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一种改进的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将RFID算法进行改善,建立新型RFID射频识别技术模块,提高RFID系统的识别效率,通过识别数据进行系统扫描核实,结合碰撞数据模块进行对应搜索,该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大面积范围内的防碰撞问题,完成在全网络系统建立数据集的核查提取信息的过程。仿真实验表明,一种改进的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实现了RFID自动识别技术,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随着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正日益扩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RFID射频识别系统,优化利用了RFID资源,提高了射频识别技术,为RFID标签防碰撞技术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
利用非晶软磁磁感应强度高、易产生高次谐波的特点,将铁镍钴基非晶软磁合金材料作为RFID标签的天线。阐述了微型非晶软磁RFID标签天线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使检测系统可以通过检测特定谐波存在与否而判断是否发生物品失窃,同时又可读取物品RFID标签数据的双重效果,从而增强了UHF频段RFID标签的防盗性能,改变了UHF频段RFID标签怕金属屏蔽和怕水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证完成了无源超高频(UHF频段:860~960MHZ)RFID技术和中间件技术在师范类高校出入系统的可行性验证,充分体现了RFID系统在个体识别和认证速度上的优势。本文根据UHF频段RFID标签的特性和环境情况,进行了符合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情的高校校园出入管理系统设计。通过高校校园出入管理系统,学校保卫处提高了对在校生和走读生出入校门的检查效率,学校全方位降低了学生管理成本和风险,实现了校园安全管理的实时自动化,提高了校园安全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产品信息的安全性已经受到各种威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射频识别(RFID)标签所有权安全转移的协议,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是在标签的原所有者与新所有者之间完成的。该协议采用了一个安全的随机数方案,先经过密钥协商完成标签原始信息的安全转移,然后通过相互认证更新标签的密钥。新的协议不仅能够满足标签所有权转移的安全要求,同时也保证了原所有者与新所有者的隐私安全。  相似文献   

5.
由于低成本射频标签的资源非常有限,难以在低成本RFID系统中实现成熟的密码机制。针对RFID系统的安全缺陷和安全需求,提出了一种增强型低成本RFID安全认证协议。该协议采用双向认证机制,解决了标签ID动态刷新引起的数据同步问题,同时降低了拒绝服务等攻击的可能性,适用于标签数目较多的系统。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能智能计量系统对电力设备管理快速准确的需求,构建一种基于UHF RFID(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立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流程并阐述电力设备的性能评估体系,研究基于UHF RFID的电子标签、基于Web Service(网络服务)的UHF RFID系统集成应用模型,解决传统电力设备管理方式中各阶段被割裂、无科学有效评估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RFID系统大量应用,未经认证的阅读器非法读取或更改RFID电子标签内的数据,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安全问题及隐私泄露。通过对射频识别(R F ID )重要性及安全隐患的讨论,提出了一种称为认证处理框架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framework (APF)的方法,将RFID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在APF中进行ID及解密密钥注册,并通过标签及阅读器的双向认证,以避免非法阅读器访问电子标签造成的隐私泄露及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董嘉维 《现代情报》2012,32(8):162-164
近年来,RFID技术已在图书馆应用领域取得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各图书馆引进RFID系统都是基于高频(HF)或超高频(UHF)工作频率的。两者物理特性和工作方式各有不同,本文通过比较高频(HF)RFID技术和超高频(UHF)RFID技术的物理特性,从标准成熟、技术应用、标签成本等方面结合流通管理工作特点分析高频和超高频RFID在图书馆应用中的优缺点。目前,高频RFID以其稳定的表现获得多数图书馆的青睐,而超高频RFID优点与缺点一样明显,在图书馆应用中应当采取适当措施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9.
李恺 《中国科技纵横》2009,(12):287-288
本文深入分析了RFID在EPC标签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包括隐私保护、RFID有效认证等技术,简述了射频识别两大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和由此产生的解决办法,对实现的算法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为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可以使用射频信号来识别目标对象以实现无接触性的信息传递.本文先简单介绍RFID 技术的系统组成、工作流程和优点,再从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PMS);汽车安全防盗系统;遥控车门系统(RemoteKeylessEntry)三个方面谈论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引入“物元网”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增强型低成本RFID安全性认证算法,它有效解决了目前阻碍RFID系统广泛应用于超市等对单个射频标签造价要求很低的场合的问题,该认证算法在节约射频标签的资源的同时,利用单向认证技术以及变址技术阻止了消息泄漏,伪装,地址跟踪等安全性攻击,使得该系统非常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计计量器具物资标签批量读取算法,提高对大型物流物资的收发和计量效率。传统算法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对计量器具物资标签批量读取,当标签容错编码不稳定时,标签的批量读取效率不高。提出一种基于RFID的计量器具物资标签批量读取算法。首先对标签批量读取数据的层次化融合,然后在加量器具终端实现对数据的整合,在标签批量读取过程中,采用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UHF RFID),得到标签数据的搜索深度,保留第一个被输出的标签数据,过滤后的RFID数据保持原来的采集顺序,提高标签批量读取性能,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能有效提高对计量器具物资标签的批量读取效率,降低执行时间,稳定性能较好,吞吐性能优越,在大型物流物资收发和存储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一款以单片机STM32为控制平台,结合GSM模块,RFID射频模块,红外监测模块,以及报警模块的智能家居与智能安防系统。系统能实现使用RFID射频实现门禁系统,且使用红外传感器进行检测,来确保防止外来人员的非法入内;在近距离的情况下,使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进行家电的开关控制;在远距离的情况下,判断电器是否断电,并且设置断电提醒功能以及多次提醒后自动断电功能,报警信息通过GSM系统实现短信的通知从而实现对家用电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存在阅读器与多个标签同时通信的碰撞问题,多标签识别的防碰撞算法是解决数据冲突的关键。本文分析了RFID多标签防碰撞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RFID多标签防碰撞效率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RFID的井下事故救助方案,并对方案的系统构架、设计框图等进行了总体设计。当外部探测到有险情发生时,总控信息台向读写器发送报警信息,及时通知矿井人员撤离到安奎区域;当并下工作人员发现险情时,通过身上携带的电子标签先将信息发给读写器最后传到外部的总控信息台,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矿井人员的安全,从而实现了整个煤矿企业的高效有序的运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设计出一种基于国密算法的桌面式超高射频识别系统(UHF RFID)读写设备的新方案。该读写设备采用了国密算法进行安全握手认证,射频收发芯片采用IBAT1000芯片,控制芯片采用AM3358和STM32微控制芯片,工作频率为840-960MHz,可对汽车电子标识进行数据读写。重点介绍了读写设备硬件系统设计具体方案和射频收发电路工作原理,同时介绍了国密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04,(6):50-55
计算机安全软件制造商RSA Securiy发表了一种针对RFID的讯号干扰技术,意在扰乱RFID读取器,防止个人或商品上的数据被追踪。这种封锁标签的运作方式是藉由发射的无线射频让RFID读取器误信它所搜集到的是垃圾信息.而导致错失数据,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不过该公司表示,当商品一旦卸除这种封锁系统后,读取机将可再度扫描到RFID标签,不致影响RFID的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8.
正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读写器和粘附在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之间的电磁耦合或电感耦合进行数据通信,达到对标签物品的自动识别,并且可实现多标签同时识别。  相似文献   

19.
在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当多个标签同时出现在识别区域时,如何无遗漏的读取各个标签的信息而不产生读取碰撞。本文基于动态树形技术对RFID防碰撞算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标签读取碰撞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国家在通信工程建设方面的关注度增加,网络安全慢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若要保障通信工程质量,还应注重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的改进,网络安全防御和加密技术密切相关,故而注重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安全稳定通信网络环境营造的目的,促进通信系统正常运行。为进一步认识数据加密技术,本文对其常见算法与类型进行分析,并对该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