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日推出了"典藏柏杨"丛书,以历史、小说、杂文三大系列,展示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历史文丛"的创作生涯。"典藏柏杨"小说卷首度引进收录了柏杨创作生涯中仅有的两部长篇和  相似文献   

2.
“酱缸文化”批判是柏杨60年代杂文的主要思想内容和主题。本文拟以“世俗现代性”为切入角度,用人性、法治、同情心、人权、人道主义、自由和灵性等世俗现代性的核心观念,来剖析“酱缸文化”及其由此产生的四类“畸形人”、酱缸蛆和酱缸定律,并由此总结概括出柏杨杂文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日推出了“典械柏杨”丛书,以历史,小说、杂文三人系列。展示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历史文丛”的创作生涯。“典藏柏杨”小说卷首度引进收录了柏杨创作生涯中仅有的两部长篇和他几乎所有的中短篇小说.足中国内地首次系统介绍其小说作品。说起小睨创作,柏杨自称受鲁迅影响甚深:“鲁迅的小说对我影响很大.杂文对我影响较小。看过鲁迅的小说,  相似文献   

4.
鲁迅杂文不仅创造了一种杂文范式,更创造了一种杂文思维。它不仅影响了大陆杂文创作,台湾杂文亦深受其影响。柏杨、李敖、龙应台等作家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自我意识、理性批判精神和情感透视方面,最能体现他们的继承精神。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创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鲁迅对柏杨既有人格、思想上的影响,也有创作上的影响,有些是鲜明的,有些是潜移默化的。柏杨的著作,不管是小说、杂文还是历史著作,都可以看到来自鲁迅的“基因”。柏杨继承了鲁迅文学传统的正脉。  相似文献   

6.
作为二十世纪同以杂文名世的伟大作家,鲁迅和柏杨,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对安乐死予以正面的关注。所不同的是,鲁迅只是略有涉及,而柏杨则以专文详论。对此现象进行考察,可以看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巨大进步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廖沫沙何许人?著名的杂文大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跃上文坛。但真正让廖先生轰动全国名闻天下,则是"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了。廖沫沙和作家邓拓、历史学家吴晗,20世纪60年代初  相似文献   

8.
鲁迅杂文在其驳辩中以超凡的抗争、严密的逻辑、奔放的气势等力度美和寓理于形、寄理于事、融理于情等理性美以及强烈的讽刺、浓郁的幽默、健康的诙谐等喜剧美,既实现了杂文这一边缘性文体的直接评论性和间接艺术性的浑然融合,又实现了杂文这一边缘性文体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并在中国杂文的发展史上赢得了独立而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莫顺斌 《文教资料》2007,1(30):19-21
文章考察了二十世纪30年代现代杂文与小品文两种文体形成与分合的历史,进而指出,在文体功能上,杂文以战斗性为精神内质,充满时代精神,继承的是传统散文的"载道"宗旨;而小品文则以闲适性作为精神内质,重在"独抒性灵"和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一些政论文体现出了杂文品格,其特色是笔墨纵横,不拘一格;说理形象,情理兼备;活用典故,富于创意;幽默讽刺,诙谐泼辣。  相似文献   

11.
2008年4月29日凌晨约一时十二分,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因为呼吸衰竭过世,享年89岁。柏杨一生就是一部传奇。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一生中娶过五个妻子,和蒋氏父子都有过面对面的经历,曾遭遇十年牢狱之灾,在上个世纪7 0年代几乎被枪决……上个世纪80年代,他的《丑陋的中国人》深深地刺痛了一代中国人。如今,柏杨先生埋骨台湾,终于停笔休息。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人怅然若失。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现代杂文的基本特征,从瞿秋白杂文的主要内容、他在杂文中所承担的道义责任、他的杂文所具有的独特个性等方面,论述了瞿秋白的杂文创作在其全部文学和政治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文章认为,瞿秋白的一生.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爱好;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的政治敏感又必然使他的文学创作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而杂文作为一种文艺性的社会论文所具有的边缘文体的特点,恰好满足了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因此.杂文创作就成为瞿秋白政治式写作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15年江苏省一篇杂文体高考作文《“倔”和“笨”的智慧》获满分,文章从多方面就“怎样写好杂文体高考作文”这一课题给我们以启示.这就是:立论紧扣时代脉搏,拟题精准,引人一读;叙例加点“调料”,适当放开;析例语含调侃尖锐泼辣,揭示本质入木三分,抨击时弊一针见血;收尾寓深沉于诙谐,让读者发出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14.
相声和小品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因为它语言诙谐、幽默.从语言学角度看,诙谐、幽默的语言与恰当的修辞是分不开的,而"包袱"抖得响不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修辞.相声、小品有其常用的修辞方法,其翻译方法也应既顾及"包袱"的特点,又要体现出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鲁迅杂文具有爱憎分明的政治情感,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力和犀利深刻、诙谐幽默、新鲜奇崛、善于独创的语言魅力。读鲁迅的杂文,使我们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战争电影由"点"的凝视到"面"的铺陈,内涵了"史诗"的意味.同时,在展示"死亡"与"尊严"的搏击中,揭示了普通人面对战争的心灵悲歌.这一时期的部分影片,受到了"黑色幽默"的影响,以杂文的冷嘲热讽,锲入了战争电影主题的又一个侧面,显示了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现代史>是一篇用寓言形式写的杂文,作者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以其深邃、敏锐、独特的眼光,将"中国现代史"比喻为"变戏法",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到3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变戏法"式的历史,勾勒出一幅中国现代史的病理图;文章还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鲁迅九百多篇杂文中一篇具有独立性格的文字.  相似文献   

18.
平襟亚的散文是笔记和杂文的混合体,杂文占他创作的大多数,他在杂文创作中关注市民生活,内容贴近现实;又熟练运用暗喻、借古讽今等手法技巧。他的杂文隐晦曲折、尖锐泼辣,是"鲁迅风"的继承。本文从其杂文的内容、语言、写作手法三个方面来探究其杂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经过60年的历史检验,人们尽管承认了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和应有的地位;但许多人似乎并未注意到在鲁迅80万字的杂文创作中包溶着极强的逻辑色彩和贯穿着丰富的辩证法。而我们学习研究鲁迅的杂文,就要从根本上来把握住它理论思维的精炼以及反映在文章中的那种既形象性强又哲学味浓的艺术特色。从中得到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杂文"不是政治判决,而是别一样的"文学",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一生就是"杂文的一生",其杂文的历史"过程"性折射了鲁迅本人的思想成型与丰富。行走于"杂文人生"中的鲁迅,同时又通过对"杂文"的写作实践不断体悟"文学"的意义,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作为"杂文人生"的历史过程,鲁迅的文字从一般文明现象的批评发展而为整体制度的对抗,而在文字演变的背后,则是在现实社会各种阶层和群体中,不断寻求自我认同与差异甄别的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