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如何评价“五四”时期鲁迅的思想,这是一个早有定评的问题,那就是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毛主席指出:“在中国文化战线或思想战线上,‘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构成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以后则不然。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2.
我们认为鲁迅世界观从旧唯物主义转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飞跃时期,是在一九二七年的春夏之间。一九二七年十月,鲁迅到了上海。在这以后,鲁迅的著作和斗争实践,就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一九二七年以后,“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在反“围剿”的斗争中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①毛泽东同志又指出:“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什么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②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后期”,就是指一九二七年以后,这里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作品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学习鲁迅,研究鲁迅,都要以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为依据。毛主席给了鲁迅最深刻最科学最全面最崇高的评价。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又说:“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在国民党文化“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毛主席对鲁迅的崇高评价呢?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在谈到五四运动的时候,对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作了崇高的评价,指出鲁迅是“五四”所开始的中国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①正确地认识  相似文献   

5.
“「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由于中国政治生力军即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这个文化生力军,就以新的装束和新的武器,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军,摆开了自己的阵势,向着帝国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在这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逐渐成长、壮大;许多忠诚的、杰出的革命的文艺家,为无产阶级的文艺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瞿秋白同志,便是其中最忠诚、最英勇、最杰出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争鸣选介     
本院中文系讲师蔡健在《鲁迅前期思想研究》一文中,针对多年来流行的“鲁迅前期思想是进化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鲁迅在五四时期开始有了一种不同于进化论也不完全是共产主义思想的新的思想因素。前期鲁迅是一个新民主主义者。如纯属资产阶级思想范畴的进化论,怎能代表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革命的旗手和主将的鲁迅  相似文献   

7.
引言“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同志这句话的概括性很大,是对鲁迅战斗的一生最正确、最深刻、最全面的评价。“五四”以来,有很多人评论过鲁迅的作品和思想,但从来没有人象这样全面、这样深刻地用三个“伟大”、三个“家”来概括他的一生。过去六十年,攻击、诬蔑鲁迅的人就不用说了,就是进步的文化界,向来也只是把他单纯作为一个文学家来评论。当然,从文学家的角度来评论鲁迅并不算错,因为鲁迅主要是以文学创  相似文献   

8.
建国之前,鲁迅形象的建构主要经历了“五四”时期、左翼时期、延安时期等三个阶段.由于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存在着差异性,鲁迅形象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面孔.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个“卡里斯玛典型”,鲁迅形象塑造背后蕴含着诸多革命性因素.鲁迅形象和20世纪中国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种同构关系,要想厘清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鲁迅形象是一个有效切入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瞿秋白分属“五四的一代”和“大革命的一代”,他们具有类似的家庭背景及早年经历;在现代中国“革命”路径的选择中,鲁迅一生坚守文化批判和思想革命的入世向度,瞿秋白则由思想革命走向政治革命并为之献身;作为现代中国的两位杰出人物,鲁迅和瞿秋白的主体世界具有勃郁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特性,表现出“战士”气质和反思性特征,他们以各自的入世方式承负沉重的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根据这一科学论断,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五四"文学革命运动,自然是无产阶级及其文化思想所领导的运动.这是毫无疑问的.对于这个问题,近来有些研究者却又提出了怀疑.一九八三年第一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所载的《"五四"文学革命指导思想的再探讨》(以下简称《再探讨》)一文,就集中地代表了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它通过"远非详尽的考察"认为:"五四"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主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中国现代革命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他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四十多年间,一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战斗着。所以,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鲁迅以崇高的评价,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鲁迅研究更加直面现实,有必要倡导“为人生”的鲁迅研究,即充分认识鲁迅的文化资源价值,面向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出的问题,展开鲁迅研究。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说,我们还处在“五四”时代,还处在鲁迅时代,“民主和科学”依然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我们更需要鲁迅。具体地说,鲁迅与大学文化精神,鲁迅的“民魂”思想,鲁迅的知识分子观,鲁迅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和谐文化资源,鲁迅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斗争经验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伟大领袖毛主席多次号召我们学习鲁迅。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一生对帝国主义文化,特别是对封建文化、半封建文化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封建文化、半封建文化的核心就是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反动思想,就是孔孟之道。鲁迅的许多文章,深刻地剖析了孔孟之道的反动性和虚伪性,揭穿了反动统治阶级和帝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港英当局纠集在港的旧文化势力极力抵制“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影响。直至1927年初,香港青年才邀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到香港演讲,在一个文化后进的地区点燃“五四”新文化火种。鲁迅的演讲,揭开了香港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此,香港新文学的进程与国内新文学同步。鲁迅对香港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香港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称他是“中国的高尔基”。鲁迅的精神沟通了香港人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谈到对青年作家的关心和支持时,说自己始终有一个殷切而坚定的希望,就是“愿有英俊出于中国。”他为了革命,为了中国,对待青年满腔热忱,全心全意,充分表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在他的热情关怀和细心哺育下,许多革命青年得到了健康的成长,积极投入了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对待革命青年的态度,对于把自己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对于当前反击右倾翻案风,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约六十多年前,茅盾先生曾经热烈称赞鲁迅是“最理想的人性的追求者,陶冶者,颂扬者”;“最伟大的hu.manist”(英语,通常译为人道主义者,人文主义者,人本主义者)。新中国成立后,茅盾为适应形势需要改称鲁迅为革命的人道主义者”,赞扬他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革命民主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现在看来,茅盾过去对鲁迅的认识与评价其实是相当准确深刻的。因为贯串鲁迅一生,始终不渝而且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今天是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习、研究、宣传鲁迅,“决不仅仅是文艺界的任务,决不仅仅是青年知识分子的任务,而是全体革命人民,首先是全体共产党员及其干部的任务.”①而“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晓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占的地位.”②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同志对鲁迅所作的经典式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学习、研究、宣传鲁迅,归根结底是为了继承和发扬鲁迅的革命精神,以激励我们贯彻好六中全会决议,加强思想战线领导,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鲁迅作了高度的评价,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光辉战斗的一生,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七百多万字的不朽著作,而且以他英勇战斗一生的革命实践鼓舞和教育着千百万革命人民。  相似文献   

19.
一 回溯新时期20年来的老舍研 究,反观新时期20年来的现代文学 研究,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诸多的成就,但我们也面临着新的发展与开拓。 中国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是与欧风美丽的吹拂滋润密切相关的,这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带着一种“文化偏至”的姿态,批判反对中国的一切文化传统、文学传统,翻译介绍众多的西方文化、文学著作,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化与文学,因此有人认为“五四”时期构成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断层。 “五四“时期,鲁迅以“拿来主义”的姿态阅读果戈理、显克微支、夏日漱石、森…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胡适对于中国化精神的理解和国民灵魂的认识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尤其在“五四”革命最开始的阶段,他们的见解恰恰代表了中国近代化史的进化过程中最为典型的两种公化方式,鲁迅从进化论进步 到唯物史观,胡适从实现主义转移为新儒学观,鲁迅孜孜以求的是深刻的化反省意识,而胡适为之奋斗一生的是一种自由人的自由主义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