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跳出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待如何提问时,我们的关注点会从具体提问的方法,转向对提问原则和目的的把握,这种转变在答案指向上表现为从一个确定答案走向多个不确定答案;在答案标准上表现为从专家学者的定论走向了融入学生自我理解的看法、观点,这种转变是和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2.
中英学习者网上提问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从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网上学习理念的研究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对网上提问方式的研究,能够为网上学习的设计和支持服务提供有益启示,从而推动网上协同意义协商和知识建构的有效进行.在中英电子教学项目开发的网上课程中,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上交互文本进行问题引入方式和提问策略两方面的分析发现:我国学习者网上提问方式表现出明显的"答案诉求"倾向,以寻求客观的、是非性的答案为主要目的,意义冲突和协商不够充分:英国学习者则表现出在阐述个人观点的基础上,以寻求多样性理解、扩充和调整个人见解为导向的网上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科研三十年的变迁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小学从事教育科研已经有了三十年的历史。在这三十年间,教师教育科研活动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在研究取向上,从一统走向校本;在研究目的上,从应用走向开发;在研究范式上,从定量走向定性;在研究问题上,从宏大走向具体;在研究动力上,从外推走向内发;在研究成果形式上,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转变;在研究成果运用上,从固化走向灵活。这些转变,使中小学教育科研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
<正>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主要问题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最明显的表现是提问频率过高且低效。看似师生之间有很多互动,但这种现象却反映出提问的低效问题。要么是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就能脱口而出,说出答案;要么就是最初提  相似文献   

5.
“先举手,再发言”这是教师们过去在课堂上的教学要求。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认为这种教学要求已不切实际了。因为学生在老师提问后经过思考,就能得到答案。如果让学生先举手再发言,得到允许再说,不少学生就把答案忘记了,这对儿童思维的流畅性有一定的阻碍。于是,我在语文课上尝试让学生们只要想好答案不用举手就可以发表意见,也就是说可以无拘无束地抢答,创造开放性课堂,鼓励孩子标新立异,让张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课堂上,老师在教参、备课指导等书籍中找出一系列问题,提问学生,让学生在书本上标出答案.这种"学答"式的教学实质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把嚼碎嚼烂的知识,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喂给学生,从而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由发展的时空,泯灭了学生创造的火花.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潜和开发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这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问)式的教学,已引起教师们的重视.目前在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的表现如何?如何来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本人作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为考察同学或者调动学生积极性,使用的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提问。与此同时,提问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起小学生内心对于问题答案的渴望,以此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最终通过自我提问与自我解决掌握数学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提问方式存在问题,作者试图就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究总结出一套有效提问的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提问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手段。一节课中提问设计的理想与否 ,将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教学质量 ,所以 ,课堂提问的设计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备课内容。下面笔者就物理教学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技巧谈几点体会 ,供同行们指正。一、课堂提问的方式课堂提问 ,要在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提出 ,灵活应用。其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单一型提问。这种问题的正确答案是惟一的 ,且答案的寻求和思维方式是简单的 ,只要通过记忆、直接观察或简单的思考便可求得。这种提问可分为同一形式提…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我们发现高中学生在数学提问能力上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这主要表现在学生不会数学反思及提问的层次不高两个方面.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可归结为教学方式的偏颇扼杀了学生提问的能力.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反思性教学和变式教学着手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中,存在教学流程模式化、教学目标狭隘化、教学活动单一化、教师提问高频化等问题。针对此,应当寻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流程从模式走向个性。追求灵动的语篇教学;教学目标从狭隘走向丰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活动从单一走向多元,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问解疑从被动走向自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