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因此,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更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李燕 《学苑教育》2023,(3):44-46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符号,是中国经典阅读的主要素材。开展古诗词吟诵,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涵养人文素养的有效渠道。开展好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其价值已经突破了古诗词阅读教学本身,还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与德育价值。在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古诗词语言,读出美感;要欣赏古诗词意象,感受意境;要拓展古诗词背景,感受主题;要打造古诗词文化,营造氛围,让学生学会古诗词吟诵的方法技巧并通过古诗词吟诵涵养诗情,传承和发展古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通过诵读,可以了解古诗词的优美内涵,还可以加入个人的理解与想象,从中找到令人心动、让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通过诵读,可以了解古诗词的优美内涵,还可以加入个人的理解与想象,从中找到令人心动、让人陶醉的美感。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会更深地理解、更好地接受,慢慢地就能把古诗词的名言佳句化为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张海宏 《中国教师》2008,(24):38-39
<正>古典诗歌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王国,发现、欣赏诗歌的美,不仅能使学生汲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6.
钟四凤 《学子》2013,(11):95
读书滋养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中外儿童文学经典给学生提供的是生动、优美、规范、形象的语言范本,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学生的性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方面的能力。针对总目标,各学段目标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引领学生泛舟书海、亲近书本,养成博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瑰丽灿烂,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文,让语文焕发生命的光彩。一、打造校园文化,创设诵读经典的氛围经典诗文好比一粒种子,埋进心里,然后会慢慢发芽。因此学校要营造学习、  相似文献   

8.
钟四凤 《学子》2013,(9):95-95
读书滋养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中外儿童文学经典给学生提供的是生动、优美、规范、形象的语言范本,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学生的性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方面的能力。针对总目标,各学段目标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引领学生泛舟书海、亲近书本,养成博  相似文献   

9.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近几年,随着对经典教育的深入认识和推广,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积极开展经典教育活动,并且各学校开展经典教育的方式丰富多彩。教师应积极推进大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习,将经典教育融入班级活动和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现代的学习方式学习经典、感悟经典、践行经典,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学生,面临的诱惑太多,电脑、电视等展现出来的快餐文化充斥学生的生活。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流传的经典作品与我们的学生渐行渐远,学生的文化积淀越来越少,文化素养越来越差,对古文经典越来越淡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古往今来,无数情趣高雅语言优美的动人诗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陶渊明的率性自然,李白的浪漫情怀,杜甫的家国兴亡之叹,李清照婉约细致的柔情之歌,辛弃疾的慷慨激昂的爱国之声。新版语文课本收录了这些优美的古诗词,那么如何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才能更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呢?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从公元前六世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以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一直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唐代诗人那爱国忧民的情怀,战争年代中那激昂奋进、催人斗志的革命诗篇,曾教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习者。诗歌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网络、电视、mp4……诱惑着90年代出生的高中生,选择什么来充实自己?很多学生的选择是从俗--追逐流行文化,对影视明星是顶礼膜拜.日常的语文教学以应试为目的,唯本至上,唯考是图,常常败坏了学生的读书胃口,也填塞了自我学习的时间.如果没有恰当的引导,读文化经典将是一个"空对空"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传承千年的道德理念,是五千年文明史的沉淀与积累,是当下青少年可以汲取的精神食粮。今天,我们有效地运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寻找突破点和搭建平台,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发展、进步决不能离开优秀的文化传统,一个民族的延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民族文化的延续。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或者放弃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仅仅因为生理上的存在而不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的人群,是不能称之为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经受了历史的洗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并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为教学内容,首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这一举措曾引起社会各界热议,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力挺,如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指出,京剧进校园,不是为了培养多少京剧演员,而是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人谨慎观望,甚至反对,教育学者肖川撰文《京剧进课堂:试点不要虚晃一枪》指出,最好不要将京剧作为指令性的内容纳入课程之中,也有利于给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留有余地。这些讨论,让人们对京剧进课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京剧以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起家,进入宫廷后经文人墨客不断升华,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发展方式。京剧进课堂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载体,目的是通过这一手段和载体培养下一代的民族文化素养。京剧进课堂折射出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同时也将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的思考引向了深入。那么,一年多过去了,京剧进课堂到底推行得如何呢?学校、学生及社会对此又有些什么反映?本期我们刊发的三篇文章中既有对此问题的调研...  相似文献   

17.
陈湘 《中国教师》2010,(4):53-54
<正>记得有一位优秀班主任曾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样的班主任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样的班主任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是一支耀眼的奇葩。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最主要的就是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弘扬国学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它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创新创优工作紧紧围绕"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民族精神"这个主题,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师生受益匪浅,深刻体味到国学经典的智慧和内涵。目前,全校师生诵国学、唱国学、讲国学、演国学的热情高涨,氛围浓厚。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中的特色教学之经典诵读,能够使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一种途径,对于学校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这一特色课程亦是将传统文化这颗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中,随着学习成长不断生根发芽,让学生的精神更加丰富,心灵更加丰盈。  相似文献   

20.
【案例】《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二篇。故事讲述了盘古用整个身体开天地、创宇宙的过程,整篇文章想象瑰丽,气势恢弘、词句漂亮,是引导学生感悟祖国优秀的神话文化、积淀语言文字、锻炼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