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国情下的大学经营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经营理念的基本思想是促进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按照成本化、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模式进行运作,促进大学的良性运转,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大学经营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大学的责任,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呼唤,是实现现代大学功能的内在需要。必须坚持大学经营理念,深入实践,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同时,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断丰富与完善大学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2.
以经营理念发展大学,已经成为21世纪大学管理方式变革的渐强音。借鉴企业理念,移植企业成熟的制度来推进大学的自我经营,是大学应对高等教育失衡状况,寻求自我适应的重要途径。经营大学要注意增强成本效益、品牌形象、市场竞争、区域服务、团队合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大学的管理必须树立经营的理念,也即经营大学。在大学管理的过程中,要借鉴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方法:一是树立成本管理的理念;二是强化品牌意识,狠抓“产品“质量;三是树立特色立校理念;四是建立“利益留人“机制。  相似文献   

4.
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进入高成本发展期的成因,采取有效策略控制办学成本,对推进大学科学发展十分重要。控制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策略主要有: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降低交易成本;明确发展定位,节约决策成本;构建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降低大学运行成本;加强三维资本整合,提高资本使用效益;加强科研管理体制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将大学发展主动纳入社会发展序列,降低大学和谐发展的成本;提高管理者素质与能力,减低大学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全新诠释,发展,“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零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进入高成本发展期。高等教育成本持续上升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秉承经营理念,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以经营促发展,并采取有效经营策略控制办学成本,引导大学把有限的资源优化配置到提高大学办学质量上去,对现代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高等教育要确保教育质量提高,一方面主要依靠政府增加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大学迫切需要获得经营自主权,并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借鉴企业经营理念,面向市场科学“经营”,开源节流,控制成本,真正把有限资源优化配置到提高大学办学质量上去,使有效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经营大学是一种新的大学管理理念。我国高教界学者从经营大学的动因、经营大学的概念、经营大学的理论框架构建、经营理念在大学管理中的运用以及经营大学的实践探索等方面对经营大学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与讨论。经营大学研究对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日益国际化,大学管理需要引进经营理念。大学管理需要树立成本意识。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的教学和行政人员也必然会随之增加,因此“人头费”实际上已成为大学办学成本中最主要的压力。因此,大学的各组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具备文明,务实,大度,开拓,自律的基本素质以及勇于承担责任和追求效率的意识,而且这种意识必须是自觉的。对于这种大学管理模式的选择应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即校、院、系之间的关系以及校组机关管理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经营大学与大学经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市场体制的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推进,大学经营管理方式与水平日益成为决定大学未来命运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大学整体发展的趋势下,经营的理念已经普遍被大学领导者所接受,成为目前中国大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市场背景下经营大学和利用市场手段进行大学经营是保证大学健康发展的两个不同层面。对于大学的领导者来说,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在市场背景下经营大学,为大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学会利用市场手段进行大学经营,提高大学的经营能力,实现大学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0.
大学治理成本是构建和运行大学治理结构必须重视的问题。在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境之中,大学治理的成本包括大学治理结构本身运行的固有成本和制度变迁成本两大部分,具体包括大学治理结构多元特性引发的成本、第一类委托代理成本、第二类委托代理成本、投机主义成本以及制度创新引发的摩擦成本。依据大学治理的效率原则、长期收益原则和尊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权益原则,对大学治理结构进行非封闭性构建可以有效的降低大学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