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粲诗表现了浓厚的中华古典诗意美,深沉而细腻的故国情思,对中华传统化的眷恋、思考和把握,总此,共同形成了周粲诗浓厚的中华传统化色彩。而这一化特色的形成,则基于周粲深受中华传统化的熏陶,缘于他的中华情结。  相似文献   

2.
“无讼”思想在中国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其美学基础“和为美”这一儒学传统化内涵长期左右中国人心灵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冉庄以经道路为毕业追求,诗作大多简洁而富于韵律,注重语言锤炼,善于化用古典。泞厚的民族传统化积累,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凝重之思、质朴之情、古典之美,从而显示出其独树一帜的诗歌品质。  相似文献   

4.
宁涛 《文教资料》2012,(8):59-60
谚语来源于生活实践,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本民族绚丽多彩的语言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从英汉谚语这一民间文学语言的共同点、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美学原理方面论述了其三个方面的形式美,即简明美、形象美、均衡美。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的音乐发展中,中国民歌合唱不仅体现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更表现出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对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重要的审美导向作用,引领了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从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五方面对中国民歌合唱音乐的审美特征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中国民歌合唱音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继承和弘扬民间传统化,增加幼儿爱祖国和民族的情感,我园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开展了以“民间传统化”为主题的活动,将民间传统化渗透于主题墙饰和区角布置中,使其成为幼儿民间传统化教育的平台之一。[编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咏桂诗的研究,揭示其形式美、意境美和精神美,展示其所包涵的中国传统化品格。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之美是社会关的重要内容,它凝结着时代、民族、阶级的审美特点,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境界、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日常生活之美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对日常生活之美进行研究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彭家煌是二、三十年代颇有影响的作家,其独具特色的小说在艺术上显示了强烈的绘画美,这种绘画美又主要体现了中国画的某些美感特征,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本文从构图、色调、气韵等方面探讨了彭家煌小说艺术的绘画美,对彭家煌小说做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在现代作家研究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析地理因素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结合孕育蒙古族传统化的地理环境以及蒙古族传统化的形成史,分析了蒙古族传统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认为地理环境对蒙古族传统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场所和物质原料,而蒙古人民在适应这种环境的游牧生活基础上创造了蒙古民族传统化,并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发展、丰富、成熟和定型。  相似文献   

11.
扬琴是一种民族弹拨乐器,其演奏技法可谓纷繁复杂、多种多样,而轮音技法是众多演奏技法当中的一种常用且非常具有表现力的高难度技法。在音乐演奏中,扬琴的轮音技法有其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即线性美、张力美、情韵美。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汉字的一个字就是一幅画.由于汉字独特的外形构造和它深远的意义指向,使汉字成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本文从汉字点画之美、形体之美、寓意之美等方面探讨了汉语的美的特质,揭示汉语之美。让学生认识汉语之美,对于培育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养成汉语学习的自信心.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毫无疑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也与世界大多数民族一样,最初以阳刚之美为男性美.后来,因为政治、文化等原因,在汉民族为主的国家里,男性的阳刚之美被不断地压抑和弱化,并被人为地加进了原本为女性所特有的阴柔之美的一些因素,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审美现象,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14.
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一个缩影,在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基础上,我国的民族声乐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声乐主要形成了"声、情、美、韵"四大主要特征,其中"声"是民族声乐的前提所在,"情"是民族声乐的关键,"美"是民族声乐的精髓,而"韵"则是优秀的民族声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优美的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其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妙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教学应抓住诗歌的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来引导学生品悟诗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下半期,苏联优秀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均表现出追求一个共同的审美境界:和谐之美。即追求个体与群体、民族国家与人类世界的共生美;人与人的亲和美;人与自然的“谐振”美;自我心灵的崇高美。当代苏联文学的和谐美,具有全球性与未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的诗学理论是以诗歌的艺术节奏美为中心,是艺术形式美和艺术现实美共生而成的理论体系,这是他在中西融合和古今贯通中建构起的既民族化又现代化的诗学理论。其内部各种诗学要素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中的生成和生成中的矛盾成为他新诗理论的整体特征,体现出一种力美风格,也是闻一多力美人格的外化。这种力美人格和风格对于激发民族生命力和激活民族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新格律诗理论中的诗美追求,在中国诗歌史上也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及近代的学作品中,“病美人”、“弱书生”之类的学人物形象和人女性化自喻艺术手法频频出现,说明一种“病态美”充当着学和日常审美倾向的主流之一。不仅是在对女性和女性形象的审美上,在对男性和男性形象的审美上以及在整个传统化的美学视野中,都普遍存在着崇高品格缺席而“病态美”泛滥的现象。对“病态美”现象的分析与解构,可以促进纯粹而抽象的美学理论和艺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给民族传统化的保护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如何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民族优秀传统化是一个重要课题。本论从营造全社会保护氛围、加强教育工作、保护群众利益、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邢孟达 《考试周刊》2013,(34):19-20
川端康成的名作《雪国》将日本传统文学的悲哀与冷艳相结合,向读者展现了以女主人公驹子为代表的纯净美和悲哀美的完美融合。同时,也体现了日本民族"物哀"之美的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