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英国《卫报》2011年12月12日消息,迫于持续增长的学费以及激烈的竞争,英国大学采取措施.积极地进行自我推销。  相似文献   

2.
据英国《泰晤士报》、《卫报》等媒体报道,今年英国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A—level)成绩于8月14日放榜,得到A级成绩的人数又创新高。与此同时,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准备推出自己的入学考试,原因是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分数“通货膨胀”,不能选拔出真正优秀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卢前对《桃花扇》的接受和批评,既涉及他独有的个人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所处时代戏剧研究的状况。他的短剧《琵琶赚》在创作意图和主旨方面与《桃花扇》类似,《楚凤烈传奇》的选曲用调也受到了《桃花扇》一定的影响。他对《桃花扇》的批评研究主要涉及该剧的征实之风、情节关目和曲词,其中多数观点袭用吴梅和许之衡的相关论述,而少有自己独特而新鲜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卢前对《桃花扇》的接受和批评,既涉及独有的个人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所处时代戏剧研究的状况。他的短剧《琵琶赚》在创作意图和主旨方面与《桃花扇》类似,传奇《楚凤烈》的选曲用调也受到了《桃花扇》的一定影响。他对《桃花扇》的批评研究主要涉及该剧的征实之风、情节关目和曲词,其中多数观点袭用吴梅和许之衡的相关论述,而少有自己独特而新鲜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20,(2):57-61
《河间传》虽非柳宗元研究的一个热点,但世人对其也颇为关注。自宋代始,论者对该文所影射、讽喻之人之事颇感兴趣,力图发掘其文寄托的政治、道德深意。而一些学者则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探讨《河间传》为文的来源、因袭之处及文辞之污。近十多年来,当代学者又从其他角度切入,如从两性关系、性别和道德之关系以及《河间传》的影响与接受等角度,开拓了《河间传》研究的视野。《河间传》研究的多元化,将有助于柳宗元研究的拓展、提升与深化。  相似文献   

6.
生态问题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乎我们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既显示了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更显示了我党在认识生态问题实质上的一次升华。也就是说,我国在治理环境问题方面已经从实践层面、技术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意识层面、文化层面。其实,生态问题的文化根源探讨早已成为我国生态批评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并有所建树。本文主要对胡志红的专著《西方生态批评研究》的内容要点进行简要的评析,同时也指出其对我国生态批评界的学术价值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牛芳 《文教资料》2010,(22):11-12
从文化学的视角来对《金瓶梅》进行研究,有其明显的合理性所在,文化批评的方法为《金瓶梅》的外缘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审美角度和操作方法。但文化研究的批评方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于当前的《金瓶梅》研究中的"文化热",我们仍要保持一种谨慎和反思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翻译研究批评导论》是英国文学大师、翻译家琼·博厄斯-贝耶尔2011年出版的有关于诗学、认知文体学与翻译研究关联的新作。作者详细介绍了该书的具体内容,并对认知文体学和翻译诗学等要点概括总结,同时还就该书的一些观点和优缺点进行批判思考。  相似文献   

9.
为纠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话语缺失、理论脱离实际、伦理缺失等现象,聂珍钊教授首倡了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在世界文学批评界建立当代中国学术立场做出了贡献。《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是其十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该著作首次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构建了理论和话语体系,在理论建树方面超越了西方伦理批评。该书提供的实践范例使得该批评理论更易理解和操作,在解读经典文本形成的新观点体现了中国学者努力与世界"对话"的治学精神。该书同时对中西文学经典进行解读,是文学伦理学批评适用性广和蓬勃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十日谈》被认为是小说发展史上的扛鼎之作,自诞生之日起已有了近7个世纪的批评史,作为一个独特、典型的文本引起过很多理论家的关注,给他们提供了证明、试验自己理论的平台。本文在参阅详尽的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1370年以来的批评史进行了描述、评价,指出一部《十日谈》的批评史就是整个文学研究的历程,是文学理论尤其是西方文论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对这一过程的批判有助于我们当下文本解读的转向。  相似文献   

11.
《靠鲸生活的人》是美国原住民作家琳达·霍根的最新小说。试图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视角解读作品中男主人公的成长历程。重点分析了作品男主人公汤玛斯如何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以及传统文化和现实世界的冲突之后,通过自我救赎的方式摆脱战争的创伤从而最终回归传统文化,重拾心灵的平静,获得精神上的成长。借此一方面呼吁人们保护濒危动物,关注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希望人们要勇敢地面对历史,不要活在过去的阴霾中。  相似文献   

12.
李伟民教授的《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中的莎学研究涉及了多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做到了史论结合。它以中国当代莎学研究发展史为线索,又对莎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特定的新见解。这本厚重的著述是中国语境下对莎学研究的“全景式”解读。尤其是蕴涵其中的“莎士比亚批评”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比较的眼光,构成了中国莎学研究的最鲜明之处,形成了莎士比亚批评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3.
曹威 《现代英语》2023,(12):83-86
《飘》(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的经典作品,国内《飘》的汉译本众多。文章选取傅东华和黄健人的两个汉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在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分析了两位译者的译内行为和译外行为,并借助“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以动态的眼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扼要综述《翻译批评导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指出该书具有系统性、创新性、简洁性、深刻性等鲜明特点,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研究翻译批评的学术专著,对翻译批评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百年来研红名家及其代表性著作进行了系统梳理与阐释,认为百年<红楼梦>小说批评接受研究应分两条线进行:一条是对学者即红学家的<红楼梦>研究的认识与评价;一条是对作家或作家兼红学家的<红楼梦>研究的认识与评价.这两条线共同构成了百年<红楼梦>研究史即<红楼梦>小说批评接受史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6.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学课所占的比重很大。通过文学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们在今后学习工作中的竞争力,面对人生时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是文学课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以《生死场》为例,展示理论在文学课上的实际应用以及学生学习该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琼·博厄斯-贝耶尔(Jean Boase-Beier)的2011年新著《翻译研究批评导论》是由英国学术出版集团Continuum出版的语言学研究批评导论丛书之一。本文具体概括了该书的主要内容,重点突出了该书批判性论述的七大亮点。该书认为文学翻译是一切翻译的基础,将翻译理论与实例紧密结合,批判性地将认知诗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是翻译研究和翻译教材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8日至12日,由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当代文学批评期刊建设与当代文学走向学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参加会议的主要有《新华文摘》总编张耀铭、《文艺报》主编阎晶明、《文学评论》副编审吴子林、《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李云雷、《当代作家评论》副主编张学听、《中国文学研究》主编谭桂林、  相似文献   

19.
《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除了它本身的艺术魅力之外,数百年来几乎从没间断的研究资料也使它带上了各个时代的文化烙印。然而,对于《哈姆雷特》这部戏剧的研究往往以哈姆雷特这个人物作为绝对的中心,研究哈姆雷特的文章汗牛充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