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唐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唐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无暂息。万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宋朝诗人苏轼的《戏徐凝七绝》:"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  相似文献   

2.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唐]徐凝:《庐山瀑布》咏庐山瀑布的诗很多,最著名的当数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以其由浪漫主义幻想所构  相似文献   

3.
谢琰 《小学语文》2014,(4):56-57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经奠黉析】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众多的诗文。《望庐山瀑布》作于开元十三年(725)。此诗一出,其他吟咏庐山的诗都黯然失色了。如中唐诗人徐凝有《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人江不暂息。  相似文献   

4.
庐山瀑布     
唐代诗人李白写过一首《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很想去看看庐山瀑布。今年国际劳动节期间,妈妈让我实现了这个梦想,带我去了江西庐山。那儿山多,水多,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的瀑布更是名闻天下。  相似文献   

5.
唐朝诗人李白有一首七言律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和雄伟壮观的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他惯有的浪漫主义情怀。诗中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川”字究竟作何解释,笔者在不同的书上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也会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为什么生"紫烟"?知道的人并不多.我问过上初中的儿子,我一提起《望庐山瀑布》,他得意扬扬,有声有色地背诵起来.当我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生紫烟,不说生青烟、黑烟或白烟呢?他哑然失声,说:"不知道,老师没讲过."  相似文献   

7.
李白《望庐山瀑布》有一名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很多人解释这句诗,都说瀑布是“挂”在香炉峰上的。其实,这解释大错特错了。到过庐山实地观察的人,发现香炉峰的确像个香炉,紫烟缭绕,阳光映射下,景色十分迷人。但这“紫烟”并非是瀑布的水汽,而是山上的云烟。庐山的瀑布很美,然而并不挂在香炉峰上。李白另一首《望庐山瀑布》,诗开头两句是:“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真实记述了香炉峰与瀑布一西一南的位置,南面的瀑布怎么能挂到西面的山峰上呢!但是,诗人却大胆地把这种自然美景:香炉紫烟和瀑布飞银“拉”在一块,用前景衬…  相似文献   

8.
“疑是”一词常见于唐人诗词中。“疑是”的“疑”是什么意思呢?蔡仪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文学概论》写道:“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描写的虽是庐山瀑布,但也有一个观赏的作者,就是‘看’和‘疑’的人。”王易鹏选注《古代诗歌选》中的《望庐山瀑布》“说明”写道:“几乎疑心是天  相似文献   

9.
徐静 《辅导员》2010,(13):29-29,39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想必同学们都耳熟能详了吧。可诗中"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疑",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怀疑"的意思,有人说是"好像"的意思,还有人说“怀疑”和“好像”都讲得通。究竟应该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0.
一千二百多年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它以豪迈的气势和奇特的想象,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庐山的香炉瀑布,给读者以高尚的美学享受,并培育人们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深挚爱恋。李白笔下的香炉峰在什么位置呢?从解放前后的各种唐诗或李诗选本,到今年出版的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以及近几年各高等院校的古典文学交流教材,就笔者所见,注家们一致认为:在庐山西北部。诚然,庐山西北部是有一座香炉峰。宋朝陈舜俞的《庐山记》说:“由江州之南出德化门,……过上化城,山路弥险,中间往往不可行肩舆矣。直上十里,道中过鸡冠石,次四望石,次泻油石,次香炉峰。”峰在有名的东林寺南面。但是,这里并不是李白望瀑布的香炉峰,  相似文献   

11.
庐山天生丽质,风光无限,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描写过它,赞美过它。在吟咏庐山的诗歌中,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都各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然而比较这两首诗,又会发现它们风格韵味不同,取胜之途各异。一、绘景意图不同《望庐山瀑布》是即景抒情,重在一个“情”字。它有声有色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和壮丽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诗人笔下的庐山气势磅礴,神采飞扬。你看:红日初升,香炉生烟,彩霞紫雾,缭绕天际,瀑布凌空而下,仿佛银河倾泻人间,诗就是这样如仙似幻地再现了庐山之美,也就是这样如醉似狂地抒发了诗人浓烈奔放的情感。它以景启情,又融情入景。  相似文献   

12.
近日,翻看霍懋征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生要学点古诗》,得知她用10分钟时间教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触颇深。现对该教学实录试作赏析。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能重复别人背过的诗。(背诵李白的诗,除有巩固作用外,还拉近了学生与这位大诗人的心理距离)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师:谁来讲讲课题的意思?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  相似文献   

13.
暑假,我跟着妈妈和妈妈单位的同事去庐山旅游。我们走了1220个台阶,来到了庐山瀑布前,看着瀑布从高高的悬崖上流下来,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相似文献   

14.
正很多人知道李白厉害,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是在首先知道他厉害之后才读他的诗歌的,所以,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见解,人云亦云也就是必然的了。有些诗好,是公认的,但这种公认里面是不是也有人云亦云的成分呢?比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连一向自持得要命的苏东坡也止不住夸赞,但是终究是外行看热闹,  相似文献   

15.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意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上的云雾呈现出紫色,远远看去,瀑布就像是悬挂在眼前的一条大河。水流飞一般的从几千尺高的地方直泻山底,我还以为是银河从九重天上落了下来。望庐山瀑布@李白!唐 @青池 $华泰工作室~~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简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选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课后设置了3个训练题: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钢笔描红:紫尺疑。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历岗 《小学语文》2007,(3):43-43
问:《古诗两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7课)中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中“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疑”,有的老师说是“怀疑”的意思,还有的说是“好像”的意思。究竞应该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8.
原诗望庐山①瀑布(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②,遥看瀑布挂前川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④.注释①庐山,在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名胜之一.②日照句:香炉,即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上面经常笼罩着云烟,好象香炉.云烟被日光照射,呈现紫色,故说紫烟.③整句是说,远远望去,瀑布象前边挂起来的河流一样.④九天,指高空.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最高一层.  相似文献   

19.
李白《静夜思》(六年制第四册13课)有句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望庐山瀑布》又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疑”作何解?翻阅手头上的教参,均解为“怀疑”。诗人既知“床前”洒落的是银白色的月光,为何还要“怀疑”它是“地上霜”呢?而《望庐山瀑布》一诗,从诗题到诗句已两次出现“瀑布”一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自然是“瀑布”,又为什么要“怀疑”呢?因此,“疑”之解释有疑。我认为这两处之“疑”,均应解为“像”、“似”、这样解才理通情顺,并且合乎比喻修辞格:“床前明  相似文献   

20.
11月23日上午,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校园里可热闹了,学校正在举行"少年中华唐诗行"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同学们先后进行了唐诗背诵、唐诗接龙、才艺表演和唐诗人物造型表演等。你看:李白吟诵着《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脍炙人口的诗句向同学们走来:杜甫则以我们耳熟能详的《绝句》飘然而去……哈,不要以为真是诗仙、诗圣来到学校了哦,他们都是由张瀚、李子越等同学扮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