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羽与刘邦在历史的烽火台上演绎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夺得天下。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项羽、刘邦不同性格特点造成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鸿门宴的故事,家喻户晓,但鸿门宴出名的原因,不是宴会何等丰盛,而是该宴会是刘邦项羽矛盾和性格的集中体现,更是楚汉相争的转折点.正所谓“一念定生死,一宴定天下.”但“一念”何以定生死,“一宴”何以定天下,就要从宴会中去分析人物性格;要真实地剖析人物,就要回归到历史中,回归到《史记》中,在特定的背景下去分析人物.选入苏敦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的《鸿门宴》,其选取的事件是刘邦和项羽在咸阳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在这次宴会中真正体现了英雄本色.席间一系列明争暗斗直接影响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的结果.后世认为此次宴会直接导致了之后的项羽兵败和汉王朝的建立.细细品读全文不难发现,鸿门宴的结果看似偶然,但若是从这个宴会的两个主角的性格上来分析,这样的结果又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3.
张小忠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07,(30)
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独特理解,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课文主旨和人物心理。但是,在尊重学生独特理解的同时,教师也要对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做出问答,并简要阐述产生这种观点的缘由,以此启迪学生思维,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5.
宫春燕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7,(3)
首先,就当时的形势而言,项羽不必杀刘邦。很多史料及研究资料上都把鸿门宴看作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但实际上,项羽并没有打算宴请刘邦。在反秦斗争中,各大势力结成了同盟,相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于公元前206年10月率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他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但又怕失去关中,于是派兵守关,“勿内诸侯”。11月,项羽率军西来,闻讯震怒,屯军新丰鸿门,扬言马上要同刘邦开战“,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其谋臣范增也说:“急击勿失!”而项羽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口气,是因为当时两军力量悬殊。《…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是<史记>记载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多数人认为项羽不在鸿门宴上杀刘邦是他的"为人不忍"和"妇人之仁"等性格因素造成的.王立群亦认为是"项羽的政治幼稚".其实根本原因在于项羽的政治理念与追求是"霸业",刘邦表示臣服后,项羽也就将他纳入了自己的政治体制之中,与其他诸侯一样看待,从而在鸿门宴上放过了刘邦.刘邦选择了"帝业",因而极力消灭竞争对手项羽. 相似文献
7.
谈到楚汉之争,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鸿门宴了。由于司马迁传神的描述,不但使鸿门宴的过程曲折动人,极富戏剧性,更使人物 相似文献
8.
所谓“春秋笔法”,是指“一字含褒贬”的史传笔法。在《鸿门宴》一文中,作者对刘邦其人其事的叙写,有几处就成功地运用了“春秋笔法”。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一文,是《项羽本纪》中最精彩的一幕,人们说到楚汉之争,津津乐道的就是鸿门宴了。由于司马迁传神的描述,不但使得鸿门宴的过程曲折动人,极富于戏剧性,更使得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其间得失更是令后人咋舌不已。 相似文献
10.
11.
军事上的绝对优势难以铸成项羽称霸天下的宏伟大业.他虽不畏强暴,不施阴谋,胆略过人,才气非凡,他虽光明磊落,义气盈天,怜美惜玉,情真意绵,但他以自身难以克服的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刚愎自用的性格弱点自导自演了作为政治大家的最终人生悲剧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拔剑自刎乌江西岸,为后人留下了可悲可叹的英雄话题,为中国的文坛演义了悲壮的诗篇. 相似文献
12.
正《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还是一部文学名著。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许多学生看《史记》时,只注意到它的史学内容而忽视了它的文学价值,这是很可惜的。因此我以《鸿门宴》一文为例,简要分析一下《史记》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细腻之处,以使大家在今后的文言文阅读中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军事上的绝对优势难以铸成项羽称霸天下的宏伟大业。他虽不畏强暴,不施阴谋,胆略过人,才气非凡,他虽光明磊落,义气盈天,怜美惜玉,情真意绵,但他以自身难以克服的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刚愎自用的性格弱点自导自演了作为政治大家的最终人生悲剧: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拔剑自刎乌江西岸,为后人留下了可悲可叹的英雄话题,为中国的文坛演义了悲壮的诗篇。 相似文献
15.
王万秋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4,(10):69-70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有人赞叹项羽在巨鹿之战时表现出的将帅神威,也有人感慨其在垓下被围、乌江自刎时流露出的英雄末路的悲哀,更有人对鸿门宴中项羽的诸多反常的表现表示不解。一、项羽为何直接说出楚军内应曹无伤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赵学勉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8,(4):7-8
<鸿门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采用的一个相当高明的方法,那就是通过对比、映衬、烘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除了人物之间,比如,主帅与主帅,谋士与谋士,大将与大将,内奸与内奸的对比、映衬外,在主帅与谋士的关系上也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是很重要的谋士,在足智多谋、睿智机敏方面,范增和张良难分伯仲,甚至范增更显得老奸巨猾.但为什么项羽与范增配合不好,而刘邦与张良却配合得天衣无缝?要回答这个问题,应从每组人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和谋划的方式几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7.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9,(4)
所谓“四议”,就是指从《鸿门宴》一文中人们不太注意的四个细小方面着手,来窥视刘邦这个人物的一斑。司马迁不愧为语言大师,文中的一词、一句都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和表现力,细咀嚼不能不令人拍手叫绝。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二期课改教材,把《鸿门宴》一课安排到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改动,学生有了前两年的古文基础,字、词、句的理解没有太大的障碍,教学时间可较多安排在人物的分析鉴赏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设想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重点课文,充满了力量之美、智慧之美、人性的复杂之美。本课通过网络探究,可以使学生对项羽、刘邦的性格有更深层的了解,使其能深入理解他们的英雄之美。 相似文献
20.
李营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1)
<史记>对人物的刻画,可谓"千人千面",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形象总是那么血肉丰满,神形毕现,淋漓尽致,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以大环境(历史背景、人物经历、主要事件等)作烘托背景,做到有详有略,紧扣人物性格特征,层层揭示成败原因,最终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