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崔树清是我校八八级政教专业学生,校代表队跳远运动员。入校以来曾两次打破省高校普通组男子跳远纪录,并在今年七月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以7.42的成绩获得第二名,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米标准,从而把山东省大学生的跳远成绩提高到一个较高水平。这里介绍一些有关崔树清的训练情况,只是自己在训练中的尝试和探索,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证明了模式训练法应用于高校高水平男子跳远训练中的可行性,并通过实践和各类比赛验证,模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跳远运动成绩,为高校训练跳远运动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试验对照,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急性跳远训练中尝试强调腰的重大作用并加强训练后,运动员成绩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结果表明腰对跳远特别是急性跳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本组训练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速度水平较低和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关于解决方案,提出在日常训练中,应着重提高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速度训练,特别是提高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改善跳远助跑节奏,重视跳远助跑训练与跳远完整技术训练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模式训练法是一种以高水平运动员为规范式目标要求,组织建立相应模式的控制性方法。本文通过建立河南护理职业学院7名跳远运动员跳远发展数学模型,组建相应的检测、评定和训练方法,实现运动员成绩提高,希望能为河南省高校的跳远运动训练提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查阅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结合对跳远运动训练实践和体会,找出了跳远专项训练中,国外跳远运动员与国内跳远运动员在起跳方面存在的差异与不足。提出了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指出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指出专项力量训练要在一般力量基础上进行,应把发展下肢力量和爆发力作为重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提高我国跳远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依据现代跳技术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结合大学生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水平相对较低,助跑准确性与稳定性不高的实际情况,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训练的方法学中的训练指导思想、训练状态目标、训练系统调控方法,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关系、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特征及其训练手段等六个主要问题做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要求与短跑运动员有很大的区别,跳远的助跑不仅要求运动员跑的快,而且还要放松和准确,以便为起跳做好准备。因此,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应该与短跑运动员有所不同。可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在中小学的业余训练中,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与短跑运动员基本相同。根据我们多年训练的体会,中小学跳远运动员在速度训练中应该特别注意跑的技术、跑的距离、跑的准确性以及跑的加速能力等几个方面。一、跑的技术我们在中小学跳远运动员进行速度训练时发现,有很多人跑的技术动作不正确,或跑的技术动作不符合跳远助跑技术的要求。比如摆臂…  相似文献   

9.
    
G823.219 20010800 撑竿跳高助跑阶段持竿摆臂技术特点与训练[刊,中,I]/史美创//田径.-2000(9).-22-23(XH)撑竿跳高//助跑//摆臂//技术//训练G823.3 20010801高校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方法=On how to train toplong jumpers at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刊,中,A]/孔庆曼,谈瑞斌,罗跃兵//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3).-38-39 参5(XH)跳远//优秀运动员//训练//方法//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对跳远基本建立了正确的运动技术概念,也积累和总结了一定的比赛经验。因此,对这一阶段跳远运动员的专项训练要有一个明确的、详细的计划和目标。下面,笔者就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专项训练谈谈个人的一些训练心得。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内蒙古地区部分高校运动员的运动焦虑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年龄、项目、性别和训练年限对运动特质焦虑的影响,针对高校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现状,对高焦虑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采取了心理技能训练,从而降低了高校学生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和访问调查法,从普通高校高水平业余训练现状分析出发,对高水平大学生运动人才的培养目标、运动人才纵向衔接,以及相应的大学生专业文化学习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探讨.据此提出了有效实施“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对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419名大学生运动员的自我概念差异进行分析,揭示大学生运动员在自我概念上的现状,为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温州高校77名大学生运动员的调查和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从不同角度探析温州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特质运动自信心。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不同训练年限、不同等级的运动员在特质运动任务和特质运动应对信心方面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集体和个人项目也存在着差异。测量数据可为大学生运动员特质运动自信心的培养和科学的心理技能训练提供参考,可为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针对普通高校学生运动员在赛前短期集训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400m栏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资金、定向地图、学生安全等问题的限制,很多高校定向运动队只能在校园里或周边熟悉且较安全的地区训练,定向运动水平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地形模拟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很安全的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地形,提高运动员的各种定向技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男子拳击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该拳击队实施的是二级训练网络,三集中训练模式;运动员来自5个省的19个市,梯队建设整体较好;大多数拳击运动员具有正确的训练动机、浓厚的兴趣,对未来的发展有较明确的目标;对待学习的态度一般,喜欢学习的运动员较少;二线拳击运动员基本功不扎实、技术粗糙;运动队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退役过早。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辅导员的视角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现状做出分析,得出结论:高校辅导员对高水平运动员持欢迎态度,指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方式有待加强。提出改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现状的相关对策,使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真正做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探索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高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教育学依据与目标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学校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基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课余体育训练对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3个方面论述了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必要性;同时还提出了我国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定位是在全面推动学校体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是国际公认有效和可靠的个性心理特征测量的工具。本文以山东体育学院女子拳击运动员、非拳击项目女运动员和曲阜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对她们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16PF测试与分析,目的在于指导女子拳击运动员的训练、选材,为女子拳击运动员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个性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帮助她们不断健全自我的个性以适应体育竞技、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