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迟桂花》是郁达夫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品 ,一些文学史著作把迟桂花当作一个“特异的人物形象”或者等同于翁莲形象 ,都是偏离了作品实际的 ,其实 ,迟桂花是个象征性的抒情形象 ,是作者情感和理想的载体。对这一形象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对整篇作品乃至作者后期创作成就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空白不仅是中国画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审美意识。为了更好地鉴赏和创作中国画,本文就空白的哲学渊源和运用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钢琴变奏曲因具有浓郁,丰富的民族情感和多变的作曲与弹奏技法而具有很高的学习和鉴赏价值。徐振民钢琴《变赛曲》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创作手法多样,情感内涵丰富,形象塑造鲜明。作品融叙事、抒情、哲理于一身,并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马大龙 《教师》2012,(1):52-52
在古体诗词中,情感的抒发经常是间接的,诗人的思想、情感就寄寓在诗词的形象之中。诗词的形象既是指叙事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又是指抒情诗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即意向。因此,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词鉴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阿三书法 ,通过顺乎超迈的个性秉赋、挥发深厚的文化底蕴、选择最佳的抒情手段、酝酿真挚的创作情感而表现自我 ;通过沿用传统的创作工具和表现载体、塑造具有双重性格的书法艺术形象、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的创作作风而突破自我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5,(5):36-37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写字以抒情达意,馈赠友人。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北京中学的李明老师带领他的学生创作了很多扇面作品,请大家一同欣赏。  相似文献   

7.
沈柔坚在理论上欣赏“性灵说”、“表现说”,形成了注重情感表现的艺术观,在创作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在木刻版画创作中,他大胆地将中国民间绘画与西方野兽派、表现主义特点融为一体;在中国画创作中,他将大写意与表现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沈柔坚对中国画的创新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开辟了中国画发展的富有启发意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其文学魅力是独特而高格的。大凡每首词,其主旋律是以抒情为主,“抒情之于词体,可以说是它的专擅。”虽然抒情是词的“专擅”,但词体中的抒情一般是情不直抒、意不径吐,而是创作者们巧妙地借用一些最能表达主体情感的物象来完成。因此,自然界中的木石花草、鸟兽鱼虫等林林总总的实体,都被创作者摄入到作品中来递送主体的喜怒哀乐、悲欢愁欣等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这些自然实体实质上成了传达创作主体情感的符号。词家们在择选这些情感符号的时候,是遵照一定范格的:即创作主体以他独特的方式体验过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唐宋词中的抒情形象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出现在作品中的抒情主体也大致经历了晚唐五代、北宋和南宋这样三个阶段性的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时代的情感需要。但是,词在兴起之时的抒情主体多半是女性形象或者是男子作闺音,根本不能满足时代情感宣泄的要求。于是,词人在作词的时候不断创新,这种求新求变的思想反映在作品中,抒情主体的发展演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情感抒发炽热、直率,这与中国传统诗歌的“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抒情方式呈现出相异的状态,惠特曼自由激情的抒情方式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诗坛以艾青为代表的“七月派”诸多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文人画的产生 ,使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境界。它成了画家抒发个人主观情绪 ,表现作者个性的一种艺术手段 ,对中国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人画作品大都是立足现实 ,直面人生 ,渗透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像苏轼、倪云林、徐渭、朱耷、郑板桥等 ,这些有影响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作品总是流露出一些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因此 ,我们在研究文人画时 ,除研究其娴熟的笔墨技巧外 ,更要研究文人画的思想性。通过笔墨技巧探讨作品的思想性 ,才是研究文人画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西绘画的比较来探究中国画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象表达,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国画的意象表达进行全面剖析,梳理脉络,探究价值,进一步说明中国画的意象表达是从艺术家的成长背景和绘画作品来体现的,旨在引导观画者以正确的方式欣赏中国画,提高观画者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的特点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笔墨技巧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作为画者通过这种笔墨技巧来表现心声、抒发情感。作为书画工具的笔墨、纸在操作时都机地产生着奇妙的不可预测性,作为运用作画工具的画者来说,在他构思、执笔时,都有其预期的目的。然而当作画者运用书画工具,在其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就产生了中国画笔墨的不可预测性问题。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实例,就中国画笔墨的不可预测性问题开展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唐凤鸣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4):79-84,94
空间在美术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不同的空间观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美术观;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处理,是以中国古代空间观为基础的,这种空间观念对中国画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中国画家眼里空间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与人的艺术情感相融相谐,主体融入客体,客体融入主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相通、相合的状态,感受自然、生命、宇宙的交融;中国山水画在处理空间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认为空间必须服从画面景物的配置与变化;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15.
“十年文革”结束后,中国美术在混乱中逐渐复苏,努力迎接着下一个历史的新篇章。文革后至2009年,中国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艺术家以思想解放为标志,宣泄常年积压于心头的情绪及对艺术不灭的热情,渴望追求久违的独立自由的艺术创作空间,且许多艺术家,包括国画家和油画家纷纷在这一时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他们着力将中西方艺术文化特色互相交流结合,同时代表中国的艺术特色在国际艺术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空间在美术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不同的空间观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关术观;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处理,是以中国古代空间观为基础的,这种空间观念对中国画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中国画家眼里空间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与人的艺术情感相融相谐,主体融入客体,客体融入主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相通、相合的状态,感受自然、生命、宇宙的交融;中国山水画在处理空间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认为空间必须服从画面景物的配置与变化;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从本质上看都是写意的。相对于西方写实绘画,中国画更注重“神似”,注意“象外之象”。中国画不受时空限制,大胆取舍,任意剪载,自由表现,看重事物的“常理”而不拘于“常形”,追求情感的抒发,吸收诗词歌赋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将书法用笔的节奏和抽象的线条美融入写意画中,使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远远超出所描绘的客观形象本身。  相似文献   

18.
色彩是中国画重要的表现语言,中国画的随类赋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同时中国画用色也包括作者的主观意象色彩属性。宋元以后,中国画色彩向水墨转变。如何认识古人和现代画家在中国画色彩方面的用色差异。成为品鉴中国画色彩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绘画与设计的关系,一直是艺术界探讨的永恒话题。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历史,许多成功的画作,在烙下画家个人情感和特有的精神意蕴的同时,却又蕴含了一些理性的元素。正是理性与情感的交融,对中国现代设计产生了重要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南宋小品工笔花鸟画以尺幅之内折射大美的境界,以简约的布局、精湛的技法、严谨的法度及其诗意的情趣,彰显了宋人穷理、格物致知的文化追求和自然严谨、意趣深远的审美特征。这些小品工笔花鸟画对当今工笔花鸟画画坛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