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带着历史的沧桑感,由瓷瓯、瓷钟、瓷埙、瓷笛等组成的青瓷瓯乐在清脆而悠扬的乐曲声中,再现越风瓷韵。青瓷瓯乐从古老的上林湖缓缓走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穿越千年时空,还原天籁之音。她让国内外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她自觉地担当起中外文化交流的崇高使命。2012年7月14日至15日,德国石荷州国际音乐节。浙江慈溪青瓷瓯乐团演出的《越风瓷韵》音乐会深深地吸引了德国观众。越瓯、编钟,编磬、瓷埙、鸟哨、瓷笛……这些带着青瓷清脆特质的乐器与美妙动听的古风清音,博得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当瓯乐演奏德国民歌《春天来了》时,台  相似文献   

2.
天上的海     
正~~  相似文献   

3.
正浙江音乐学院承载着全省人民的共同梦想,这座浙江最高音乐学府的建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载入浙江文化发展的史册2016年5月23日晚,"琴道神韵"二胡名家专场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拉开帷幕。当晚,音乐厅挤满了慕名前来聆听的乐迷,许多听众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倾听演奏家们用一首首风格各异的二胡曲细腻地演绎一段段心绪、一份份情感。今年5月8日,浙江音乐学院举行成立典礼。这意味着,将  相似文献   

4.
如果是在春天,你走进竹林子,那你就听吧,“喀吧、喀吧”这是竹子生长中拔节的声音。大家都知道,竹笋可以吃,竹材可以做家具,但当你在CD机放上一个叫《竹吟》的光盘,从那里边流泻出来的便是由竹乐演奏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5.
李曙明先生于1984年10月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了<音心对映论>,由此引起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争论.这场争论对于中国的音乐美学界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不仅推进了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及其原理的研究,同时也推进了中西音乐美学比较的研行究,促进了对方法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冰 《职业圈》2008,(14):101-102
李曙明先生于1984年10月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了《音心对映论》,由此引起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争论。这场争论对于中国的音乐美学界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不仅推进了对中国古代音乐羡学及其原理的研究,同时也推进了中西音乐美学比较的研究,促进了对方法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忠 《文化交流》2013,(4):M0002-M0002
杭州是已故漫画家华君武老人的故乡。2013年1月11日,华君武漫画园落户西子湖畔,从此,华君武的漫画和微笑将永伴风语林音。漫画园由浮雕柱和浮雕碑组成。立于正中的四方形浮雕柱上端嵌入华君武的浮雕头像,两旁的浮雕碑刻有他的漫画代表作品12幅,其中4幅为杭州题材。  相似文献   

8.
她曾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三门峡大坝在黄河上挺起了一道脊梁。她也是一个不屈的城市,黄河水中那个中流砥柱,千百年来,水涨石高。在今天中国对外开放的大潮中,三门峡以多元化的建设给自己找到了一条持续发展之路。黄河旅游节至今已举办十届。乘船游览在碧波荡漾的黄河之中,既可观赏“黄河落天走东海”的磅礴气势和沿岸的乡土风光,又可感受船行柳梢、鱼跃水面的神话境界。三门峡市也因为黄河旅游节的举办而迅猛发展起来。市区人口由最初的7.8万人发展到目前的28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不足8平方公里发展到如今的30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功能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10.
11.
赵娟 《文化学刊》2023,(3):247-251
《说音》是清季民初著名教育家和文字改革家江谦为普及教育而作的驰誉学界的音韵学基础性重要著作,也是一部“发明天然声母阴阳通转之轨则”之力作。其有关天然声母和韵母的创制,借助于“开、齐、合、撮”四等法,通过韵母清浊六转法打通声母中外古今之异同的阴阳通转之轨则,为短期内迅速而快捷掌握汉语拼音提供了重要方法,是近代国势衰颓背景下教育普及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改革成果。江谦文字改革对于新时代教育改革宗旨、教育改革思路及教育改革路径的确立等均有重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这高亢有亢的信天游,自有人类在此居住,便一直环绕在高原河川。黄河自内蒙鄂尔多斯台地急转向南奔驰而来,可谓一泻千里,滔滔不绝。黄河流经陕北黄土高原;一座山崖一处弯道,一处弯道一块滩地,一块滩地一处人烟,人口聚多了便成了村落。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黄河沿岸的村落已星罗棋布,如今的人们也说不清祖上多少代开始在此生息繁衍,但史学家公认这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3.
这个夏天我在黄河源头听了好些关于狼的故事和传说。第一个关于狼的故事,是我跟了年轻的曲麻莱县公安局副局长巴东夜赴河源时听到的。吉普车走过那险峻山谷时,天色已经彻底黑了,几个人全都不无惊恐地听到附近山坡上传来狼群的长嗥。天性中始终彭荡着一种冒险精神的我,很想下车支起三角架拍摄黑暗中的狼群。全副武装荷枪实弹  相似文献   

14.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奔流不息的黄河,在这里孕育了美食文化、乐舞文化、手工艺等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黄河号子:古老的中国民歌远古时代,人们在与大自然搏斗时发出的呼喊声;收获时,愉快地敲击石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和歌唱声,形成了最早的中国民歌——劳动号子的雏型.号子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既是劳动的工具,又是劳动的颂歌,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明显.  相似文献   

15.
陆德明所撰《经典释文》中收录了2 000余条徐邈注音,蒋希文先生通过筛选、整理、分析找出了徐邈的注音条目,并由此整理出徐邈时代的语音系统,于1999年出版专著《徐邈音切研究》一书。该文一方面参考《广韵》音系,对蒋希文所著《徐邈音切研究》一书中对徐邈的注音反切失误进行勘正;另一方面从徐邈反切“又音”中考察徐邈时代的轻重唇音情况。  相似文献   

16.
“尺八”之名始于唐朝。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诏令侍臣遍访能者重定乐律,以管长一尺八寸定为标准乐器,故名“尺八”。
  相传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高僧普化资性异人,无欲恬淡,云游四方,出言佯狂,行为简放,见人不分高下,都振铎高唱:“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面八方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史称“普化四打活”或“普化铃铎偈”。他居无定处,常常夜伏冢间,昼行街市,时而歌舞,时而悲号,世人都把普化当成疯颠和尚。河南府居士张伯非常仰慕普化禅师的高德,向往铎音的美妙,他来到普化的跟前,请求将自己收为弟子,普化连说:“我不收弟子也。”遭到拒绝后,张伯仍不死心。他特别喜欢吹笛,于是削竹制笛,用竹管模仿铎音,并且一直习奏,遂成一曲,名为《虚铎》。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首尺八传世名曲。  相似文献   

17.
正1989年4月20日,台湾著名作家三毛踏上了令她魂牵梦萦的故土浙江舟山。2017年4月20日,在三毛回乡探亲纪念日这一天,由《人民文学》杂志社、浙江省作协、定海区委区政府主办,浙江省散文学会、舟山市作家协会、定海区文联承办的首届"三毛散文奖"正式揭晓。参赛作品来自世界各地评奖活动自2016年10月启动以来,共收到参赛作品589件,其中散文集229部、单篇散文360篇。参赛作者有  相似文献   

18.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谁都知道。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诗句稍有文字常识的人也都知道。自古以来,黄河就像日月经天一样随意永恒,谁也不会怀疑黄河还能流多久?  相似文献   

19.
亚妮 《文化交流》2002,(1):38-40
(一) 一条黄河,河的西岸是陕西的碛坪湾,东面是山西的一个小村——三交村。 四个黄河船夫各执一把桨,吼着船工号子,从河的那头把我摇到河的这头,“吆喝”之声时短时长。烈日下,被桨击碎而飞扬起的浑浊河水,连同吼声一遍遍地甩落下去,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黄河船夫是不穿衣裳的。一块粗白布围在腰间,遮住下身,算是很有些规矩的汉子了。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对黄河充满了崇拜和瞳憬。那关于黄河的文章常看得我心潮澎湃,尤其那首《黄河大合唱》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口包哮,黄河在咆哮……”大气磅礴,气壮山河,听后人豪气干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