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登鹳雀楼》(小语五册)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它描述了一天傍晚时分诗人信步登上鹳雀楼时所看到的景色和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反映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全诗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蕴意深刻。教学时,结合本班学生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适时使用电教媒体,创境激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小学低段是学生接受古诗的初始期也是关键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领略古诗之美、爱上古诗,任重而道远.本文试图以《登鹳雀楼》教学为例,在古诗教学中融入趣味白话故事和生动形象画面,同时又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寻找低段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倍受喜爱与传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的古诗教学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发现语文课堂应该是传承吟诵文化的主阵地。在小学低段的古诗吟诵教学中,孩子们诵得抑扬顿挫,吟得津津有味,少了生讲硬灌,多了自我探知。笔者以统编版教材  相似文献   

4.
指导学生学习《登鹳雀楼》一诗,笔者有如下三方面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教一首古诗前,老师最好向学生简介作者和诗文写作的时代背景。如《登鹳雀楼》诗境开阔,气势磅礴,蕴含着诗人“登高望远”的胸襟和抱负。它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随着官方对白话文的普及,传统的私塾教育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中国人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古代诗歌教学也因此一改前人重视音韵的教学模式,以主要解读文字为主,介绍背景、解释词语、总结大意、背诵诗歌,"吟诵"这一沿袭了几千年的读书方式也随之被遗忘。事实上,中国古代诗文用现代朗诵的方式来接受学习,有着很大的不足,而"吟诵"显然更适合解读中国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有了一定数量的古诗积累,其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这是不是说古诗教学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呢?当然不是,恰恰相反,为了让学生较快地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真善美和诗人的所见、所感、所忧,教师更需要加强对古诗学习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教师》2017,(8)
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牵情入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情境角度出发,对古诗词意境进行深度挖掘,以形成多重情感共鸣。教师要优化古诗词朗读形式、创新多元教学情境、升级课堂训练体系,有效激活学生情感思维,形成情境感知力量,全面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9.
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因此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那么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孟浩然的《春晓》为例,谈谈在古诗教学中的心得。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 ,堪称唐诗中的珍品 ,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写了诗人登临鹳雀楼时所看到的壮阔景象和诗人急欲登攀绝顶放眼祖国千里山河的心情 ,从而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全诗四句 ,可分为两层意思。前两句为一层 ,写诗人登临鹳雀楼时所看见的自然景色。第一句“白日依山尽”,写诗人向上望 ,向远处望 ,只见一轮明亮的太阳已依山而落。这一句点明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 ,同时暗点题中“登”字。第二句“黄河入海流”,写诗人向下鸟瞰 ,是近景。“入海流”是诗人的想像 ,并非目力所及。…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七十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本文就小学古诗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松 《教师》2014,(9):54-54
网络多媒体兼备图、文、声、像,可以生动逼真地传递教学信息,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提高古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石瑶 《考试周刊》2011,(89):45-47
我国素有“诗教”的传统.诗歌教学具有继承优良传统、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想象能力的意义。但是.当前小学诗歌教学存在着解剖分析过多、表演翻新过多、朗读深度不够、教师素养不够等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小学诗歌教学中以读为本,找出关键并借助多种手段来进行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15.
16.
《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 ,作者写的是登鹳雀楼凭栏远眺时的感受 ,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议论。全诗洋溢着盛唐时期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教学这首古诗。可采用“读、查、连、画、悟、疑、背”八步教学法 ,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用心去感受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1 读。在揭题后老师范读课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地轻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 ,并逐步做到流利地读。2 查。让学生把诗读熟了 ,再要求查字典 ,解释字义 ,从字面上初步弄懂诗的意思。如“依”、“尽”、“欲”、“穷”等。从字典中查得的字义 ,要放到诗句…  相似文献   

17.
张业明 《考试周刊》2012,(78):41-41
小学古诗教学.虽与其他一般文章的教学有相似之处,但又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不仅是因为古诗自身的特点不同于现代文章,更因为学生的古汉语水平非常有限。因而就注定其教法不同于一般文章。现就我几年来对古诗教学的实践经验,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
现阶段,不少教师、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采取“放羊式”管理,这是出现课外阅读尴尬局面的重要原因。正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我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更要教会学生从中领悟做人做事的立场和情怀;不仅要指导学生写好文章,更要帮助学生写好人生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