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议新闻内容枯燥、报道方式单一。如何让会议新闻变得生动,增强可听性,这就需要记者下一番功夫,具备一定的素质,在众多的信息中,发现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行采写报道,让枯燥的会议新闻报道变得不再枯燥。  相似文献   

2.
有记者常常认为,会议采访是最枯燥无聊的,不是充满官腔,就是高深的理论,总是让人昏昏欲睡。其实,一个高质量的会议采访,其难度甚至不亚于一个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3.
军事新闻是一种相当优质的传播主体,客观上具备了许多使受众乐于接受的基因。但现在有些军事新闻报道,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呆板的通病,难以让人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4.
吴镝 《记者摇篮》2005,(12):40-41
我们往往说,“数字是枯燥的”,或是说,“还是让枯燥的数字来说话吧”。在新闻行文中写下这样的话时,我们常常有些无奈。  相似文献   

5.
“报上会议消息多而枯燥,我们不爱看。”许多报纸读者的这一意见,反映到了正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省报总编辑座谈会上。总编辑们确实为“会议消息”问题发愁:有些会议读者很关心,会议精神对面上工作也有普遍指导意义,报纸应该发消息。可是,有相当多的部门召开的会议,是纯业务性的,发了消息也没有多少人看。但主管部门总是说:“发个消息吧,登报了,说  相似文献   

6.
电视科教节目如何寓教于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霞 《记者摇篮》2005,(6):27-27
一、科技节目要有故事性 科技节目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枯燥的说教,一些科学 专用词语、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让观众理解和接受起 来总觉得有些晦涩难懂。因此多年来科技节目一直不能 成为电视节目中的收视亮点。其实,枯燥说教从来不是科 技节目的固有属性,在这方面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尝试, 近两年国内同行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新西兰著名科教  相似文献   

7.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都是非常熟悉的环境.这是因为我们每天都从大致相同的角度去观察。如果换一个角度——站在桌上或趴在地上看。熟悉的环境也会令我们“眼前一亮”。新颖的角度能给枯燥的会议带来乐趣.也能给某个故事带来更深刻的含义。电视画面创作者在选择拍摄角度时.应该让角度像个经验丰富的演员一样参与剧情的演出,让角度成为电视画面不同寻常的叙事和表达手段。  相似文献   

8.
读档随笔     
多数时候,档案给人的感觉都有些枯燥与严肃,但其中也有些事,读来颇为有趣.下面就说说我在做档案目录时看到的两件趣事,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9.
李冰 《中国编辑》2008,(1):45-46
尽管过多过滥的会议让编辑记者无可奈何,枯燥的会议新闻又让观众大倒胃口,但我们应该看到,会议仍然是一个丰富的新闻源泉,会议现场往往汇集了行业里的专家学者,蕴涵着一些社会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如能从会海中挖掘到有价值的选题,尝试新的报道方式。全新的会议新闻同样会“夺人眼球”。  相似文献   

10.
会议报道多而枯燥,是许多报纸都想改而成效却不显著的老大难问题。原因何在呢?一是不少会议报道是“遵命新闻”。领导机关召开了一个会议不管会议有无新闻价值,都要求报道,领导在会上的讲话也要全文发表;有些业务部门召开的会议,不管有无普遍指导意义,也以主管领导重视为理由,要求报道,甚至互相攀此,把报道的篇幅长短或报道与不报道视为待遇的厚薄、规格的高低。二是新闻机构自陷困境。碍于情面,凡有会议邀请,均派记者;记者则顾及任务,到会必报。更有一些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经济报道有些人不爱看呢?在我们的读者调查中,一些读者说,主要是那些让人们纳闷的专业术语、叫人头痛的枯燥数字和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让人生厌。有的人甚至说:“尽管我们读者有意(阅读),但经济报道却往往无情(没有可读性)。”经济报道果真就是无情物吗?事实上经济报道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领域宽广,大到世界经济动态和国家经济政策,小到一则信息和一  相似文献   

12.
媒体关心的传播市场研究晓闻一大堆数字、表格,满眼的平铺直叙、理性分析,未免让读它的人感到有些枯燥、乏味。然而,在如今,无论是机关报还是文化类、休闲类报纸都越来越重视自己传播对象的感觉,而且这个感觉的好坏有时还与自身的兴衰甚至生存息息相关的时候,不少传...  相似文献   

13.
关燕 《青年记者》2004,(9):83-83
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充斥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新闻栏目一度成为每日更新的“会议秀”。在这些会议报道中一些流于程式化的空泛报道让人生厌,先是领导名字依次罗列了一大串,然后以居高临下的领导的“要求”、“强调”等口吻强塞给观众不知其所以然的信息加上画面单调乏味,语言呆板枯燥,有用的信息少之又少。面对这些会议新闻。面对内容变幻无穷、面积大小不一的各幅红色会标观众们最终作出了“看完头题就换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会议枯燥,工业会议更枯燥,常常是各种数字一大堆,厚厚的材料令参会记者"剪不断理还乱"。参会记者如何善于挖掘并珍惜会议新闻资源,主动写好新闻?  相似文献   

15.
为改变会议报道呆板枯燥的局面,近年来,广大新闻人在会议新闻创新上倾注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本期专题刊登的有关两会报道的体会及感悟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经济新闻留给读者的是一副“专业、数字、呆板、枯燥、生硬、乏味“的面孔,往往是“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经济报道很难活起来,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鲜见佳作。经济报道难,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难免有些枯燥。  相似文献   

17.
从事新闻业,会议报道必可不少,怎么让枯燥的会议变成出新出彩的报道,可以说,是每个记者都面临的问题。在笔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里,笔者参加了数以百计的会议,参加了十几次省、市两会报道,笔者认为,会议新闻其实是一座等待细心挖掘的“金矿”,需要有心人去“陶冶”。  相似文献   

18.
相比于调查性报道,会议采访通常被新闻研究者所忽视。在国内,会议采访多为政府召开的会议,会议报道显得枯燥而无味;在国外,对会议采访的研究主要是从会议新闻的写作角度来教导,即让新闻报道在会议中寻找精彩的东西。笔者以自己丰富的会议报道经历,从技术性角度提出了“参与式”的会议报道,即记者本身既是会议的观察者、采访者,同时又是会议的参与者,是会议圈子中的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9.
会海学游     
报纸上会议报道过多太滥,读者对枯燥的会议报道有逆反心理,也是新闻界呼吁了多年而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提高宣传艺术,深化新闻改革,尤应把会议报道放在突出位置来研究探讨,以此满足读者需求。会海有多大,会议报道知多少?秦皇岛日报去年是近一个月的会进行了一下统计,24天在本地竟开了67个会。1986年,一家省委机关报不到4个月,编发会议消息300多条,还有一家省报,一个月登了69个会议头条或二条。诚然,会议有规模、内容、时间之分,会议报道有长短、大小、位置之别。对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会是否都需要召开,我们且不去横竖评论。但问题是,有些领导对会议也认为该减该压,而一轮到自己头上便强调如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基本的报道形式,会议新闻在报道中不可或缺,但长期以来,由于此类新闻报道过多过滥,加之报道手段枯燥,语言干瘪,往往让读者失去阅读的"胃口",也大大削弱了报纸的指导性.因此,如何改进会议新闻的采写,使其真正鲜活起来,成为读者与新闻工作者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