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我国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既提出了利得和损失的具体概念和内容,又明确了在基本理论和现实中面临的两个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对利得和损失具体概念和要素归属权益的分析,来阐述利得和损失在会计核算中要素属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企业的收益来源于非经营活动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传统的收益确认模式在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方面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全面收益观应运而生。在全面收益观的指导下,2006年财颁发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了重大的调整,并将利润作为六大会计要素之一。虽然新准则没有将“利得”和“损失”作为会计要素,却明确提出了“利得”和“损失”这两个概念。将“利得”和“损失”概念引入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可以更清晰地反映营业收入、营业费用、利得和损失的具体会计信息,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准则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将会对上市公司的报表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出于国际趋同的需要,对六大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定义,特别是在利润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是作为利润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组成部分;通过具体分析利得和损失的含义及归属,进一步对利得与损失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进行探讨,以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的总纲,会计要素中的"利润"要素与收入、费用要素相互渗透,影响会计准则的规范性,取消"利润"要素,增加"利得"与"损失"要素,使<企业会计准则>既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又引导会计人员由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在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职工福利费"、"企业内部使用自产商品"等内容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给会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不同的会计人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准则的定义、方式、会计处理等进行了重新界定和修改。与旧准则相比其变化在于一是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二是规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损益。本文主要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公允价值会计中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的确认与报告是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未实现利得和损失会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但又不同于传统净收益和所有者投资或向所有者分配。企业可不考虑其性质,直接将其确认为利得(或收益)或损失(或费用)。同时,在财务报表内和报表附注中充分、完整地披露相关的信息,以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正确理解所确认的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及其对当期财务业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非货币性交换是企业的特殊交易行为,其收益应归属为利得.<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应用指南对非货币性交换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换出资产为存货的,作为销售处理.根据收入的定义,将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出资产为存货时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应更合适.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正式公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的会计准则第12号对债务重组准则再次进行了修改。财政部1998年制定了债务重组的会计准则,在2001年对其做了修订,将计量基础由公允价值修改为账面价值,将债务人从债务重组中获得的收益由计入当期损益改为计入资本公积,不影响当期损益。然而,2006年出台的新会计准则又对债务重组进行了修改,计量基础又从账面价值修改为公允价值,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损益,与1998年的债务重组准则相比,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次“回归”。作者主要就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旧准则)同2006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中关于债务重组准则进行比较,并对债务重组准则的实施过程中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出台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相对于旧会计准则、实务或规定,有非常大的差异,尤其是新准则的实施可能极大的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在当今股市一致看好的情况下,股民大批进入,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会计项目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希望能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1“债务重组”准则规定1.1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债务重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例如,应付债务金额为100万元,豁免20万元,用现金归还80万元,则债务人将取得债务重组利得20万元,增加当期利润20万元。1.2与此规定相类似,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当债务转为资本时,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  相似文献   

10.
综合收益概念是在经济收益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它是对传统会计收益的改造和发展。综合收益既包括原来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也包括其他所有除了与所有者直接交易产生的各种未计入损益的权益变动。这些权益变动也属于企业的利得或损失,是那些按照传统收益确认原则没有确认为当期损益的损益,但这些利得或损失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损益的确认均会产生重大影响。综合收益直接体现了损益满计观,体现了企业现时成本,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如何更好地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已逐渐成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有关方面面临的新课题,为此,一方面,要加快引导报表使用者树立综合收益理念,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用于核算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以公允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后续计量时要确认因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应计入当期的利得或损失,在处理时采用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在实现后进行重分类调整这一作法,体现出收益信息的完整性与反馈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分析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并主要从基本准则、存货准则、所得税准则、资产减值准则和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等方面,对资产负债观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阐述了与新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确认收入的标准不同的观点:即税法规定之所谓视同销售行为应根据具体情况确认收入的实现。因为视同销售行为也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它为企业带来了未来收益,所以应予发生时确认收和。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2月财政部草拟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旨在切实解决实务中的收入确认和计量问题.基于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客户合同收入》(IFRS15)的五步法模型,深入探讨新收入准则给我国会计的收入确认带来的影响.对比分析IFRS15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主要针对收入的确认条件、确认时点和确认金额这三个因素.同时选取典型的电信业(中国联通)业务进行案例分析,本文认为IFRS15的使用将对我国电信企业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发后,视同销售按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原会计准则下应按视同销售商品成本转账不确认收入,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却要确认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文章还对视同销售相关增值税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了辩析。  相似文献   

16.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递延方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业务的处理与原办法相比已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由此对企业利润、现金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规范企业递延方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防范经营风险,本文结合新准则分析了递延方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及会计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发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些准则详细地规范了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增强了准则的可操作性,但仍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第8号就是《资产减值》准则。(以下称新准则)。新准则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准则之一,其原因就在于该准则在第四章第十七条明确提出,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它的提出,能够客观反映环境变化对企业资产价值的影响,更加符合我国现在的会计体系和会计环境。  相似文献   

19.
资产减值准则新旧差异比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资产减值准则提出了资产组、资产组组合、总部资产等新的概念,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不可以转回等,与旧的资产减值准则相比,具有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诸如可收回金额很难确定等问题,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加强监管、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收入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集中体现。收入的确认直接影响到利润计量的准确性。收入的定义有两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收入定义为:收入是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济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收入》将收入的定义扩大,即: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