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教育制度变革中的妥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从贬义的、消极的角度对它加以价值判断,以致教育制度变革中的妥协在伦理上成为一个遭人诟病的用语,而容易为教育学者们所忽视。从抽象的绝对的视角看,教育制度变革中的妥协在伦理上或结果上是有一定的瑕疵的,但如果把它置于教育制度变革所处的特定时空场景、社会历史背景来思考,教育制度变革中的妥协又是合理的、正当的。从教育哲学的视野可以透视教育制度变革中的妥协。  相似文献   

2.
社会风气:在制度德性的变革中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德性是影响社会风气的根本因素。在社会转型期,制度德性的缺陷使社会风气处于混乱状态。构建和谐的社会风气需要我们变革经济制度、行政制度、文化制度和个人权利制度的德性,积极引导人们过有道德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历史告诉人们,一个国家能否富强,取决于制度的进步与否。从一定意义上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制度上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变化之一就是社会制度在不同层面的变迁与变革,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制度创新中才得以实现。实践使人们体验到了制度变革在改革和发展中的巨大动力作用,又推动着人们去进一步探索制度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财产权利制度的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财产权利体系创新之处在于确立了独立的私人产权,实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行使私人财产权利自由的原则,而自由企业制度的创立与发展,成为容纳多种生产力要素及整合各种资源的载体。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财产组织形式,具有与社会化生产力市场经济相兼容的要求,是社会财产制度的微观基础。资本主义社会财产制度的变迁,离不开企业制度的变革与发展,二者双向互动,共同推动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的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共危机状态下强烈的社会秩序需求,使社会制度变革的动力凸显、阻力隐退以及变革失败风险的降低,大大加速了制度变革的进程,这种具有局部突变而全局连续的制度变革方式,则兼具主动与被动、强制与诱致的双重特性.随着公共危机频发时代的到来,危机态下的制度变革不但将成为人类制度变革的重要路径,而且每一次制度变革所形成的临时基本社会秩序会成为新社会秩序的起点.为此,一定要考虑到这种制度变革对公共危机结束后常态社会秩序维护的持续影响,并重视和防范部分利益群体利用公共危机而可能造成的制度过度变革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百日维新”期间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普遍设立新式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但在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过程中,既有较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更有深刻的教训值得总结。其教训总结为:激进的教育制度变革超出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承受力;激进的教育制度变革引发了教育秩序的混乱;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致使教育制度在实际推行中遭遇巨大阻力;教育制度变革忽视了中国教育制度传统的支持,缺乏文化认同;教育制度变革仅借助于一个弱势的光绪皇帝,忽视了人们在教育制度变革中的作用;教育制度变革缺乏配套性措施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激烈变革的时期,变革对当时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曾经流行于西周社会的宗族制度及其观念由于不适应新的历史环境而逐步被分化瓦解,脱离家族共同体的个人开始萌发了个体的自我生存意识,个人为争生存而彼此竞争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企业薪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合理的薪酬制度将决定企业在竞争中的胜败。现代薪酬制度包括物质和精神薪酬两部分,它要求在充分考虑社会薪酬水平和其他因素的基础上,公平合理地给以制定,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随时调整,达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革、资本积累、世界市场和需求的扩大、技术准备以及思想文化变革这五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了工业革命由以产生的世界历史条件系统,其中,“主导条件”是制度变革,而内驱力或精神动力则是观念变革。没有制度变革或制度变革不力,且精神动力“乏力”,“世界历史条件”系统中的其他因素和条件的发展及其作用就要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整个“世界历史条件”系统就不可能获得最优化发展,即不可能朝着有利于催化工业革命的方向发展。马克思关于工业革命产生的世界历史条件的思想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实现当代中国社会变革需要一系列的条件,但制度变革是其“主导条件”,观念变革是其精神动力。如果制度变革和观念变革严重滞后,就必然会严重地阻碍当前中国社会的变革,从而最终会导致这一变革的失败。据此,作者探讨了当代中国制度变革滞后的原因以及进行全面制度改革的出路问题,阐述了观念变革在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以制度为分析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不足,制度因素是主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政策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鉴定制度的实施,必然促进企业更好地参与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1.
清末立宪的参与者主要是清政府和立宪派。两者在政治危机中的互动关系影响了清末变革的走向和结局。详细剖析两者对立宪变革的期望及其差异,深入分析朝野立宪理念的对抗过程、整合策略的得失,同时考察制度建设与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理解清末立宪变革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问题根植于我国特殊的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之中,制度的粗疏甚至缺失是导致农民工权益保护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制度变革以实现农民工权益的有效维护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益思路,但在强调制度变革必要性的同时,应对制度变革所需要的其他法律制度的支撑、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契合程度以及路径依赖和意识形态对于制度变迁的影响等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以避免走入单纯强调制度变革的误区。为此,农民工权益的维护理应选择一条制度与观念并进、立法与执法并重的路径,而在具体层面上则可以采取以政府为主导,多组织参与,同时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全面渐进变革的方法,以实现农民工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组织制度 ,它的产生不仅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传统计划体制下的企业组织形式相比 ,与近几年改革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不规范企业组织形式相比 ,它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看 ,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组织是一场深刻的制度革命。一、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所有权制度的变革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即要求有明确的产权关系 ,不仅要明确企业资产归谁所有 ,更要明确归谁占有、支配和使用 ,之后才是如何经营的问题。现…  相似文献   

14.
学校变革困难的新制度主义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在巨大的变革压力面前表现出了很强的稳定性。新制度主义认为,学校作为组织是生活在组织域中的,因此就受制于制度逻辑的约束。而学校变革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就必然试图突破制度逻辑对它的限制,但制度逻辑是高度稳定的。首先,制度逻辑的形成是“集体行为”,单方面的改变很难成功。其次,制度逻辑可以自我“神化”,从而免于理性的质疑和冲击。最后,个体往往无法意识到制度逻辑对自己的影响,因此制度逻辑很难被有意识地纠正。这是造成学校变革困难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战 《文教资料》2011,(21):102-103
社会制度结构及其功能的革命性变迁,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与之相适宜的制度框架。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实现了制度变革的结构性突破,建构了支撑现代化变革的体制与组织架构;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则表明中国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社会激励结构。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检视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及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一切环节,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成长发展,而制度文化则是加速企业文化认可的催化剂。文章从制度文化的内涵以及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意义出发,简单探析了如何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并阐述了在建设良好企业制度文化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立优良制度文化,落实文化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一切环节,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成长发展,而制度文化则是加速企业文化认可的催化剂.文章从制度文化的内涵以及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意义出发,简单探析了如何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并阐述了在建设良好企业制度文化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妥协:解决教育制度变革过程中矛盾冲突的基本手段一般而言,解决教育制度变革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利益冲突大致有两个基本选择,或是采取暴力与强制手段,或是通过谈判、磋商、说服而互谅互让。在现代民主社会,对教育制度变革过程中的冲突则往往予以宽容和制度化。冲突各方应通过谈判、协商、互谅互让的方式,制定出各方都能忍受的方案,寻求教育制度变革主张、目的等分歧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大学制度变革创新的价值抉择过程,是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知识本位、学校本位价值观之间的一场博弈。社会本位在大学制度变革中有着强大的现实动力、功利目的与外在压力;从大学人的福祉出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个人本位是制度变革的终极关怀之所在;以高深学问的增值为旨趣的知识本位是制度变革中的深层次文化动因;学校本位为制度变革提供了直接推动力与内化影响力。大学制度变革的价值博弈过程,从理性角度看,是这四种本位间因时、因地、因校制宜的合力。从代价视角看,人的发展本身才是大学制度设计与制度变革的终极价值关怀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主义变革,这场变革以及在这场变革下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的,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