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图法》关于汉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归类将差异极大的汉译外国文学与其原语文学混为一谈。汉译外国文学是一个庞大的文献系列,并从中国文学中逐渐独立出来,在《中图法》中宜另立"汉译外国文学"类。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合同当事人的权益,必须提高英语商务合同的汉译质量。注重并发挥译文的文体意义是提高合同汉译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文体学角度阐述了商务合同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专业术语"、"情态动词"、"近义词并列"、"书卷词"、"古语词和外来词"和"长句"等方面。根据合同的文体特征,提出商务合同汉译的"准确"、"规范"和"严谨"三项原则以及相应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3.
关于该用何种句式对日语俳句进行汉译,翻译界一直众说纷纭。围绕这一问题,译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其翻译句式——汉译时到底该取义还是存形。根据对俳句翻译中形与义的矛盾以及中日语言差异等因素的分析,为了如实、完整地传达俳句韵味,汉译时应采取异化译法,尽可能保留俳句原有的句式,亦即用"5、7、5"的句式进行汉译。而由于中日两国语言的特点,这也是完全可行的,该句式也较易为汉语读者所接受,通过"稀释"、"叠字"等手段,也可解决俳句汉译带来的中日语信息量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译"作为语言基本功之一,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汉译英作为改革后出现的一道题目正式体现了对我国大学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新题型"汉译英"的命题特点,探讨其解题策略,提出帮助提高学生汉译英能力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5.
商标既是产品质量的象征,也是产品形象的代表。一个好的商标译名是商家决胜商战的重要因素之一。商标汉译之"美"在于音韵美、形式美、意境美。商标的汉译方法有音译、直译、意译与谐音取意四种。  相似文献   

6.
在许渊冲的"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的诗歌翻译理念和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诗歌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初步的英诗汉译翻译理念较好解决了英诗汉译过程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矛盾的问题。在这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翻译理念的基础上对济慈的《秋颂》进行的翻译以及对译文的导读说明了这一诗歌翻译理念的可行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翻译理念能对英诗汉译实践有一定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丽 《考试周刊》2012,(31):51-52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以其科学的生命力,诠释了万事万物,面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数学方法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必要前提"汉译数",并对"汉译数"的整个过程以三阶段的划分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进一步分析了三个阶段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翻译过程中所要注意的一些技巧。"汉译数"作为数学学习中的一项必备技能,对数学理论和方法的有效运用,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汉英语言结构和哲学思考方式的差异,我国学者在汉译西方哲学中的最高范畴系词"Being"时产生困境,出现了"是"、"有"、"在"、"存在"、"本体"等多种译名,体现了系词的多元性、复杂性与神秘性,很值得深思与探讨。文章基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分析,揭示英语系词"Being"的神秘所在与汉译困惑的根源;探寻通过语言分析发现世界之路,展示系词的本质属性;进而走进语言背后的哲学论域,追溯和把握系词的语言本体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将"别+V+了"与"别+V"、"V+了"等进行比较,且结合图标观察等方法,对"了""V"以及"别+V+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汉译佛经不仅为汉语带来了大量的佛教词语,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词语。本文试考释"卧觉"、"周竟"、"壁板"、"旁臣"、"轻毁"、"戏疑"、"正要"诸词以资说明。  相似文献   

11.
辽宁西部地区通行使用方言语尾助词"了"。此"了"在辽西话中主要用于"动+结果补语"、"动+结果补语+简单宾语"、"动+趋向补语"、"动+趋向补语+简单宾语"这4种句式的句末。语法意义相当于普通话助动词"能"。  相似文献   

12.
英山话的"它"除了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般用法外,还可以复指受事成分,在"V+它"、"P+V+它"、"把+P+V+它"、"让+P+V+它"等特定的句式中,"它"与受事成分之间的照应不受人称和数的限制,而且,用这个复指性的"它"的句子一般表示未然的情况,表示已然情况的句子则一定不能用这种"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安康方言中的两种同义异形句法结构:一种是"述宾+得+很"与"很+述宾"同义异形结构,一种是"V+开+(NP)+了"与"V+起+(NP)+来+了"同义异形结构。安康方言这两种同义异形句法结构的形成,实际是普通话句法结构向安康方言渗透、同安康方言中的同义句法结构相互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有+所+X"与"无+所+X"是一对肯定与否定范畴,从逻辑上讲,肯定和否定是对称的,但是自然语言的肯定和否定是不对称的。"有+所+X"与"无+所+X"在使用频率、分布、"V"的音节数目和标记性程度上存在着不对称,本文从共时平面对"有+所+X"与"无+所+X"的不对称作出了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评价构式"N+V着+A"内部结构关系复杂。本文探讨了"N+V着+A"构式的句法结构关系,把"N+V着+A"分为四种结构类型,对构式中V和A的音节特点、词汇特征进行了考察,对"N+V着+A"构式的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对"N+V着+A"构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阶段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湘语新邵话"V+咕+数量词+A嘅"结构中,结构助词"嘅"表自指,其功能是对动作进行区分性的限制;该结构由"V+咕+数量词+A嘅"结构("嘅"表转指)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7.
问句研究中,多将"X+不"句式看作"X+不+X"的省略,作为反复问句来处理,但有些问句无论从形式还是功能看,均不在此列。从实例出发,把"X+不"句式单独出来,进行分类说明。从形式上看,"X+不"与"X+不+X"不同,从功能上看,二者也不完全等同;"X"的复杂使"X+不"也变得复杂。另外,"不"的功能在"X+不"中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8.
曾炫 《文教资料》2012,(14):37-42
本文在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等语料库的基础上,详细地考察了从先秦至清末的近6万条语料,从"V+O+来"(前宾式)与"V+来+O"(后宾式)格式的区别出发,分析"V+O+来"(前宾式)表义范围缩小的情况,并得出结论:"V+来+O"格式是在"来"完成语法化和"V+O+来"语义发生分化及综合作用之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雍茜 《语文知识》2011,(2):83-86
四类句式"L+VP着+NP"(A式)、"NP+VP+在+L"(B式)、"在+L+VP+NP"(C式)和"L+(正)在+VP+NP"(D式)通过多维度变换分析显现出各自不同的句式义,这四类句式的变换皆有交叉。不同构式对动词的不同选择制约了相互间的自由变换,动词不同的词汇意义使得相同构式浮现出不同的句式义。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中双宾句"S+V+O1+O2"在西宁方言口语中多用非双宾同义句"S+PP+V+O2"或"S+PP+V"句型表述。本文分析了西宁方言口语中非双宾同义句的变换情况和句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