周期大;3满洲里台具有周期间的迁移特征,在同一周期不同项之间短周期曲线异常明显时,震中距较小;长周期曲线异常明显时,震中距较大。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8-2019年宜昌地震台水管倾斜仪和宽频带倾斜仪记录的8个地震资料进行同震响应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水管倾斜仪和宽频带倾斜仪的地震响应延迟时间均与震中距成正比、响应持续时间均与震级成正比,震级不同、震中距相近的地震,水管倾斜仪和宽频带倾斜仪的地震响应幅度、响应延迟时间与震级有很大的相关性,一般成正比关系,水管倾斜仪的响应幅度与震级成正比关系,宽频带倾斜仪的响应幅度与震级、震中距有关。  相似文献   

4.
地震与地光     
地光是与地震发生密切相关的一种地学现象,国外称其为地震光。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地震中,至少有30多次地震伴随有地光的出现。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邢台发生了6.8级地震。地震前,震中区隆尧县天空出现白光,如同闪电,昏暗的大地出现一片惨白色;同时,震中区和邻近地区的上空不时有红色的火球闪烁,部分地区出现火苗从地面窜出的现象,火苗上升高度达2米左右,持续时间数分钟。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地震。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国内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事实相当可靠的,连续的台站观测资料统计了地震电性前改临震突变的持续时间。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综合提取地电临震突变前兆信息的数学方法。使其有可能在几天、十几天的短临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们长达半个多世纪,荷兰地震学家探测到一种震颤,它为地球固态核心说首次提供了直接证据。1939年,科学家们第一次确定了地球内核的存在,并于1940年作出假设,设定它是固体。1946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凯恩·布伦观察到了地震波穿越内核时迅速加速的现象,从而为地球内核固态理论提供了间接证据。布伦研究了一种称炎压缩波(又名 P波)的震颤,这种波穿越物质时沿波的传播方向平行摇动分子。另一类型的震颤称为横越波或 S 波,它左右移动分子,能穿越固体,但无法通过诸如外核的液体。如果地球内核真是固体,那么地震学家应该能探  相似文献   

8.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11):F0002-F0002
太空中一颗中子星骤然变得明亮,光芒甚至照亮了地球的大气层外部,使环绕地球飞行的X射线卫星瞬间致盲。巨大的光芒来自中子星扭曲的磁场产生的巨大光球。这样的光球能够产生比地球的磁场强度大万亿倍的磁场。磁场如此强烈,甚至能够让中子星的表面产生强烈的震颤。恒星“地震”  相似文献   

9.
当我国相继发生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时,地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特别渴望地震科研工作者给他们普及一下地震科普知识。人们渴望了解的问题是:我国为什么地震频发?造成地震的"元凶"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地震安全社区"建设的意义、基本原则以及根据福建省尤溪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当地"地震安全社区"建设的方法和措施等几个方面做了简要的介绍,为推广"地震安全社区"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水库库基岩石组成、水库地震活动特点、控制水库地震发生因素和地震产生的影响等,具有水库地震的一般特征,也有自身的特点。贵州水库地震具有以下特点:容易诱发地震的大型水库的基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大型以上水库才会诱发地震;水库地震的发生受水库水位影响明显;水库地震的强度受构造背景影响;水库地震震级小,影响范围小;水库地震容易造成"小震大灾"。  相似文献   

12.
正每当全球发生大地震或大震连发时,常有关于"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的争论,与之相伴的则是关于"地震是否增多"的争论。自2016年4月以来,在阿富汗、缅甸、日本、厄瓜多尔、瓦努阿图群岛和南桑威奇群岛等地相继发生了6次7.0级以上地震,使得上述争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部分专家这样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蒋海昆认为,近期7.0级地震较多发生在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  相似文献   

13.
韦蒂 《今日科苑》2011,(20):72-74
频发的地震灾害,让很多人"谈震色变"。前一段时间有网友称,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上空发现所谓的"地震云",甚至将拍摄到的照片传到了网络上,引起网民恐慌。而长期以来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干旱是地震的前兆之一,那么气候的变化究竟与地震的发生有何关联呢!气候异常预示地震?"气候异常的原因有多种,地震孕育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但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地震和气候异常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有地震,月球和别的星球也有"地震"。月球上发生"地震",科学家称其为月震。月球上每年约发生近万次月震,而且多发生在月球绕地球运动最接近  相似文献   

15.
<正>四川康定"11·22"6.3级和"11·25"5.8级两次地震造成5人死亡,76人受伤,87户房屋倒塌。康定曾经发生14次6级以上地震,5次7级以上地震,最大一次地震达到7.8级。其中,离今天较近的与康定同属甘孜州的炉霍县1973年2  相似文献   

16.
防灾科技学院"地震预测实验室"是由教育部和财政部"中央高校修购基金项目"联合资助,于2015年建成使用的具有防灾减灾特色的教学实验室。实验室集"产、学、研、用"为一体,开设"地震预测基础"理论与实习实践课程;提供地震科研数据和专业软件服务;指导学生开展地震预测实践,完成毕业论文与设计;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近两年的运行取得良好实效。实验室的建设有助于提升防灾科技学院对地震行业的贡献率,对防灾减灾特色类实验室的建设与实习实践教学也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医科大学何韵杰读者来信问,当前网络上对于地震"生命三角"持有不同的意见,那么现实地震中是否真能形成"生命三角",若可以,是随机还是有规律的?希望下面的文章能够解答您和其他读者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次强震,比如汶川地震、芦山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科学界还没能攻克地震预测难题之前,面对大地震人们能够做到的,是在地震中尽量保住自己的性命,以及震后及时、有效地救灾。  相似文献   

18.
科教新闻     
《科学中国人》2013,(5):82-83
学界就"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持谨慎态度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说,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震级较大的地震,但"我们只能说地球在运动,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地震增加"。同属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专家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年都会有一次8级以上地震,近20次7级以上地震,超过120次6级以上地震。因此,近年来多次大地震并不表明地震正在增加。还有学者认为,地震学界对于地球是否进入活跃期还在争论之中,尚未达成共识。有一种观点认为,自2004年印尼大地震以后,全球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两次8  相似文献   

19.
正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一时间,大家都在网络上互相询问、报告震感、记录受灾场面的信息。但在这些消息中,有一样东西却悄然走红,那就是"地震云"。成书于明清时代的《天元玉历祥异赋》专门论述了"震兆云霞",认为"地裂"之前会出现"天裂",即天空中出现条状的"地震云"。近现代首位提出"地震云"概念的是一位日本政治家。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  相似文献   

20.
<正>地震,似乎是上天与人类对决的一场"高手之间的游戏"。一方面,地震此起彼伏,从未间断过,且不断抖露"神出鬼没"、防不胜防的嚣张;另一方面,人类从未停止向地震"刨根问底",研制预防地震的"神兵利器"。然而,决战一直在继续,游戏不断在上演,而带给人类的悲剧也从未停止……许多人在遭遇地震灾害,或者从新闻中看到地震灾害的消息后,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概叹:在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难道竟没有更好的方法来预警地震,让大家远离灾难吗?其实不少对科学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防范地震,贵在预警的灵敏,如果能够提早获得信息、提早防范,那么安全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