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汉末年,刘向父子通过目录学的“类”、“序”特殊途径,正式确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正统思想学术地位。以《周易》为六经之首所形成的新的排序,不仅走当时经学思潮的影响下各种思想融汇交流的结果,也与孔子及儒家在当时思想领域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既是“子学余绪”的挽歌,又是“独尊儒术”的新章。通过《周易》在六经中地位的变迁,体现当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思想融合大趋势,并表明了《周易》的形而上学建构才是它的地位在当时产生飞跃的根本原因。这是古经学与今经学长期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编辑的始祖--孔子以后,汉代的刘向、刘歆父子编辑,整理图书典籍,在中国编辑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堪称历史丰碑.这可从《汉书·艺文志》中得到验证.刘向、刘歆父子所编辑校正的"六艺"、诸子百家、诗赋等,篇目明晰,思想宗旨详明而大观.各自极有针对性的评论,实为公允妥善之学说,为后世有关研究者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3.
目录学是历史研究需要掌握的四把钥匙之一,有助于我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文献的著述、收藏、流传等情况,是学术领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录学也成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活动的线索和桥梁。本文将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为线索对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兴起与发展流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4.
汉代是我国封建制度全面建设和完善的时期。适应汉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刘向、刘歆父子为代表,经过长期的对丰富文献的整理、校勘和研究,提出了图书分类的标准,建立起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录学表微     
目录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一般认为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创立的,距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中间从没有间断过,然而也从没有成为普及性学科,至今还是少数人的学问,属于“冷门”,有人称之为“绝学”。  相似文献   

6.
刘向、刘歆是我国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校阅了汉宫室先秦至西汉的藏书,撰写了《别录》一书,成为我国图书目录学之祖。刘歆继承父业,在《别录》的基础上,对藏书作了分类,写成了《七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学著作。  相似文献   

7.
简评刘氏父子、郑樵、章学诚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刘向父子、郑樵、章学诚三家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概述和简要的评论,并简略地阐述了他们对当代目录学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汉代统治为适应大一统帝国政治的需要,大搞化建设,制礼作乐以润色鸿业。在废除秦帝国“除挟书之律”后,两汉君王重视图书的收集,促进了图书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成帝、衰帝分别令刘向父子校理群书,成果桌。班固的《汉子·艺志》继承发扬了《别录》与《工略》的图书分类编目法。创立了我国图书目录学,这些开创性的成果,奠定了我国图书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探讨《汉书·艺文志》为何没有著录《楚辞》入手。梳理了《楚辞》一书的结集过程,探讨了《别录》与《楚辞》二书完成时间的先后。认为刘向写《别录》在先。结集《楚辞》在后。所以《别录》中没有收录《楚辞》。班固因袭《七略》既成体例。故不录入。  相似文献   

10.
《汉书》为东汉班固撰写,他将《史记》的体例运用到断代史的著作当中,并改《史记》中的"书"为"志",且首创了"艺文志",系统整理了西汉以来在目录学方面的资料。其中在《汉书·艺文志》总叙中提到《汉志》是对刘歆的《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隋书》为唐代的官修史书之一,由唐代魏徵、颜师古等人修撰。其中《隋书·经籍志》在自古以来的史学家口中一直是评价较高的,姚名达更认为其可以"媲美《汉志》,垂裕《四库》"。它首次将典籍分类明称为经、史、子、集四部,对荀勖、李充所标的甲、乙、丙、丁进行了更为明确的改进与发展。基于此,便将《汉志》中的"诸子略"与《隋志》中的"子部"典籍各类状况加以比较分析,从而找到诸子典籍以及诸子思想发展停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自汉武帝以来 ,汉王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 ,这一政策也就成了刘向、刘歆父子校书编目的指导思想。刘氏父子在校书编目过程中 ,始终是站在维护汉代刘姓王朝统治政权的立场上 ,自觉地以儒家经典为标准 ,对古代的文化典籍系统地进行分类、校勘和整理的。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流传史上的"暂显于汉"是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与其魏晋时的"寝废"状态形成了明显对比。《山海经》之"暂显于汉",主要决定于两汉以其为内容可信的地理典籍。两汉与西域交流、谶纬之学兴盛等时代因素也为《山海经》在当时广泛传播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刘歆的校订对于扩大《山海经》在两汉传播亦有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向、刘歆父子长期的校书工作实践造就了他们在目录学方面的成就.刘氏父子留下的图书整理研究遗产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战国策》的书名和编著者,历来说法众多且各执一词。本文首先根据刘向《战国策书录》所述,对之进行分析辨缪。其次,依据《战国策》原文,对其编著者进行简略考辨。  相似文献   

15.
布衣出身的朱元璋一生嗜读史书,对《汉书》尤其爱好。这都缘于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及其性格所致,通过探讨其汉史情结的表现,进而发掘他这种嗜好对明代政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建立西汉王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位兴汉功臣被刘邦、吕后诬以谋反罪而杀害,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刘氏皇权安全的需要,也与韩信本人不懂政治,忽略皇权之下高层政治的游戏规则有关。  相似文献   

17.
西汉前期所设置的刘氏诸侯王“相” ,为维持中央王朝与诸侯王的正常关系 ,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诸侯王“相”称谓的设置和变迁 ,诸侯王“相”与诸侯王之间的关系 ,汉廷选任“相”的方式、标准 ,“相”的行政职责等 ,应作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布衣出身的朱元璋一生嗜读史书,对《汉书》尤其爱好。这都缘于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及其性格所致,通过探讨其汉史情结的表现,进而发掘他这种嗜好对明代政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期,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取得了长足发展,而这与当时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密不可分。汉代文献学与语言文字学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中华文明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