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主要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现在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出息。但怎样才能使孩子成才呢?培养孩子,其实是有其规则的,而《弟子规》里的一些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做人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家庭与家教》2006,(10):51
首先,作为父母,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理直气壮地说一声“不”。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勇于坚持原则。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让孩子心目中形成一个正确的行为观念,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心目中有一条是非界线,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使孩子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规则。其次,家长要牢固地树立懒妈妈养了勤孩子的观念。我们要明白:我们不可能养活孩子一辈子,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可替代,要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教会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甚至,家长的担子也可以较早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要知道,这对…  相似文献   

3.
梁丽曼 《广西教育》2012,(29):46+94-46,94
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识,但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品德是社会评价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纵观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中他们是“小皇帝”,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家长无论什么事情都依着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爷爷奶奶,明知是自己的孩子不对,不但不批评教育,反而转移目标去说别人的不是。比如孩子摔了一跤,家长一般不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是对孩子说:“这个地板真坏,让我宝宝摔跤了,我踩你踩你!好了,宝宝不哭了,奶奶打它了”。  相似文献   

4.
很多家长感叹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来越难与家长沟通。上海最新一项调查显示:63%的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不能与家长沟通;36.4%的学生最讨厌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也是今天家长们主要的困惑。有专家指出,家长教育的无力化是“权威失灵”的一种表现。那么,家长权威为什么会“失灵”了呢?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该怎么做?为此,笔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孩子和专家,希望能给广大家长们一些启示。家长:孩子越大越难管“我要走出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很多家长和孩子交流时发出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不少家长为了孩子学习困难,厌学成绩低下而伤透脑筋,心神不宁,束手无策。许多家长为了管教孩子搞得家庭不能安宁,无法正常生活与安心工作。新闻媒介屡有报道,说:“一个危险的年龄段——流浪儿屡遣屡返现象令人忧”,“望子成龙心切,导致压力下的出走”,“中学生面临三大心理障碍——堕落、出走、轻生”等等。每年都有一部分儿童荒废学业,流浪街头,成为有严重心理行为障碍的流浪儿。每年都有一些青少年出人意料地轻生自杀。2000年上海一女生携男友杀死亲妈,沈阳一男生用斧头砸死母亲,曾引起社会广泛震动。谁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孩子均是少儿年龄段的多动症没有及时治疗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6.
怪谁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您张口闭口都是辱骂,在教训孩子时也一口一个“小畜生”,又怎能叫“小畜生”不张口骂人?家长是孩子人生最初的老师和榜样。您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希望我们每一位家长朋友都首先从严格要求自己开始,语言文明,行为端正,做一个有社会公德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我的孩子从小活泼可爱、聪明机灵、人见人爱。可自从上了小学便好像变了个人,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大人批评教育他,他就“强嘴”和我们对抗,让我们非常生气。现在孩子已经上四年级了,情况越来越糟糕。真不知以后怎么办。张东孩子“强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打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强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强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有时因为大人的批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孩子才“强嘴”的。这是孩子为澄清事实而进行的“自我辩解”。这时候,家长应该耐…  相似文献   

8.
“圈养”导致同伴环境缺失小刚说:“我妈妈在放寒假之前,已经为我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还买了我喜欢看的动画片,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蹲在家里,她是担心我外出遇到麻烦。”家长的做法,从安全考虑,似乎也有道理。然而,不少孩子对这种“圈养”表示了不满。一些教育专家指出,现在孩子“同伴”环境的缺失和合作意识的弱化,与家长一味采用“禁”的办法阻断孩子之间的交往有关。如今城市孩子的同伴交往几率越来越低。平时上课还有机会,一旦到了寒暑假,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就被父母亲以安全为由,“锁”在家里。孩子竟然为找不到同伴玩耍而忧心忡忡。“约…  相似文献   

9.
我们注意到,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智力低于正常儿童时,常常有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溺爱,认为孩子已经是弱智了,心里觉得有愧于孩子,便千方百计“补偿”孩子,对孩子生活上的需求百依百顺,却很少花时间、花精力去教育培养孩子;另一种是厌烦,弱智儿童较正常儿童行为怪异,常有“胡作非为”之举,有些孩子还时常将大小便弄在身上,给家长带来了许多麻烦,对此家长往往缺乏耐心,有的甚至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显而易见,家长的这两种态度和手段,对弱智儿童的发展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端正家长对弱智儿童的态度,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早期干预方法,我园积极实施送教入户,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么说:“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一些家长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干什么不像什么”。不知道这些父母在责怪自己孩子的同时,是否想到孩子在你的指责之后会失去自信心,失去自我价值。也许,父母这  相似文献   

11.
《家庭与家教》编辑部: 我是一名教师,前日家访时,一家长告诉我,她的14岁的女儿强行“霸占”了一间闲置的小屋,并在小屋的门上贴上“告示”:早上7:00之前父母不得入内;晚上7:30~10:00家长不许打扰,有事请敲门。这位家长对孩子的做法非常不理解,认为孩子大了不要娘了,讲述时甚是凄凄然。无独有偶,我一位朋友不久前搬进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居住条件改善了,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但他15岁的孩子的要求却让他为了难:孩子要求给他一个独  相似文献   

12.
袁坚 《父母必读》2020,(3):26-27
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式上,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我们要和孩子做朋友,但是什么叫和孩子做朋友呢?可能很多家长并没有非常透彻地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反而我看到了一些变形的做法,比如,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嘴上说着“和孩子做朋友”,却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时,仍然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这最多不过是在“迁就”孩子,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和孩子做朋友。  相似文献   

13.
孩子怎么不听话了?这是孩子迈进初中校门之后,家长们越来越强烈的一个最突出最鲜明的感觉。在我接触的家长朋友中,不少人都曾为此而困惑和忧虑。其实,每位有这种感觉的家长朋友,都该为此而高兴。这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孩子,其心理发展正值少年期。卢梭曾描述:少年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具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在心理学上,有人称之为“过渡期”、“危机期”、“危险期”、“关键期”、“第二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一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胆子太小,不敢一个人熄灯睡觉,不敢去接触小狗小猫之类的小动物,害怕打雷、汽车发动的声音等等。恐惧是一种在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情绪体验,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不敢”和“害怕”。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能说出孩子10个优点,你是个优秀的家长;如果你能说出孩子5个优点,你是个合格的家长;如果你连孩子一个优点都说不出来,那你该是个‘下岗’的家长!”国家一级作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庆祥提出等级家长的概念。他说“:通常有三等家长:一等家长用眼睛管教孩子;二等家长用嘴巴管教孩子;三等家长用拳头管教孩子。你们应该争取做一个一等、至少是二等的家长,千万不要做三等家长。”“作为家长,你还有义务去‘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陈庆祥向所有家长发出“通告”。在教大家该如何做个好家长之后,陈庆祥又举了一些反面教材,以此说明:如果…  相似文献   

16.
《家庭与家教》2002,(9):18-19
教育领域高额收费给许多家庭增添了沉重的负担。但也有很多家长,迫于竞争的压力,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不惜“争”着“抢”着送上各种“赞助费”。那些花钱买“校”的家长,对当初的选择是怎么看的? 家长一:花费昂贵却失望  相似文献   

17.
“多动症”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症”,只在为数极少的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家长患了另一种“多动”症,其症状如: 动脑多。有些家长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不考虑家庭教育环境、条件及孩子的兴趣,整天“跟着感觉走”,三天一套“方案”,五天一个“措施”,强求孩子顺应自己设计的培养目标。但由于受到自身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艺术限制,这种脑动得越多,越是事与愿违。不仅有碍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更会使孩子  相似文献   

18.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总希望孩子十全十美,孩子身上很微小的“毛病”,在有些家长看来却很严重,总想让老师帮忙改正。所以,在和老师(尤其是新接手一个班的老师)沟通时,往往说的是孩子的不足之处,而这样的“不足”使老师先入为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先想起和关注孩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常听一些家长朋友诉苦:“您说,如今的家长怎么这样难呢?”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本来当家长就不是一件轻松事,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给当家长的确实又增加了许多困难。所以,现代父母得练点真功夫,提高自身的素养。那么,您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素养呢?首先是品德素养。有这样一个五口之家:祖母、父亲、母亲和两个孩子。这一家人住在一个大杂院里,祖母是退休教师,退休了也闲不住,每天组织院里的孩子们学习、娱乐;父亲是技术工人,乐于助人,把全院各户修理电器的任务“承包”下来;母亲是医生,义务做起了大院的“保健医生”。两个孩子呢?在…  相似文献   

20.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必须受到一定的约束,遵守相应的社会规范。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需要或因一时冲动而自行其是,丝毫不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个社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家庭也必须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使孩子从小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良好习惯,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正确地对孩子实施约束的,实际上许多家庭都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约束方式:1.责打。当孩子不听话时,许多家长便施以拳脚。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