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在加快自然科学成果转化同时,也要重视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问题。加快社科成果的转化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要努力探索和研究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文社科成果转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引导提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质量。健全机制,搭建平台,畅通转化渠道解决转化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对于制订正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科学组织经营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社会科学成果特性的基础上,以知识理论为依据,探讨成果转化的作用机理,并针对社会科学成果的有效转化提出了科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较为完善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机制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关键所在。建立立法机制、完善引导机制、优化投入机制、改进评价机制和畅通转化机制是不断优化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机制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 今年安阳市提出全面实施科教兴安战略的工作重点,要树立七个意识,即科技首位意识、科技投入是高效投入意识、科技成果转化意识、科技创新意识、高科技意识、人才竞争意识和科技大合唱意识。要重点实现三个突破,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突破,真正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在科技投入上突破,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的成果转化意识及其结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锡荣  张钟昱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877-1884
 为定量地刻画高校教师参与成果转化的态度和行为,分析高校智力资源和社会生产之间的产学研关系,构造了高校教师的成果转化意识、成果转化行为和成果转化效果等构成概念,提出了成果转化意识影响成果转化行为、成果转化行为影响成果转化效果的研究假设。运用针对高校教师的调查问卷数据,对研究假设做了检验,结果表明,所提研究假设在整体上成立。研究还发现,高校教师对亲自创办和经营企业尚有较大顾虑。研究是对产学研互动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有益探索,研究结果具有政策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非应用性成果转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虞文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4):122-123,119
一直以来,社会对社科非应用性成果转化的研究工作停滞不前。本文针时非应用性成果转化被忽视的问题进行现状与原因分析,提出了适合社会科学非应用性成果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应树立问题意识;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应在实践中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现实与未来、风险与机遇、相对与绝对的关系;高校要建立适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要大力提倡和组织跨学科的研究,要合理地开发和配置研究资源,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基础、特点及原则的探讨,提出建立和完善以思想机制、需求机制、评价机制和补偿机制为核心的人文社科成果转化体系.该体系对于加快社科成果转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云昊 《科学学研究》2012,30(6):801-806
 社会科学研究向政策转化作为知识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论题,伴随着“政智”的潮流,日渐成为一个前沿的、交叉性的重要研究领域。论文正是基于这一问题意识,立足于国际视野,探讨了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向政策转化的实践历程,概括了政策运用和知识影响这两大主体性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向政策的转化要从主体性模式走向主体间性模式,并初步构建了主体间性模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卢花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86-87
本文结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现状和工作经验,论述了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工作措施:强调质量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质量评价的核心是创新;建立符合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高质量成果的产出要依靠科学合理的评审制度、监督机制和公正的学术批评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科研成果的层次属性研究农业科研成果的层次属性,对于认识转化过程,加速成果转化有密切联系。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作物栽培、育种、耕作制度、土壤和肥料、植物保护、农产品贮藏和初步加工、农业机具的应用和改良、农田水利、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等。农业科学是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交叉的科学,是一门大的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软”成果转化应用工作被忽视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 ,社会科学“软”成果转化应用被忽视的问题 ,分析了重视的必要性 ,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给出了加强社科成果转化与应用工作的有关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影响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环节的静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关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问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从静态的角度对影响转化的三个环节,即成果的需求者、中介者和供给者进行比较.在成果需求者环节,比较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政府运行机制对社科成果需求的影响;其次,在成果中介环节,比较了中介机构的运行与管理模式及法制建设;最后,在成果供给者环节,比较了科研氛围,以及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在知识基础方面与研究方法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创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是文化生产力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对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同样有着重大意义,但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建立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科成果转化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社科成果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6.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完善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制.在学术评价过程中,一要在评价体系中确定合理、有效的指标评价,注重评价体系机制创新.二要建立符合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特点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包括科研成果由量到质的转变、人文社科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建立代表作评价制度等一系列有利于建设良性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法要着眼于整个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课程体系中不断完善理论教育体系,采取理论结合案例和实践成果转化,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践实训,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孵化更多的创业团队,注重大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树立为创新型国家培养创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每年有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问世,由于成果缺乏社会适应性、转化机制不健全、政府作用缺位等原因,使大量的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率极低,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作初步探讨,提出了加速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情况浅谈科学与技术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识、资金投入等方面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通过完善管理机构.提高成果转化意识、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和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等措施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社科成果转化障碍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大众科技》2006,(4):179-181
文章结合党中央三号文件精神,以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宗旨,分析了社会科学成果转化中五大障碍,即社科成果自身转化特点制约、观念与认识的落后、研究与实践脱节、组织队伍不稳定与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吸纳滞后,并在阐述彼此之间相互关系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