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资本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来影响实际经济的变动及其实施影响所依赖的路径(传导渠道),它是货币政策有效运作的基础。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着重分析两种渠道: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但在金融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资本市场对实际经济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强,特别是股票收益、股票价格与实际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越来越深刻,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指标变化的反应变得相当灵敏。资本市场的规模和结构的不断变化影响着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的工具,其发展变化影响着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
所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过程。一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畅通有效,直接关系到该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以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所以在我国目前的转轨经济阶段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所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过程。一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畅通有效,直接关系到该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以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所以在我国目前的转轨经济阶段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子货币对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电子货币的定义和内涵.并分析了它对货币的结构和内涵、对货币中介目标、对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它必然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央银行必须采取对应措施,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代宇 《科技创业月刊》2004,(12):152-153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金融市场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专门研究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三种途径和对应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我国的有效性欠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金融市场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专门研究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三种途径和对应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我国的有效性欠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1998年,中国的金融业采取6大举措,努力克服了亚洲货币危机和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些负面影响,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举措之一:实施宏观调控 完善货币机制从1998年初开始,中央银行取消贷款限额控制,以间接调控取代传统的直接调控方式,通过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再贷款、利率政策、准备金制度等货币政策工具影响金融体制的流动性,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实现社会资金的有效分配。而这些间接调控手段的运用必须以完善的货币市场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有关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地区差别的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随后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利率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汇率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较弱。最后建议:加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利率传导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1998年将是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去年岁末,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额控制,逐步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这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重大转变。这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正在逐步创造条件,转而借助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对基础货币进行调控。因此,今年金融货币手段的改  相似文献   

10.
公开市场业务其主要操作对象是国债,而国债运作正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基于这样的特殊性,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状况,可知运用货币政策对转轨经济的宏观调控,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其他工具及财政政策的桥梁,其可能的效力空间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